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队伍建设社工风采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广州市晨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刘春婷、雷璐
一、 案主情况简介
案主陈某,男性,49岁,已婚,育有一女。缺乏正常的社会交往,平时说话夹带脏字较多,日常酗酒,情绪管理能力差,缺乏人际交往。
案主属于新出所人员,社工没有案主直接联系方式,因此,社工进行多方联动,联合街道禁毒办专干、居委、派出所等上门进行第一次家访。
“屋里光线比较暗,窗帘掩着,沿楼上去看不太清阶梯。那天的烟灰几乎要掉到了他女儿身上,剪刀快要碰到专干。情绪很激动,吐词不太清晰。” 这是社工对案主陈某全部最初的印象。
二、 个案介入策略
1. 个案理论依据:人际需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情感需要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
案主由于出所不久,在重新融入社区生活的过程中产生了不适,没有找到在人际交往中的平衡点,没有建立好人际关系的需要,负面情绪比较严重,形成了低社会行为。社工可以针对案主人际需要的不同层次进行介入,鼓励案主进行转变。
2. 案主需求分析
案主属于新出所人员,出所后主要在家中照顾中风的母亲和年幼的女儿,人际互动较少,自身“无人管”、“被抛弃”的情绪比较严重,觉得死了一了百了等,自我价值感、效能感较低。案主这个时期性格较为孤僻,少话,经常一个人在家里酗酒,除了带女儿玩,很少与外界交流,也不能感受到来自于他人对案主的关心。
家庭方面,案主能承担起一定的责任,其妻子在市场工作,案主在家里会照看中风的母亲和幼小的女儿。社工可以多对案主日常生活情况进行关心,给予情感支持,多鼓励案主,肯定案主存在的价值,增强案主信心。
经济方面,案主对于就业明确表示有需求,但也存在不理性念头,认为街道、村委应该给他安排保安岗位的工作,不然就是不作为、贪污。社工可以适度澄清,并可以为案主链接就业资源,鼓励案主就业,在就业过程中同事支持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社交方面,鼓励案主多进行正向社交,丰富自身闲暇生活,可使情绪有积极转变。
3. 计划跟进策略
关心案主情况,与其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让案主慢慢走出来自暴自弃的困境,同时收集案主情况,对案主进行一个全面评估再相应制定计划,有针对性跟进案主情况。在了解到案主表达需求时,社工表示协助案主意愿,与案主分析并商量可行性计划。跟进中积极鼓励案主进行正向人际交往,满足案主包容需要及情感需要,增强案主自尊心、自信心。
三、 服务目标拟定
1. 肯定案主存在的价值,提升案主自我价值感、效能感,引导案主改变自暴自弃的想法,尊重自己的生命
2. 提升案主情绪管理能力,减少表达不文明语言的次数,更好地融入社区,形成亲社会行为
3. 与案主分析他的就业能力,推荐就业资源鼓励尝试就业
四、 个案跟进情况
1. 他是一座孤岛
社工第一次与专干、派出所、居委一起上门,接触到案主陈某。案主开始比较沉默,把钥匙扔下来让工作人员自己开门上楼,打招呼的时候案主坐着背对工作人员,不为所动,他未满两岁的女儿天真无邪地躺他旁边。良久案主问“过来干什么”,辅警表示上门探访。案主说了两句就开始有点激动,说是不是要剪头发?要剪过来剪就是了。案主继续激动地表达自己要照顾家里老小,平时想走都走不开,现在出所两个月也没人管。社工认真解释因为之前一直联系不上他本人,也了解不了他的情况。案主抽烟稍微冷静,烟头伸到旁边的女儿上方,社工担忧地提醒他小心烟灰掉女儿身上了会烫到她。案主后来继续激动表述自己现在糟糕的情况,并抓起剪刀问工作人员是不是剪什么头发,由于感觉到案主情绪比较激动,不能听工作人员的解释,工作人员无奈之下只能礼貌道别离开。
2. 他需要被人看到
社工通过派出所民警拿到了案主联系方式,可以直接联系案主并关心案主情况,询问他平时怎么带女儿,家里什么时候吃晚饭等,案主从一开始的“嗯嗯”开始慢慢对社工有了比较多的回应。
一次电访中,社工了解到案主正在河边陪女儿在玩,社工表示顺道经过,能不能过去看看他们,案主表示可以。社工顺利找到了案主,彼时案主陪着女儿在玩摇摇车,社工看到了案主平静且充满父爱的一面。
社工从陪案主女儿玩入手,案主也慢慢对社工放下戒心,主动询问社工是否有工作介绍,他白天要在家里照顾家里,晚上有空,希望村委安排停车场的工作,社工进行了澄清,表示暂时只能给他链接相关就业资源。
案主和社工倾述了很多,说到激动处会表示出比较消极的负面情绪,说自己死了一了百了,社工安抚案主,要考虑一下女儿,不可能生了她出来这么不负责任,案主说前两年他不在女儿也这样过。社工提醒他,现在母亲也中风了需要他的照顾,现在他在家帮忙照顾母亲和孩子,妻子才能外出工作赚钱。案主忽然冷静下来,沉默了一下说不妨碍社工太多时间了,于是社工先离开。
