打印页面

首页 > 队伍建设社工·义工 特殊日子里收获的信任让95后杭州社工笃定前行

特殊日子里收获的信任让95后杭州社工笃定前行

 浙江在线12月28日讯 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来都是曲折前行,而作为个体的人,必然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呈现不同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面貌。

2020,全球笼罩在新冠疫情阴影下。疫情改变生活,影响到社会方方面面,几乎每个行业、每个人都面临着变与不变的抉择。零售行业的暂时性停摆,伴随的是直播带货行业的兴起;留学、培训教育的停滞,带动了网课、线上培训的繁荣……

疫情也是对每个人的试金石,包括医护、警察、社工等一大批的逆行者,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些职业的社会价值和其职业精神内核。个体的命运和思想之变,虽然细微,却能聚沙成塔,凝聚成改变社会进程的力量。

岁末,我们仍未摆脱疫情的困扰,但已坦然了许多,从容了许多。此际,我们走访一些普通人,记录他们的2020,共享他们的悲愁喜乐。

今年2月19日,杭州西湖区双浦镇湖埠村出现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整座村庄连夜封控。

作为双浦镇综治办最年轻的禁毒社工,工作不到2年的张鑫鹏参与到一场前所未有的战斗中。

测体温、值岗……再到湖埠村值守。村民们由此记住了,一群和他一样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年轻人。

那段经历结束时,他酣睡了2天2夜。

他从没想过这份家门口的工作,会让他的2020变得如此不一样——焦虑、疲惫、沮丧甚至些许恐怖之后,他获得了更多的信任、责任、力量以及成就感。

25岁的张鑫鹏是土生土长的双浦人,上班开车不过10分钟。但家门口的乡镇工作,并不是张鑫鹏最初的选择。

大学时信奉“谁的青春不疯狂”,桌球、打游戏,酒杯碰撞聊到深夜……他也的确“玩”出过名堂:一款注重操作的电子竞技游戏,他杀入了全国半决赛。

他也痴迷打篮球,一直打到杭州西湖区一队。

大学毕业时,张鑫鹏一腔热血仍在躁动,原本打算从事外贸或者期货工作,但打篮球意外摔坏了膝盖。

在家里,他还试过开直播、做代理……新兴行业探了个遍。即便是在他刚尝试乡镇工作的日子里,还参与过电影拍摄。

几乎无一例外,这些尝试都以失败告终。要在虚拟世界里提升等级、装备,对张鑫鹏来说不难。

但在现实世界里,他很快承认自己是尚未找到明确方向、还不够成熟的新手。

在刚成为禁毒社工时,张鑫鹏有点懵:有一次吸毒人员来报到,对方突然问他要电话和家庭住址,他有隐藏不了的害怕。

同样的,在疫情突如其来的时候,张鑫鹏也没想到自己会离“战场”这么近……

湖埠封村后,张鑫鹏成了守护村庄的“大白”。照片上,他和同事并肩站在一起,比着爱心,戴着口罩的眼角,藏着一抹笑意。

那是一段没日没夜的日子。张鑫鹏如今回忆起当时的感受,他用了一句很“95后”的话: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仿佛突然获得了一种力量。实战第一天,一位80岁的老爷爷来到岗点,告诉张鑫鹏降压药没有了——当时,老爷爷的眼睛血红,张鑫鹏又有了初做禁毒社工的紧张。

他不知道怎么就坚持了下来。

听着熟悉的乡音,张鑫鹏每天开着电瓶车满村子转悠,贴提醒、送菜、送快递,什么都做。

早上8点开始,晚上八九点钟结束,几乎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下雨天最难过,防护服外套雨衣,给村民送预防性中药汤剂。路有点泥泞,踩几下鞋子完全湿透。

那个红眼睛老爷爷,张鑫鹏给他送去了降压药,还送过煤气罐。此后,爷爷经常老远就朝他打招呼,问他辛不辛苦。

妈妈心疼儿子,晚饭桌上几乎都是大鱼大肉。

忙碌整一天,深夜一个人面对大餐,张鑫鹏吃得畅快。

和体力的消耗相比,精神上的紧张更加让人难受。

疫情初起之时,若有若无的恐慌在村里蔓延。

张鑫鹏说:“我们得做那个安定人心的人。”

