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务探索案例研究 “携手共勉,互励前行”照顾者压力疏导小组
“携手共勉,互励前行”照顾者压力疏导小组
一、项目背景
在国家精准扶贫和社会救助政策的指导下,面对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解放台社区安置房小区聚集、困难人群集中、救助需求多样的情况,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7年在解放台社区开展社会救助服务,经过2年的服务,积累了丰富的服务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9年12月,在重庆市民政局、九龙坡区民政局和谢家湾街道的支持下,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谢家湾街道解放台社区开展2019年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解放台社区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项目期间社工再次对65户救助家庭、困难家庭进行了详细的入户探访和问卷调研,并对这些家庭照顾者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访谈,了解困难家庭的新问题和新需求。社工在对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后,发现21名困难家庭照顾者在日常照顾过程中存在压力。压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困难家庭照顾者在长期照顾病患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身体上的疲惫和心理上的耗竭,表现出不满、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其次,长期的医药费更让家庭经济变得紧张,甚至造成家庭关系不和;最后,照顾者往往需要贴身照顾病患,长期关注家庭情况而忽视了对外的往来互动,社会支持力度大为削弱,压力难以缓解,困难家庭照顾者因此有着缓解压力、纾解负面情绪,了解资源信息,增强社会网络的需求。
救助项目的目光聚焦在救助对象本身的需求和解决对策上,而恰恰忽略了救助家庭中长期照顾者的问题、需求和社会支持。鉴于此,社工通过开展照顾者压力疏导互助小组,设置富有趣味性和专业性的小组活动,把具有相同境遇的照顾者召集起来,分享经历和经验,相互倾诉和鼓励,并在小组中学习压力管理的技巧和方式,学习手工小物件的制作,帮助他们丰富生活方式、纾解负面情绪、舒缓照顾压力,并最终搭建照顾者之间的互助网络,共享信息资源,加大社会支持力度。
二、服务计划
(一)小组理念
1.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是一个人通过获得来自家庭、朋友、组织以及社区方面的物质、精神援助来减轻应激程度,缓解心理压力,进而提高自身社会适应性的过程。社会支持可以分为工具性支持和情感性支持,工具性支持是有形的,诸如经济物质上的援助,情感性支持是无形的,诸如倾听、尊重和归属感等。
社工通过开展照顾者压力疏导小组,以小组为依托搭建照顾者之间的互助平台,引导小组成员进行分享与倾诉,使其感到被理解和被认同,纾解心中苦闷和压力,增强心理支持。同时,照顾者可以在小组中分享照顾的心得和体会,共享资源和信息,形成互助互惠,互相支持和鼓励的小组氛围,帮助照顾者增强社会支持力量,进一步纾解压力。
2.压力管理理论
压力是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积极压力可以帮我们对身体的紧急状态做出反应;有助于在紧张的情况之下有更出色的表现;能够有助于个人突破极限,实现个体成长(Walt Schafer)。压力管理的目标就是要运用干预手段,在生活状态、感到充满压力、情绪反应、生理应激以及不良后果之间设置屏障,帮助使用者把压力量降到一个比较满意的数值减轻因消极压力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困难家庭照顾者因为家中病患的治疗和照护,存在着生理和心理、经济和社会上的多重压力,过重的消极压力对照顾者的身心造成一定的损害,甚至影响到家庭生活环境,社工通过开展照顾者压力疏导小组,为其讲授压力管理的技巧和方法,诸如冥想放松,帮助照顾者释放情绪压力,调解心理生理活动,恢复身体良好机能。同时,通过手工制作,比如制作杯垫、金鱼摆件、蜻蜓等,转移组员注意力,丰富日常生活,愉悦心情,能有效缓解心中苦闷消极的情绪。
(二)小组目标
1.小组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照顾者压力疏导小组,增强小组成员社会支持力度,扩展社会支持网络,同时,在小组中设置富有趣味性和专业性的小组活动,帮助照顾者们丰富日常生活,愉悦精神,达到纾解心中苦闷抑郁的消极情绪、缓解在照顾生活中所面临的压力的目的。
2.小组具体目标
