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案例研究 “漂族有巢”社会支持网络下随迁老人的社区个案介入

“漂族有巢”社会支持网络下随迁老人的社区个案介入

一、案例背景

“一个人,一支又一支烟,每天的生活状态就是买买菜、做做饭、看看电视、写写字,接送外孙上下学。虽然自己对这种独居生活不排斥,但长期过这样的生活自己也觉得无聊、孤独。来到这里17个月,社工还是家里的第一个客人……”一次偶然的机会社工与服务对象第一次会面。

刘叔,男,62岁,退休前为教师,湖北孝感人。女儿在田东中学当老师,住在鹏湾一村,前年刚生完二胎。老伴目前在罗湖一家托儿所工作,工作单位包食宿,老伴一周回一次,案主外孙在外国语小学念书。案主在老家有较强的社会关系网络,同事、好友都在老家。退休来到深圳后,对周围环境不熟悉,也没有认识的朋友,缺少社会交往平台,朋辈及社区支持弱。

二、个案基本资料

1、身体状况。案主爱好运动,身体健康,身体素质好。

2、财政状况。案主在内地公立学校退休,有退休金,经济状况还可以。

3、心理状况。案主来到新小区不久,由于居住的是商品房小区,与邻居之间也不熟悉,没有朋友,内心孤独。

4、生活状况。案主住在海天一色小区,每天的生活主要就是在家自己练练字,买菜,接送孩子。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

5、系统支持。案主缺乏社区参与机会和交往平台,缺乏朋辈群体的支持,对社区的福利政策也不是很了解,社区支持网络较弱。

三、需求分析

1、社区适应不良。社会关系方面,案主退休后从老家来到深圳,脱离原来的交际圈,加上语言的不通,生活习惯的不同,使案主很难融入本地的老年人群体,让案主觉得自己与外面的世界格格不入,人际交往圈只有老伴、女儿、外孙;福利政策方面,案主缺乏了解社区福利政策的平台,对社区60周岁老人福利及相关政策一无所知。

2、心理孤独。案主更多的时间是单独在家。过多的限制使案主认为自己是城市的“边缘人”,被排斥在城市的主流生活、交往圈和体制之外,此时会倾向于不表达、不行动,在感情上与居住社区自然也就产生了距离,影响案主的社会交往,产生各种各样的紧张,使得案主很难在心理上对城市社会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加剧案主的孤独感。

四、服务目标与计划

(一)介入理论

社会支持概括而言,就是社会支持的提供机制,是社会个体从社会和他人处获得支持的总称。对于个体而言,其所处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密集、网络间的联结越紧密对个人的支持越大。理论重视在问题中个人的社会网络以及获得支持的程度,协助个人发展或维持社会支持网络,以提升其因生活压力事件的资源。社会资源包括正式的社会资源(政府、正式社会组织等)和非正式的社会资源(家庭、亲友等)。

在本案中,案主属于随迁老人,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如公安局、社区、老年人协会等,非正式的的支持系统:如亲友、邻里等极为薄弱。基于此,本案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指导下采用个案管理模式,通过多元介入,整合社区资源,以此,从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两个方面介入增强案主与各社会支持网络之间的联系,构建一个范围广、资源丰富的社会支持网络。

(二)介入目标与计划

1、介入目的目标:

目的:增强案主社会支持网络

目标:

(1)案主能够知晓随迁老人户口转入政策

(2)案主能够参与至少3次社区活动

(3)案主能够知晓至少2项福利政策

(4)案主的心理状况评分值至少上升5分

2、介入计划

图片1

 

五、介入过程

(一)建立专业关系,获得案主信任

与案主的第一次见面,是案主主动来社区求助,希望办理独生子女奖励金。社工从社区计生专员处了解独生子女奖励金办理的条件。随后,社工与案主约第一次家访,为了能够深入了解案主需求,社工运用接纳、尊重的原则与案主主动沟通,用开放式的提问、从而建立深层次的关系,慢慢了解案主个人和家庭信息,逐步挖掘案主需求。从第一次的面谈中,社工了解到案主目前不是深户,刚来小区17个月,在小区一个认识的人都没有,正如案主感叹道“来这里17个月了,除了认识门口保安和买菜老伴,你还是我们家的第一个客人,我都快憋疯了”从案主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可以感受到他的孤独和极度渴望与他人的接触,尽快融入小区。此外,案主告知社工由于缺少社交机会,现在自己养成了抽烟的坏习惯,社工留意到案主桌上的烟灰缸里有4根烟头。了解到案主退休之前为老师,兴趣较广且学习能力强。社工赞扬案主兴趣广泛,告知自己可以帮助其融入社区。

(二)清晰界定问题,对焦探讨服务

第一次的面谈让社工对案主有了基本的了解,也让案主对社工产生了信任感。社工开始与案主一起拟定服务目标和计划。进一步明确了案主希望社工帮助了解户籍转入政策及流程、深圳户籍老人的福利政策,希望能够参与一些活动。社工也明确将会根据案主需求为案主提供提供服务,并告知案主不用着急,社工会陪伴着案主一起面对当前的问题。

