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务探索案例研究 “爱心相伴,点燃希望”—困境儿童个案成长案例
“爱心相伴,点燃希望”—困境儿童个案成长案例
一、资料背景:
小财(化名),男,12岁。案主和父母以前生活在灵山村,在案主2岁左右的时候,父母离异,随母亲改嫁到盐吭村。案主小的时候会说简单的几个字,案主一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与外面的交流甚少。案主能听懂别人说的话,但是不会用语言表达,只会用点头、摇头或者用手比划进行回应。案主是一名精神残障人士,案主的继父目前60多岁,身体健康,在家务农。母亲也患有精神残疾且不会说话,家里有一位一岁多的弟弟,家庭的经济主要来源于低保、残联补助。案主的外公住在案主的隔壁村,案主在几年前开始经常和外公到派潭玩。案主经常独自一人往外面“乱跑”,甚至几天不回家。案主曾经一人独自走路去过广州市花都去、增城区三江等地,最后由当地民警送回家中。案主日常的生活由母亲和继父照顾。案主的生活环境简陋,对案主缺乏引导,案主自理能力差。
二、案例分析:
(一)服务对象需求分析
1.生活改善的需求:案主家庭的经济来源于低保及残联补助,家庭经济比较困难。链接相应的资源,暂时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2.改善生活环境需求:社工观察案主家庭环境简陋,凌乱,不干净。协助案主家长提升日常照料孩子的生活技能,给予案主舒适的成长环境。
3.提升案主个人自理能力的需求:案主在家中经常几天洗澡一次,经常到外面游荡。案主需要家人监管,引导完成简单自理能力,制定个人成长计划。
(二)案主具备的优势
1.案主的邻里关系很好,邻居会经常帮助案主一家带小孩。在派潭遇见案主也会去案主的家中告知案主家长。
2.案主继父的亲戚在案主一家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帮助案主的家庭渡过难关。案主的外公住的离案主的家近,也会经常到案主家中看望案主一家。
3.遇到困难时,案主一家也会寻求村委的帮助,村委也会协助案主一家解决问题。
三、服务目标和方案
(一)服务目标
1、链接相应的资源,暂时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2、提升案主家长日常对小孩的照料能力,令案主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
3、提升案主个人的日常生活技能。
(二)理论支持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社会学理论认为:人的早期社会化过程主要是在家庭中完成的,人的早期社会化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庭治疗法以此为依据,提出应以整个家庭为治疗单位,通过改变家庭的结构与交往以发挥家庭的功能,从而使个人的问题得以解决。
具体地说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是:以家庭作为治疗单位,于以改变与家庭的交往方式为目标,运用系统理论、学习理论、沟通理论去了解案主的家庭组织结构及成员互动方式,运用心理分析理论去了解个案个人的心理状态。
运用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案主的“问题”是由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以家庭治疗为中心,通过改变家庭结构与组织,可以使家庭的功能得到正常发挥。
(三)服务策略
1.了解案主实际的经济状况,发布募捐信息,接受爱心人士物资,为案主的家庭链接资源。
2.了解案主家长日常是怎样照料孩子的,协助其学习物品分类,将家里整理整齐,给案主提供合适的生活环境。
3.了解案主日常的生活习惯,共同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实施成长计划。
四、服务过程
第一阶段:社会工作者通过了解、接纳、积极倾听、同理、鼓励和积极帮助等支持技巧的运用,了解案主的详细家庭情况,逐步建立专业的关系。
社工主动向案主及其监护人介绍社工服务,并澄清了社工角色和所能提供的服务内容。社工在与其沟通交流过程中,了解到服务对象目前的家庭情况和生活状况,共同制定服务目标。
第二阶段:链接社区资源,发布案主募捐信息,邀请案主参加参与“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片希望,关爱困境儿童入户捐赠活动”。鉴于服务对象家庭经济状况困难,社工充当资源整合者,多渠道寻找物资资源,通过网上发布募捐信息,社区爱心人士纷纷为案主的家庭捐赠日常的生活用品及衣物。社工引进社区资源,缓解了案主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案主一家感受到来自社区的关怀。
第三阶段:协助案主家庭及案主共同制定个人成长计划。
了解案主平时的家庭监管情况,与案主继父沟通了照顾计划。给案主制定一个阶段性小目标,刚开始对案主实施计划,案主不听继父的话,目标不达成。后来社工与案主的家长协商,在案主独立洗澡后,给予物质奖励。物质奖励获得一定的成效,为了减少案主对物质奖励的依赖,社工建议案主继父给予案主精神奖励。案主感受到来自他人的肯定也在慢慢改变,案主会独立完成洗澡,洗衣服。
第四阶段:给予案主家庭情感支持,及鼓励,同时引导案主的家人如何将家里物品进行分类,让案主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学会物品分类。
社工对案主获得成长表示肯定,对案主家庭成员付出表示肯定,同时协助案主的家长将家里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家里简单而温馨,让案主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同时学习物品分类,自己的日常用品自己整理。引导案主的家长换季度的衣服需要整理好,并洗干净放进收纳箱中,减少家里的衣服堆积如山。不需要的物品清理出来,没用的要扔掉。在整理的过程同时需要案主在一旁帮忙,让其也参与其中,学习物品分类,指导案主个人物品的分类,减少其对将来进入特殊教育学校的不适应。
五、成效评估
(一)案主的改变状况
社工通过协助其家长让案主独立完成洗澡,洗衣服,基本的日常生活技能得以提升。同时协助案主一家将物品分类,使案主可以在简单舒适的环境中成长,也学会个人的物品整理分类,为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垫下良好基础。
(二)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
社工运用观察法,了解案主的改变状况,并与预先制定的服务目标相比照,评估服务成效与预期目标的吻合程度及各个目标的达致程度情况。通过比照,基本达成双方共同制定的目标。案主的基本自理能力获得提升,案主的家庭学到物品分类,将家里整理有序,案主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
六、社工反思
从个案中的经验发现,社工与案主及案主的家庭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让对方产生信任感,将自己心中的房门给打开,这样社工才能了解到案主最真实的情况,了解案主真正的需求,更好地服务到案主。其次,社工对案主的改变表示肯定,在服务的过程中给予案主家庭情感支持,给予肯定。让案主的家庭功能逐渐增强,但是案主的家庭不属于健全的家庭,所以运用结构式家庭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广州怀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廖婷婷
整理:黄彬峰
责任编辑:段冬蕾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case/2020/0604/365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