(1)成功搭建照顾者之间的互助网络平台,帮助小组成员更好的进行分享和倾诉,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增强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
(2)通过讲授压力管理技巧,帮助组员调整身体机能,促进身心健康,并能使组员习得技巧,能够自如运用在日常生活之中。
(3)照顾者学会手工小物件的制作,丰富个人日常生活,愉悦心情,增强生活信心。
3.小组基本情况
(1)小组性质:支持型小组
(2)服务对象:因病、因残救助对象家属
(3)活动时间:2020年6月4日——2020年6月29日
(4)活动地点:解放台社区民主六村
三、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1.筹备阶段
(1)确定小组目的及目标,根据既定目标撰写小组计划书和小节计划表;
(2)通过调研问卷和家庭信息档案表筛选适宜的组员,然后以打电话或入户的形式,向服务对象宣传此小组,招募组员;
(3)与社区进行活动对接,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场地、服务内容等,进一步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4)根据计划书和小节计划表,提前准备齐全小组所需物资。
2.小组初期——营造氛围、建立关系
本次小组活动为小组第一节,本节活动目标为社工与组员初步建立关系,制定小组契约,培养小组团队意识。活动开始社工带领组员进行“大胃王”破冰游戏,打破彼此的陌生,促进组员间相互认识。社工向组员解释小组目标,明确小组规范和制度,对于组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稍作修正和补充。为了让小组活动顺利开展,社工组织组员们一起商议制定小组契约,民主表决后再签字并保证严格遵守契约。最后在良好的氛围中开始进入手工制作环节,促进了组员间积极的互动,拉近了组员间的距离。在小组初期社工扮演着引导者、鼓励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引导组员真诚沟通,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与观点,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和谐的小组氛围。
3.小组中期——压力管理、情绪转移
小组中期阶段为小组重整和归纳阶段,主要包括小组第二到四节。在此阶段,社工首先通过“超级数字”、“造反运动”等多种暖场游戏活跃了现场氛围,进一步促进组员互动交流,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其次为转移组员负面情绪、缓解照顾压力,社工借助手工媒介,设计了“认识压力”“释压小窍门”“同心交流”三个活动主题,活动内容不仅包括对冥想、放松训练等压力管理技巧的讲授,还穿插了杯垫、钱包、花朵等手工小物件的制作,使小组成员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放松心情,平衡身体机能,纾解照顾压力。同时,社工积极促进组员在活动过程中进行互动交流,引导组员相互分享照顾经历和心得、倾诉心中苦闷,使组员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到被理解和认同,增强组员的心理支持,因组员大多有着相似的经历,有的组员在分享到伤心经历时,也引起了其他组员的共鸣,这就增强了组员对小组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最后,社工在“认识压力”中,向组员介绍什么是压力源以及压力对于生理、心理的影响,并向组员分享了压力管理的技巧和方法,帮助组员更好的进行压力管理,缓解负面情绪,并通过手工物件的教授不断的发掘组员的潜力,增进组员们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提高组员面对生活的信心。
至此,小组中期目标基本达到,组员间基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从最的陌生与互不理解到现在的熟悉与互相理解包容,照顾者之间的互助支持网络基本成型,互助平台基本搭建成功。小组中社工借助手工媒介,协助组员一起探寻缓解自身压力的方法,学习到了运动、听音乐等压力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组员生活,纾解了苦闷情绪,有效缓解了照顾者的压力。
4.小组后期——互助互惠,增强支持
