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务探索案例研究 残障人士志愿服务队的培育
残障人士志愿服务队的培育
背景与理论:
社工与辖区内的残障人士交流中发现,较多的残障人士对自己存在较多的负面评价,他们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对家庭、社会来说只是一个负担。残障人士虽因身体的局限,导致他们在很多能力发展都落后于普通人士。但是社工在与他们的进一步接触中发现,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优势,只是没有被挖掘。
在对精神和智力残障人士社交技能状况的调研报告中显示,影响残障人士交友的因素中,缺乏交友技巧和缺乏自信的人占较大比重。由此可见,教授他们一些交友技巧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将会有助于他们结交新的朋友,有助于他们融入社区、服务社区。
甘炳光提出的EPS社工介入模式,主要从三个方面“强项角度、参与、充权”。简言之,该模式是工作员透过观察,协助挖掘服务对象身上的闪光点及个人潜能,即为强项角度(亦可称优势视角);其次,工作员通过引导、鼓励、示范等方式,推动服务对象参与各类生活、社交及技能培训小组和活动;同时,放大服务对象个人存在感和价值感,不断给予激励和注入希望,使其康复信心得以提升。这一过程也是工作员协助服务对象实现自我增能充权的过程。
一、聚焦优势,初步凝聚
社工经过多次的探访了解到,有较多的残障人士对唱歌较为感兴趣,并且还唱的不错。
基于此,社工举办了歌唱活动,以唱歌的形式将部分精神、智力残障人士聚集起来。在活动开展时,他们表现的较为内向,不愿意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情况,社工采用转瓶子的方式来邀请他们轮流自我介绍。因为残障人士在生活中较难体验到愉悦的情绪,因此社工设置了分享环节,邀请残障人士分享自己这周最开心的事情,但是他们分享的都是“来参加这个活动是我这周最开心的事情”。为增强他们的归属感,社工让残障人士为唱歌团队起个名字,残障人士都热烈讨论但是较难统一,直到有名残障人士提到“大家聚集在一起不容易,要不就取名叫做朋友队吧。”该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接下来还确认了团歌。在活动的最后,社工与残障人士一同总结此次活动,并且与残障人士一同协商接下来参与活动的时间。
二、凝聚力量,提高能力
针对残障人士缺乏交友技巧和自信心的问题,社工开展了同伴小组,该小组沿用歌唱中的分享环节,在每节的小组中队员要说出自己在本周最开心的事情,刚开始时大多数的组员给的回答都是“我这周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来参加这个活动”。直到有一天有个队员跟大家分享了一件事“我看到我妈妈很开心所以我也感觉很开心。”社工抓住该点转变,跟他们分析分享自己开心的事情并不一定是要经历了一些很特别的事情,也可以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看到别人、别的事物从而让自己心情愉悦的事情,队员们都若有所思。在后续的小组中,队员们跟社工分享了很多,比如自己跟家人去澳门游玩很开心,今天吃了个泡面很开心,也有队员跟社工分享自己做的梦,队员们逐渐敞开心扉,跟社工、跟组员分享更多的事情。此个小组还设置了多种与人互动的环节,让他们学会与他人一起合作完成一些事情,比如合作扫雷、你画我猜、和你不一样、谁是卧底,多次成功的任务体验使得他们的自信心和与人交往的技巧有极大的提高。
后续社工还开展了自我保护小组,帮助他们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在持续的接触和了解中发现有一部分的队员比较喜欢吃,其中一位队员主动询问社工什么时候开展有关吃的小组。社工发现这是一个极大的转变,因为队员已经从被动接受服务到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因此,社工抓住这个契机,告诉他们我们可以一起来制定下个小组的内容,最后每名队员都参与了小组内容的制定。有位队员在此前表现一直都很棒,但是对于动手制作东西连连表示不可以,社工鼓励其说:“右手不可以,我们可以尝试用左手来制作。”其他组员也不断鼓励他,并且耐心的等他完成每一步骤,在此之后该名队员较少否认自己。
三、迈向社区,成立队伍
社工观察发现队员的沟通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所提高,因此跟队员说自己即将要开展一个活动,需要别人帮忙,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帮忙。队员们刚开始时较为犹豫,跟社工说:“我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社工表示很需要他们的帮忙,最后他们答应了社工。
为了让队员们在社区的第一次服务有较好的社区体验,社工与同工了解哪个社区的居民比较友善,对人接纳度较高,经过多次探讨与踩点最终确定了活动的地点。当天天气阴沉沉的,很冷。社工提前到达集合地点,发现他们坐在地上抖着身体,他们跟社工说因为担心迟到所以很早就来了。社工跟他们一起抬桌子、布置场地,因为想让他们体会到社区居民对他们的接纳,因此社工设置了一个摊位为微笑邻里,即邀请居民跟自己一起微笑合影。刚开始他们较为退缩,不愿意邀请居民一起拍照,有些人难得鼓起勇气邀请居民却招到拒绝,这使得他们的情绪和自信心有所降低。社工去邀请一直服务的居民,跟他们说明情况并邀请他们一起来参加,队员们有成功的体验后自信心回来了,积极投入到活动中。
在活动结束后社工拿出了亲手帮他们制作的简易版队旗合影留念,并告诉他们如果参与志愿服务满3次将为他们定做一枚队旗,他们听后很高兴。在活动总结时,社工询问他们考虑要不要成为一支志愿者队伍,跟着社工一起做志愿者。有队员当场就表示要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有些还着急的当场打电话询问家人的意见,志愿服务队就这样初步成立。
四、增强归属,展望未来
队员们陆续的参加了几次志愿服务,在第三次完成后,社工聚集他们开了一个简单的活动。一是告知他们队伍将会发展的方向,队员们表示只要有需要他们就会协助社工工作;二是询问他们在居家安全工作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队员们根据自己身边亲人的经验给了社工许多可行性的建议;三是与队员确定队旗的样式,并邀请读过动漫设计的组员将队旗设计出来,队旗就这样产生。
总结与反思:
在培育残障人士志愿服务队过程中,总结出几点有助于培育队伍:一是残障人士家人的支持,友谊队在培育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也有人入队也有人退队,社工观察到退队的队员相较于在队的队员较为缺少家人的支持;二是共同的兴趣与理念有助于帮助他们较快建立关系、增强归属感;三是社工在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引导、肯定和总结,引导他们学习相应的技能、肯定他们在服务过程中的付出,每隔一段时间以具象的形式总结他们这一段时间的付出同时与他们一同讨论队伍接下来的展望;四是社工需要对社区有较为充分的了解,在刚开始选点时要谨慎,内容要简单,让队员有成功的体验。
此外,在带领的过程中社工发现以下几点需要注意:一是社工容易错误评估他们的能力,人与人之间不同的能力都有所区别,残障人士的能力发展程度更为复杂。因此,社工需要在不断的接触中增强对他们的了解,充分了解他们的能力和发挥他们的潜能;二是在每个活动之前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可以发现问题所在,有助于及时进行服务岗位的调整。
责任编辑:段冬蕾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case/2020/0525/365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