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理论前沿百家争鸣 唐钧:进一步发挥社会工作的社会福利服务传输功能

唐钧:进一步发挥社会工作的社会福利服务传输功能

王思斌在《社会政策实施与社会工作的发展》一文中指出:“社会工作是以某种专业方法由政府、社会机构和组织向有需要的人群,特别是贫弱人群提供服务的活动,它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是向贫弱群体传输福利和帮助的服务活动。” 上述社会工作定义说得很清楚:社会工作要起到传输社会福利服务的作用,社会工作者要扮演传输社会福利服务的角色。

“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了下一个五年计划中社会福利服务的任务:要“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关于社会福利服务的提法,是与当今世界“社会保护”的发展潮流十分契合的。尤其是2012 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了《关于国家社会保护底限的建议书》之后,“社会保护”和“社会保护底限”成为国际共识。而社会保护底限则十分强调对社会贫弱群体实行“社会转移”和“社会服务”。

因此,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顺应国际社会保护发展的大势,中国的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者在传输社会福利服务中的作为也十分明确。

首先,要以社会贫弱群体为服务的主要目标群体,也就是上文提到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等困境儿童。就“贫困”而言,在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之后, 剩下的贫弱群体就是因为有着无法摆脱的“天然弱势”而产生各种特殊需要的人群。所以,除了向他们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之外,服务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对于这些贫弱群体而言,恐怕难以靠自身力量找寻到适合他们的服务——这就需要社会保护。

其次,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方法和技巧,提供具有社会保护意义的“向贫弱群体传输福利和帮助的服务”。在“十四五”期间,社会工作要和提供服务的第三部门或服务机构很好地整合到一起:一方面, 在为老年人、残疾人、困境儿童服务的工作中,引导相关工作人员接受和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对于社会福利服务的各个具体领域,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者要对其传输社会福利服务有更多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知识。

这就涉及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即如何理解社会工作专业。现在的社会工作教育,对于专业的理解似乎大多停留在基本的理论和方法上,而对各个具体领域怎样提供服务了解并不深入。实践中,为老年人、残疾人和困境儿童服务,就实务操作而言,似乎差别甚大。实际上,不是单单学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或社区工作等方法就能全部应对各领域的服务。打个比方,医疗服务还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社会工作对老年人、残疾人和困境儿童也一样,需要在下一个层次再专业化,甚至可能还有第三个层次、第四个层次……

通过接触社会工作发展较为先进的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工作者,可以看到,他们所谓的专业范围会更小更窄、但更精深。譬如老年社会工作者,对整个老年服务行业,对机构、社区、居家等养老服务怎么做,应该是了如指掌的。老年服务机构其实很需要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人才,但现在受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毕业生进入机构,还需要长时间的再培训才能胜任。建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从本科教育开始就应该通过课堂教育和800 小时的实习,深化学习,尽量缩短这个“不适应期”。

综上,要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为贫弱群体传输福利和帮助,中国的社会工作者在学习了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之后,还需要针对某一类服务对象和某一个服务领域进行“再专业化”,现在应该是把这个议题提上议事日程的时候了。

(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工作》杂志12月上刊

文章来源:http://theory.swchina.org/many/2020/1218/378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