后来的跟进中,案主也主动述说一些自己的情况,社工认真倾听并给予回应,强化肯定案主被需要的念头。
3. 他发现了新天地
案主情绪时有波动,时有骂骂咧咧。但社工一直耐心对待案主,包容案主,在觉得案主实在听不进去了的时候,社工就会等待案主冷静,弱强化案主这类行为。再跟案主分析现实情况--发脾气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案主总体情况较之前有了好的转变。
同时,社工注重发展案主的朋辈支持,积极邀请案主参与团辅活动,丰富自身闲暇生活。慢慢地,案主也开始加入到爬山小分队中,表示爬山的时候人不会胡思乱想,会沉静很多。社工也会提醒案主爬山要注意安全等。
在节假日,社工也会联动相关部门,为案主送上慰问,关怀案主,让其感受到大家对他的关心,让案主感觉到他是被包容的。
案主表达自身想要就业的意愿,但也存在部分非理性认知。社工适时澄清村委安排停车场工作的事情不符合街情,并陆陆续续推荐一些就业资源。案主有一次打电话给社工,询问社工物流招聘的事情,社工很高兴案主能主动了解就业资源,并积极鼓励案主。后来案主也找到了一份保安工作,在发了工资的那天打电话给社工,骄傲地说自己发工资了。社工肯定与鼓励案主,强化案主融入社区的行为。
3. 他不是一座孤岛
在社工跟进了接近一年后,有一天,案主主动联系社工表示要过来工作站,社工表示了欢迎,案主到来之后表示想申请低保,情绪状态良好,言语之间也没有表达出一个脏字。社工肯定了案主的行为,表示案主这样子进行沟通大家都能很清楚了解他的需要,也能知道可以协助他什么。社工告知案主申请条件,案主了解后认为自己的条件适合,于是社工及专干陪同案主前往居委咨询,居委工作人员也表示可以协助案主,并列了申请低保条件及材料需要的清单给案主。这极大地鼓励到了案主,在接下来的申请中,案主始终保持着稳定良好的情绪状态。
社工及专干次日再次陪同案主前往街道民政科进行咨询,在清楚了解到申请需要的资料怎么准备之后,案主认真行动,也表示希望社工可以协助其与妻子沟通。案主担心妻子不信任他。社工与案主进行了商量后,联系了其妻子,并到市场探访了其妻子,了解妻子对案主的看法,了解他们夫妻之间的相处模式等。案主妻子表示案主现在情况已经比以前好很多了,以前吸毒酗酒,甚至上了新闻的。社工同感了其妻子不容易,也鼓励案主妻子多关心及鼓励案主,相信案主会有更好的改变。随后,社工也引导案主与其妻子进行良性沟通。最后,其妻子主动把户口本交给案主。在准备好申请资料及填写申请后,案主顺利向街道民政科提交了低保申请。
案主在整个申请低保过程态度良好,表示出对社工的信任,能清晰地进行言语表达,极少出现负面情绪,积极为申请低保准备繁琐的资料,社工适时鼓励及肯定案主,巩固案主情绪稳定时良好的行为表现,强化案主情绪稳定时的良好体验,也让案主感受到社工的关心及尊重。
五、 服务成效
1、案主情绪趋于稳定,极端消极想法得以改变:之前案主对自己生命不重视,表示要报复他人报复社会等,不文明言语表达较多,但在社工持续性的跟进服务中,案主性格变得开朗,情绪管理能力有所提升,很少再说报复的话,也没有再轻视自己的生命。
2、案主亲社会行为的形成:案主目前培养了爬山的爱好,经常与朋友相约一起爬山,在爬山过程中也加入了红十字会,形成了正常的亲社会行为,并从中感受到助人的快乐。
3、勇于尝试就业:案主对于村委安排工作的不理性想法有所转变,并在社工链接资源及鼓励下,进行就业,经历过获得薪资的开心。
在整个个案过程中,社工及时链接案主身边的有效资源协助案主面对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引导案主理性应对问题,用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去面对,社工注重鼓励和肯定案主的积极行为,进行正强化,让案主感受到自尊的需要,让案主有动力去改变,为了自我实现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六、 服务反思
社工把案主的问题界定为情绪辅导,因为初始接触到案主的时候,评估案主极端想法比较很严重,要报复粉友,觉得社会对他不公平。案主个人平时也存在酒精依赖行为,酒后情绪能力更差。情绪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问题,个案过程比较漫长,社工目前也还在跟进中。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社工针对案主情况也不停地进行服务计划的补充和完善。案主的情绪总体上有良好的转变,但不能避免波动。在案主负面情绪出现时,社工也需要客观看待案主情况,并冷静面对处理,必要时寻求督导帮助。
(投稿单位: 广州市晨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孙彩丹
文章来源:http://team.swchina.org/style/2020/1102/374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