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行业发展行业动态 山东烟台:以“四化”建设 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山东烟台:以“四化”建设 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进社区基础平台、人才体系、自治能力、服务机制建设,促进社区设施标准化、队伍专业化、治理精准化、服务精细化发展,不断提升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推进社区设施标准化

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烟台市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办法》,对城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从场所设施、窗口设置、服务流程等10个方面明确标准规范,细化出39条具体要求。明确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按照不低于600平方米的标准建设,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不低于500平方米的标准建设,打造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制定地方标准。编制全省首部党群服务中心地方标准《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规范》,对城乡社区提出相应标准,推动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为城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提供依据。同时,还编印《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手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标准化建设办法进行释义。

强力部署推进。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对建设办法、地方标准等进行现场解读,将标准化建设有关精神及时传达到基层一线。烟台市级连续10年开展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完善工程,累计投入5640万元资金,对236个城市社区和469个农村社区的综合服务设施进行提升完善。目前,烟台市363个城市社区和1143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其中,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总面积23.15万平方米,平均每个社区面积665平方米;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总面积90.5万平方米,平均每个社区面积792平方米。

推进社区队伍专业化

建立职业体系。出台《烟台市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办法(试行)》,明确城市社区工作者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规范管理、绩效考核、报酬待遇、职业发展等10个方面的要求,建立3岗18级的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城市社区工作者的报酬标准比照当地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工资水平确定。

拓宽选人渠道。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择优选拔录用社区专职工作者,并将政治过硬、年富力强、群众拥护的干部选进社区“两委”班子,拓宽选人用人渠道。

拓展空间激励。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在评先树优等方面进行重点倾斜,在每年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招考中拿出专门岗位面向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考录,畅通了职业发展空间。

提升职业水平。通过免费考前培训、发放职业津贴等方式,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考试,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能力。

强化教育培训。建立以初任培训、岗位培训、进修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体系,构建市、区、街三级分层负责、各有侧重的培训机制。

推进社区治理精准化

推进社区协商。为更精准地了解居民需求,推动“居民的事情居民商议”,指导县(市、区)制定出台《城乡社区协商目录》,明确协商内容、协商主体、协商程序、协商议程和成果运用,建立起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社区协商机制。开展乡镇(街道)、居(村)民小组、楼院门栋和社区单位、社区社会组织等不同层面的协商实践活动,号召社区多方主体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在扩大基层民主的同时,更好地解决社区主体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开展社区减负工作。推行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制定《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清单》,每年1月组织市直各部门(单位),将本系统拟新增、退出或调整的城乡社区工作事项及相关依据进行汇总确认,动态调整《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清单》。要求未列入《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清单》的事项,各级各部门(单位)一律不准交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落实,确需在(社区)村开展的,可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为其办理,不得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派任务、下指标、签承诺、乱考核。将政府部门以往需村(社区)开具的118项证明材料缩减到15项需村(社区)开具的证明材料。

试行“民需项目服务机制”。为更好地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在芝罘区探索建立“精准发现—分类汇总—统筹设计—联动实施—双向评估”五步闭环民需项目服务机制,通过基层党组织线、群众自治组织线、社会组织线、民需管家服务站“三线一站”载体及时精准掌握居民需求,将其转化为多方参与的服务项目,以项目化管理模式,实现社区需求聚拢、资源聚合、服务聚焦。

推进社区服务精细化

开展“双报到”共建工作。推行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共建服务机制,重点围绕社区迫切需要、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开展“菜单式、组团式、联盟式”服务,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实现“街道社区随叫、组织党员随到”。目前,烟台市、县(区)两级共1532个市机关企事业单位,8.4万余名党员到社区报到,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1900余个,开展为民服务活动2400余次,帮助解决居民实际问题2000多件。

推行“全科服务”机制。在全市城市社区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工作模式,通过加强社区工作者业务培训、建立社区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梳理服务流程、编制便民服务手册、整合综合服务窗口、推行网格服务等一系列措施,简化居民办事流程,将办事前台设置为统一的综合服务窗口提供“全科服务”,让原业务窗口缩减下来的社区工作者下网格开展“全科网格服务”,为居民群众提供“零距离”精细化服务。

探索社区信息化服务机制。指导招远市开展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实验,打造集智慧党建、为民服务、阳光社区、平安社区、智慧养老、直播身边、视频会议、政民互动“八大板块”于一体的智慧社区平台系统,通过电视机顶盒、移动自助终端等载体,实现社区治理服务的线上线下互动。

建立“四社联动”服务机制。建立社区居民需求项目由社会组织承接,专业社会工作团队参与,社区志愿者辅助的“四社联动”机制。通过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工机构和社区志愿者联席会议制度,支持社会组织、社工服务机构、专业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服务,形成社区治理、社会组织建设、社会工作和社区志愿服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构建共治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作者:山东省烟台市民政局 原宗委 滕晓梅)

(来源:中国社区报2020.10.16)

文章来源:http://trade.swchina.org/trends/2020/1016/373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