随着小组进入成熟阶段,小组达到了最高的结合和凝聚,它的内在和外在系统更加整合。社工协助组员解决有关问题,让组员在小组中获得新的认知,小组后期组员之间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了,开放性言行、投入程度比较高,对小组充满了信心,小组关系也更加稳定,组员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模式。此时,组员能够分享自己的照护经验,共享相关资源信息,比如针对个别特殊服务对象,大家能展开更具体的讨论并给予解决方法,组员之间积极互动,互相吸取经验和技巧,大大增强了组员的社会支持。社工在这之后积极鼓励组员表达个人感受,说出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同时也鼓励大家可以回家尝试学到的照护小技巧。最后,社工引导组员巩固之前习得的压力管理方法,帮助组员自如运用在照顾生活之中,达到压力缓解的持续性和长效性。在这个阶段里,小组成员能较为积极的分享自己的照顾心得和体会,向其他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相关照护信息、技巧和资源,达致小组成员的共同成长,增强了照顾者的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也巩固了组员之前的学习成果,肯定了组员的改变,小组目标基本达成。结束时社会工作者告知组员下一节是本小组的最后一节了,为处理离别情绪做了良好的铺垫。
5.小组结束期——小组稳定、高度契合
小组结束期是小组的最后一节,社工带领组员回顾了整个小组过程,引导组员进行总结,巩固了组员的学习成果,肯定了组员们的改变和成长。在回顾和感悟中,组员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分享了在小组中的收获。有的组员分享学习到了照顾技巧;有的组员分享交到了朋友;有的组员出现低落的情绪,表示自己还没学够,且小组氛围十分的好,期望社工继续把小组开展下去。针对此情况社会工作者进行了正面回应,并告知后期有适宜参加的小组会主动联系组员。通过最后一次小组聚会,组员们一起见证了小组的发展和成长,见证了彼此的变化。照顾者之间的互助网络构建成功,互助平台成功搭建,组员们的社会支持大大增强;同时,组员习得压力管理方法,能较为顺利的运用在照顾生活之中;至此,照顾者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促进了照顾者的身心健康。
虽然此小组完结了,但是大家的联系不会到此终止,组员间已搭建良好的沟通渠道。在后期社工也会通过邀请组员参加其他适宜的活动、不定期走访了解组员们后期的生活状况等形式对组员继续进行跟进,确保组员正向改变的长久性。
四、案例评估
小组主要采用了两种方式进行评估:社工自评和组员评估
1.社工自评
整个小组社工始终遵循真诚、接纳、信任、平等和不批判原则与组员们一起商量完成小组活动的,在不偏离小组目标的情况下吸纳组员的建议,适当的调整内容让小组氛围变得轻松自在。在服务过程中让组员感受到主人翁的意识,培养组员的自我表达能力以及促进组员之间的交流,关注发言较少的组员,引导每一位组员在整个服务中都有自己的表达,尽量避免了“零存在感”的组员出现,为小组的延续做好铺垫。最后,小组互助网络搭建成功,形成了互助互惠、相互鼓励和支持的小组氛围,在轻松有趣的小组氛围中,小组成员习得压力管理的方法和技巧,组员的照顾压力得到缓解、能力得到提升,生活的信心得到增强。
2.组员评估
通过小组成员对满意度评估表的填写,发现组员对本次活动的整体满意度平均分为5分;对活动的目标达成满意度平均分5分;对活动时间的满意度平均分5分;对活动形式的满意度平均分5分;对活动场地的满意度平均分5分;对六个主题活动的满意度平均分都为5分,综合而言,组员对小组活动的满意度为100%。这说明小组成员对活动的设置较为满意,小组活动对组员的压力疏导作用明显,组员之间基本建立了互助网络平台,帮助组员增强了社会支持。同时,根据组员反馈,组员在小组的手工制作中极大的放松了心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学会压力管理的方法,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放松,增强了面对照顾生活的信心。
五、专业反思
在开展服务过程中,社工要合理利用小组工作技巧,包括沟通与互动技巧、小组讨论技巧等,还要利用好倾听、引导、反馈、鼓励等沟通技巧。在活动的初始阶段,组员较难自愿分享照顾的经验,也不愿意向他人开口倾诉照顾生活中的难处,小组氛围较为严肃。社工不断地采用鼓励、自我披露等方式引导组员放下心理包袱,帮助组员打开心扉,积极分享,勇于表达自我的感受和体验,并引导其他组员进行有效回应,增强组员的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社工在活动过程中还要注重对组员自我潜能的挖掘和激发,促成组员的自我成长,比如在协作服务对象处理困难的时候,要尽量让服务对象自己思考应该怎么办,思考解决方法,而不是代为作答,以此促进组员独立性和自主性,减少依赖性,最终达到助人自助的目标。
(作者: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张玄)
责任编辑:段冬蕾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case/2020/0930/372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