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实务创新 干货贴:一个工具,带你做好三大手法的总结分享

干货贴:一个工具,带你做好三大手法的总结分享

无论是小组、个案还是社区活动,有效的总结能够协助服务对象巩固已有的改变和取得的成果,增强他们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信心,从而转化为服务对象的实际行动。同时,有效的总结也能协助社工去评估目标的达成。

而笔者在现场督导中发现:有些新社工会不做总结,直接结束服务;有些社工会问“大家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我们分享一下。”这个时候很有可能遭受乌鸦式的沉默。笔者在督导时经常会强调一个词:改变。服务对象参加完活动,并不是开心了或者有礼物入袋就成功了,而是他们参加完这次的活动,究竟有什么改变?他们自己又是否知道自己已收获了这些改变。当离开这个活动空间,这些改变又会促使他们怎样做?所以总分分享很重要。

那么,究竟如何引导服务对象进行总结呢?

笔者根据以往的实务经验以及理论学习,推荐实用的工具:动态回顾循环中的4F动态引导反思法。

一、什么是4F动态引导反思法?

4F动态引导反思法,来源于英国学者罗贵荣提出“动态回顾循环”的引导技巧,归纳出四个F的提问重点:Facts(事实)、Feelings(感受)、Findings(发现)、Future use(未来运用)。

4F法介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微信截图_20200721095012

4F法的引导技巧

二、4F法在个案中的运用(范例)

涉罪未成年A,因寻衅滋事被逮捕,社工对其进行帮教。会谈结束时,社工与他做总结。

社工(S):今天的面谈到这里就将要结束了,现在我们花10分钟时间来做一个总结。你回想一下,刚才我们聊的内容里面,对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对象(A):讨论了这次做错事的原因以及下次遇到这种事应该怎样做。

S:嗯嗯,聊完之后,现在的感受怎么样?

A:觉得自己很傻。

S:你会觉得自己很傻,看来今天是有些新的发现令你有这样的感受。能和我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吗?

A:我会知道了什么是损友,什么是益友。当初以为要义字当头,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S:嗯嗯,那如果下次继续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样做?刚才我们讨论的方法你会用哪个?

A:朋友说要去打架的时候,我会明白自己的底线是什么,坚决不会参与,而且我会说服他报警,用法律保护自己。

S:嗯嗯,我相信你以后在遇到此类情况,你会用你刚才说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那我们今天到此结束。

三、4F法在社区活动中的运用(范例)

背景:社工开展游园的社区活动,会后和志愿者团队做总结。因人数太多,范例抽取其中2人。

社工(S):今天的活动顺利结束,为了促进我们的工作更好开展,现在我们一起做一个活动总结。

对象(A)&(B):好的。

S:刚才的一个小时,你们是负责什么岗位,发生了哪些事让你印象特别深刻。

A:我是负责游戏摊位的,一开始挺好的,但到后面整个场面都很混乱,我让他们排队也不听。每个人都往前面挤。下次应该要拿个大喇叭(开始不停发言)

S:张姨,你那个岗位的情况就是一开始挺好,到后来很混乱,甚至是不听你们的安排,对吗?

A:是的。

S:好,我们现在先听听严姨那边的情况。

B:我是兑奖区的,印象最深刻就是有些居民都排队好几次了,我说了每人最多参与一次,他们不听,还抢我们的礼物。

S:嗯嗯,在这过程中,你的感受是怎样变化的?我们现在一起静下来,回想一下。

A:我也不知道怎样说。

S:张姨,一开始场面挺好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接着混乱的时候,你又是怎样的?你可以用变化的天气词语来形容。

A:晴天转阴天转晴天。刚开始心情很好的,因为来做志愿者嘛。到后来混乱的时候,我就有点不开心了。我们那么辛苦,他们来参与服务还不听我们的节奏。但最后这个活动还是顺利结束了,期间还有人和我说谢谢,我就觉得很开心,觉得有价值感。

S:嗯嗯,听着你的描述,我的心情也像晴天转阴天转晴天。严姨,那你呢。

接下来因字数限制,B的对话不写。

S:张姨,在这个变幻的心情背后,你有什么反思或者建议,下次我们可以怎样做?

A:混乱的原因有可能是人手不够和指导不清晰。我们忙得来游戏又忙不了管理秩序,所以更加乱。

S:张姨,那下次我们具体可以怎样做呢?

A:首先,最好配备一个扩音器,这样子声音大点,后面的人也能听得到。其次呢,我们可以好像饭堂打饭排队那样,设置排队的双黄线,让居民更清晰地知道。最后呢,最好配备有维持现场秩序的志愿者。因为我们负责摊位忙不过来的。

······

S:今天也辛苦各位啦~已经把各位的总结记录下来了,我们一起努力,下一场活动做得更加好!

四、总结

最后,祝愿各位新社工能够用好4F法,事实-感受-发现-未来运用,方块-红心-黑桃-梅花,无论是三大手法,还是服务、项目的总结报告也适用哦。

(作者:佛山市高明区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 严子媚)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innovation/2020/0721/368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