所以,送菜送快递的时候,一有机会,他都会和村民们聊几句——那几句话,在特殊的环境下,可能是一种安慰。

  感受“大白”光环

  享受工作新挑战

过去,张鑫鹏和乡亲的交集不算太多。

但抗疫时在湖埠村,张鑫鹏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

同学的亲戚经营餐馆,难以为继,一度陷入绝境;一个外地的外卖骑手,因为接不到单,在村口落泪……

他同时看到,在那样的特殊环境下,人们的韧性。

村子里,有个年纪大的奶奶,眼睛不好,每天在自家门口坐上一天。淡淡地望着什么,好像什么风雨都过得去。

“活着……不管什么样的环境都能适应,什么事都不怕。需要很强大的内心。”这种曾经被他忽略的品质,让张鑫鹏心里突然升起了敬意。

湖埠村解除封锁的那天,张鑫鹏觉得一件自己从来没有完成过的大事,落地了。镇上的人也许不记得他的名字,但记得他是那个胖胖的“大白”。

几个月后,张鑫鹏被评为杭州市2020最美90后提名奖。镁光灯下,他很兴奋,“想把奖状裱起来”。付出,能得到认可,张鑫鹏觉得,这是他从未体会到的成就感。

他决定,要把这份曾定位为“过渡性”的工作,做得更坚实一些。这两个月,他被调到了镇里的村建办,这个新工作,要搞征地、拆违,要建设美丽城镇,事务繁琐但涉及面广。面对完全陌生的领域,张鑫鹏失眠了。朋友们不敢相信,这还是从前玩游戏会嗨到通宵的张鑫鹏吗?张鑫鹏也越来越有“升级打怪”的感觉。拆违工作很考验人,总是面临冲突。当事双方口角快打起来时,张鑫鹏总要想方设法从中劝导,缓和局面。

凌晨五点多,闹钟只响一次;张鑫鹏洗漱完毕抵达镇上的安置分房现场,正好是冬日最冷的清晨六点。

7点开始,维持秩序,检查序号,协助抽签……上午10点多,张鑫鹏看起来还是很精神。一米八的个子,站得笔直。脸冻得微红,说话时总是注视着对方,带着微笑。

  早睡早起勤锻炼

  活出他的“健康状态”

今年上半年抗疫期间的经历,在经过两天不管不顾的睡眠后,似乎注入了他的生活里——早起上班,不再需要闹钟轮番作响;下班后,他出门打球跑步,回家观察体重秤上不断下降的数字;有艰难或繁琐的工作,他听从朋友的建议,先放下,带着对第二天的期待,上床入睡……这是一种被张鑫鹏称为“健康”的状态。

人生最妙的风景,从来都是内心的从容。

这真是张鑫鹏感触最多的一年。他心中的小火苗时不时会冒出来,始终对外面的世界怀有激情,抱着要独自闯出一份事业的热忱。不过,他朋友圈的座右铭变成了“活在当下”,意思是:做好手上的事,先看清周围的世界。

今年,他置换了一辆路虎,家里买在富阳东洲的新房马上要交付。还有一件喜事,张鑫鹏交到了170厘米的高个子女朋友。尽管发工资的时候,他还是会调侃,低到突破想象。他的日常开销,仅有两样:油费以及给女朋友买礼物。记者问,家里有矿吗?他笑说,家里有鱼塘,父亲种种菜,养养鱼和鸡鸭那种。

近四十年前,作家路遥在《人生》里创造了青年高加林。这位向往着外面的世界,却处处碰壁的年轻人,在回到家时得到了乡亲们的安慰:“回来就回来吧,你也不要灰心!”

说着乡音,看着熟悉的人与景,在家门口做基层工作。这份被容易贴上“安稳”标签的职业,却让95后张鑫鹏更笃定地继续前行。动力,来自于抗疫期间收获的来自大家的信任,以及所有人在疫情面前表现出来的同舟共济的团结,在这非同寻常的一年。

文章来源:http://team.swchina.org/socialwork/2020/1228/3795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