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队伍建设社工风采 “青年地带”驻校社工站 社工Miss和学生粉

“青年地带”驻校社工站 社工Miss和学生粉

社工Miss和她们的学生粉

■驻校社工在江南外国语学校开展课外活动"默契层层叠",培养同学之间的默契与合作。受访者供图

两名刚大学毕业的年轻驻校社工,成为中学生的“大朋友” 

中午放学,几张挂着汗珠的稚气脸蛋,从“青年地带”驻校社工工作站的门外探了进来。他们迫不及待想要见的人正是林Miss林嘉敏和徐Miss徐娟娟。自从有了驻校社工工作站,“泡站”就成了学生中的时尚。粉丝们总爱来这儿聊天、看书下棋、做作业和倾诉心事。 

从2012年9月起,两名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社工嘉敏和娟娟,来到江南外国语中学,成为驻校社工。学生们不管她们叫“老师”,而是叫“Miss”,因为她们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大朋友”,为学生们解答成长困惑,是她们的重要任务。 

秘密吐槽 

只告诉Miss不告诉老师 

“青年地带”驻校社工工作站大约20平方米,细心的林Miss和徐Miss知道青少年的喜好,在工作站准备好了桌游、象棋、漫画期刊、励志读物、运动器材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设施。其中,她们每个月都推荐一本读物,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和初中生聊什么最平易近人?娟娟和嘉敏能说出“海贼王”、“火影忍者”等一系列新动漫的故事和人物。有卡通人物帮助,学生们发现“社工Miss与班主任真不一样,是可以倾吐心事的‘大朋友’”。“老师太严厉了”、“作业真多,累得不想做”、“刚才那节课,老师的讲解真沉闷”……这是平时老师听不到的“心声”,每当听到同学们的抱怨,娟娟和嘉敏会心一笑,耐心倾听,交谈了解情况,希望能协助学生正视学业,懂得尊重老师,但她们绝不把学生的抱怨告知学校,因为,那是她们和同学们之间的“小秘密”。 

娟娟发现,她们的小粉丝十分喜爱工作室,开课前半小时,不少学生用“跑”的方式,也要到工作室里和她们聊聊天、看看书。“两点半上课铃打响前,我们不得不忍下心将他们‘赶’走,看见学生们撒腿跑回教室的样子,既好笑又无奈。” 

主题班会 

在游戏中解决成长困惑 

“粉丝”的日益增多,让林Miss和徐Miss的工作步入正轨,实际上驻校社工的开局并不容易:开教师宣讲会、主题班会、派传单式的“扫班”……第一年,两人绝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与校方磨合。师生对陌生的社工感到好奇,开局先从老师入手。“通过宣讲会,老师知道了什么是社工,什么学生可以转介给社工,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可以找社工帮忙。还要让老师们知道,我们到学校去不为说教,而是陪伴同学们成长。” 

2013年,林Miss和徐Miss向校方提交了一篮子社工服务计划,不过活动不能占用教学时间,两名社工唯有见缝插针行事。她们努力协调,终于在校内打造了“名牌”活动:每月给同学们开主题班会。在学生和老师眼中,社工Miss的班会很生动,一改以往的传统模式,利用游戏、表演小话剧、心理测验等好玩事物,解释成长困惑。“小升初的转变、反叛期的成长烦恼、毕业年的减压新招等,都会一一为同学们呈上。但举办该活动目的是发现‘问题学生’,为处于敏感年龄的他们打一支‘成长预防针’。” 

内心激励 

家访后开导后进女学生 

两名社工最难忘的工作还有“扫班”。社工站有一大叠绿色“服务卡片”,社工站的微博、网站、开放时间都印在当中,这是她们独创的宣传方式。小小卡片告诉学生们:“有心事,找Miss”。 

终于有学生找上门。2013年初,初三的小美在班上成绩一向不错,考上高中的希望很大。某天,她怯生生找上门:“徐Miss我想辍学,爸爸妈妈也许不想我继续读书……”几番了解后,徐Miss发现小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父母工作忙且收入不高,在家中对小美发泄过一些负面情绪,透露的信息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不再支持其学业。小美选择自暴自弃,成绩一落千丈,在老师的鼓励下小美找到驻校社工。徐Miss坚信小美家长不愿意放弃孩子学业,亲身家访后发现,小美确实误会了父母。徐Miss告知小美真相后,并没对其说教,而是到小美同伴的身后,发动同伴劝她继续读书。“最后小美恢复了课程,虽然考不上高中,但至少读完初中,考上职中。如今,她一有空便回母校帮社工忙,用自己的经历激励学弟学妹——有心事,找社工。” 

去年,全校近40名“问题学生”在她们的帮助下走出阴霾,鞭策着娟娟和嘉敏坚持不懈“扫班”:“光扫一次是不可能让学生记住我们的,学生们在校园某个角落见到我们,都知道是林Miss和徐Miss,这才算‘扫出成绩’。”娟娟说。 

转变 

在驻校社工的感染下,6成学生对志愿服务产生兴趣 

能帮助身边的同学,内心充实极了 

除了配合校内的大型活动,驻校社工的调查问卷也是老师们了解学生需求的好帮手。过去一年,江南外国语中学的学生都做过一个正向调查问卷,就自己、自己对学校、家庭、社区看法等四个维度进行访问。问卷结果出炉后,社工与老师都感到意外:70%的学生认为父母比较忙碌,很少听取孩子们的心事;90%的学生在初中就感到前途渺茫,但并不打算表露出来;60%的学生对志愿服务感到好奇,希望多参加志愿服务,从中找到自我发展方向。 

或许,亲身经历了,才知道什么是成长。只要不影响上课和学习,每个学生都能报名成为学校志愿者。而“青年地带”更进一步开放工作站,让学生亲尝管理者的滋味。 

“今天轮到我们来做管理员,下午不用上课实在太开心了。”初一的阿斌(化名)和同伴小海(化名)以及初二的师兄阿光(化名)早早来到工作站,2013年最后一天,他们仨要帮两名Miss维持工作室的秩序,并帮忙筹备下午迎接2014新年的全校大型庆祝活动。中午放学才过了5分钟,小小的工作室已经挤满了学生。阿斌、小海和阿光带上“管理员”的胸卡,有模有样地维持工作室内秩序:登记入场人数、整理图书和其他设施。初一的阿斌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积极参与社工工作室的管理工作,是因为过去的一个学期,他通过这“工作”,看到自己在成长。 

阿斌说:“上了初中,我也曾像一般学生,对新学校无所适从,不服从老师安排,学习上也不太自觉,总会受到外物干扰,容易放弃。但参加了管理员的工作后,我意识到管理学生也不容易,便开始端正自己的行为。管理时,有时遇到同学求教功课,我觉得如果自己不懂,会很没面子,于是不懂的地方就记下来问老师,自己弄懂了就能可以教同学们。做管理员很开心。”在其影响下,小海也加入到管理员的行列,他们都觉得,帮社工Miss们做志愿服务,帮助身边的同学,内心充实极了。 

文章来源:http://team.swchina.org/style/2014/0106/37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