(三)传递政策咨询,增强内在信心

社工从盐田公安分局户政大厅了解到老人投靠子女随迁入户的条件,从社区民政专员了解如何享受社区户籍老人优惠政策、如何办理老年人优待证,从社区计生专员了解如何办理独生子女奖励金,从老年人协会会长了解如何办理老年人协会会员,并告知其福利政策。社工将所有关于老年人的福利政策进行梳理,并在面谈的时候逐一给案主介绍以上的福利政策。工作员向案主传递政策资讯,让案主感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正向变化及关怀,增强其构建支持网络的内在信心。

(四)搭建案主社交支持网络,拓宽人际关系

社工与社区老年人协会的合唱队长取得联系,告知案主情况。合唱队队长非常欢迎案主参加活动。在社工的引荐和鼓励下,案主参加了合唱队的一次活动。参加完活动的当晚,案主向社工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自己感受到非常愉悦,也认识到了新朋友,朋友还邀请他参加模特队和乒乓球。几次的面谈中,案主向社工表示自己的业余生活丰富很多,交际圈子打开了。自己会定期参加乒乓球活动(每周三下午)、合唱活动(每周三晚上)、模特队活动。偶尔还会去保税区和年轻人打篮球。几次的面谈,社工发现案主桌上的烟灰缸由最初的4-5根烟头到完全消失。

(五)强化已有改变,降低社工依赖

社工与案主一起回顾已经取得的正向改变,比如案主已经对小区周围的自然环境、公共设施有了一定的了解,比如海边栈道、保税区的篮球场、老干活动中心、梧桐山等等。社交网络方面,案主通过参加活动认识了一些朋友,还能够定期参加活动,社交圈子也已经打开了。自我成就感方面,案主通过参加模特队并且被选为参加模特表演的选手,还在七一参加演出。社工肯定案主在服务期间的正向改变,增强案主面对自己问题的信心,让案主对未来的生活有更多的把握和信心。

六、服务评估

本案采用目标达成评估、受助人感觉改变评估以及满意度评估,具体如下:

(一)目标达成评估

图片2

(二)受助人感觉改变评估

结案时,案主已经知晓户口随迁、独生子女奖励金、老年人协会入会以及秋光杂志等等福利政策。此外,案主对小区周围的自然环境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的熟悉度也有了提升。在得到一定的平台搭建、人际关系建立、资源有效利用后,案主不再像以前那样郁郁寡欢、消极悲观,对生活环境变化和心理情绪紧张的调适及管控能力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案主已经懂得如何有效利用身边的资源为自己服务,如何给自己创造一个和睦、友善、热闹的生活圈。正如结案时,案主表示“谢谢你的帮助,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我得到愉快和朋友,我变了个人似的,对你的上门服务深表感谢”

(三)满意度评估

结案评估中,案主对社工服务的整体评价、自身问题解决、情况改善均给予10分(满分为10分)评价,肯定服务目标均达成,对工作员服务评价“服务热情、态度积极,耐心细致”

七、专业反思

(一)发挥老年人潜在优势,搭建社区支持网络

随迁老人受其身体、心理、生活环境、社会关系变化的影响,其精神需求呈现个性化、多元化的特征。在具体实践中社会工作者应淡化问题视角,更多地从优势视角出发,践行“每个人都是有能力和潜能的”等专业价值观,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注重培养老年人自信心的建立,挖掘其潜能和优势,使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案中,社工在个案开展的初期的时候了解到服务对象退休之前为老师,学习能力强,兴趣广泛,因此介入的时候可以充分发挥个案的潜能和优势,鼓励案主参加社区合唱队活动,循序渐进,案主在参与活动中获得成就感。

(二)整合各方资源,完善社会支持网络

随迁老人因为进入到新环境,融入压力较大,对资源的需求相应增大。社会工作者要充分发挥协调者的角色,积极链接,整合社区中的各种服务资源来为随迁老人提供帮助和支持。例如:盐田公安分局、社区民政、社区计生、老年人协会、老干活动中心等。社会工作者应通过提供信息、建议、引导等方式,让老人对社区的资源有较清晰的认识并能灵活运用,达成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目的。

(三)发挥案主个人主观性,推动支持网络的“雪球效应”

随迁老人所面临的社会融入性问题、心理需求可以借助同辈群体的力量,报团取暖,通过滚雪球的方式提升个体的社会融入性。针对随迁老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拓展人际网络。对于随迁老人不同的兴趣爱好,社工可主动介绍为老人链接相关的团体组织,扮演促进者、资源链接者的角色,鼓励、支持随迁老人走出家庭,与同辈群体互动,鼓励服务对象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获得归属感,使随迁老人认识到他们不是孤立的个体,随迁老人可获得充足的心理、社会支持。本案中,社工引荐案主参与老协合唱队,案主通过参加活动认识了朋友,同时又加入模特队,并且参加了社区七一展演,案主的融入感得到提升。

(四)巩固家庭成员支持网络,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

随迁老人远离家乡,来到子女所在的城市,往往与子女的交流较少,缺乏情感支持。帮助增强随迁老人与家庭成员的情感联系,不仅能为其参与社区活动中免除后顾之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随迁老人内心的孤独感。本案忽视了与案主家庭成员的沟通,也无法了解服务对象与家庭成员的相处及情感联系状况,在家庭成员支持网络方面的介入工作略有不足。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春暖社工服务中心)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case/2020/0722/368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