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聚焦社会热点 凝聚社会战疫的磅礴力量——战疫中的民政力量

凝聚社会战疫的磅礴力量——战疫中的民政力量

战疫有我,无畏前行。2020年,慈善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的协同参与和无私奉献,在全民战疫的壮阔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生动诠释了“我们在一起”的中国力量。

呵护社会爱心

让慈善之光温暖最需要的人

电脑上不停闪动的海量捐赠信息,一声声急促的电话铃声,每天工作到凌晨的同事们熬红的眼睛、嘶哑的声音、有时禁不住崩溃的大哭……回想过去的几个月,湖北省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康锋眼前仍会浮现当时的情景。他们和1003名志愿者携手,用热情、细致和专业,为270多万捐赠人提供贴心服务,保障61亿元善款和1亿多件物资火速送达疫情一线。

在慈善组织中,许许多多像康锋一样的人,在疫情来袭之际立即投入战斗。在“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精神鼓舞下,千千万万的企业和个人通过公益慈善机构捐款捐物,慷慨援助疫情严重地区与病毒搏斗的人们。在这个过程中,慈善组织担负着动员、汇聚和有序输送爱心捐赠的使命。为了凝聚好、呵护好社会爱心,慈善组织工作者不辞辛苦,夜以继日。

作为指导和促进慈善事业的职能部门,民政部门充分动员和利用慈善资源助力抗疫,精心呵护好一份份微小而伟大的社会爱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作出重要指示:“要依法规范捐赠、受赠行为,确保受赠财物全部及时用于疫情防控。”

“确保受赠财物全部及时用于疫情防控”,是慈善组织战疫时刻赢得公众信任的最有力举措。各级民政部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在积极动员各方慈善力量参与的同时,加强慈善捐赠管理,加大慈善执法力度,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着力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落细落地,全面畅通爱心到达的“最后一公里”。

在疫情防控紧要关头,民政部两次向湖北省派出工作组,督导疫情防控慈善捐赠工作,帮助湖北改进慈善捐赠在统筹协调、募捐动员、款物分配、公开透明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到了前线,更加理解一线人员的艰辛和危险,常常忍不住流下感动的泪水。管好用好捐赠款物,就是支持疫情防控大局。”民政部一位工作组成员这样表达奔赴武汉参与督导的感受。

优化工作程序,让公众捐赠行为更便捷更高效,是精心呵护爱心、有效汇聚爱心的重要举措。民政部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制定或会同有关部门出台9项慈善捐赠政策,畅通慈善捐赠通道,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倡导慈善组织发挥自身优势,要求各级民政部门依法指导慈善组织、红十字会加快捐赠款物拨付使用,规范捐赠、受赠行为。

截至5月15日,全国各级慈善组织、红十字会接受社会捐赠资金约385.49亿元,捐赠物资约9.75亿件;累计拨付捐赠资金约324.79亿元,拨付捐赠物资约9.26亿件。

“中心统筹管理46家社区社会组织,疫情期间社会组织工作人员为居家观察人员、特殊群体等 620 余人提供贴心服务,实实在在减轻了社区的负担。”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曲江街道文昌花园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主任、党的十九大代表郑翔谈起了社会组织助力社区防疫的经验时说。

广大社会组织发挥特长、迅速响应、积极参与,从抗疫一线到社区防控,从募集款物到动员招募志愿者,从协助保障民生到推动复工复产,为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作出了积极贡献。例如,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中国技术市场协会等近100家社会团体共同发起倡议,实现跨行业合作与资源互补,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发挥国际化优势,重点开展公益法律服务、展会及境外团组应急处理、促进供需对接,助力机电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再例如,100余家民政部业务主管社会组织通过捐款捐物、动员倡议等不同方式参与疫情防控,共捐赠资金17.15亿元,物资3294.18万件(折合资金11.61亿元)。

引导社会工作者

用专业服务守护特殊群体

“你们是黑暗里的一束光。” 江樱(化名)离开武汉市洪山方舱医院那天,这样对社会工作者说。刚遭遇两位亲人因新冠肺炎离世的打击,江樱自己也确诊了,悲痛中的煎熬让她对生活感到绝望。武汉“社工共振”服务队的社会工作者对她开展心理疏导和陪伴支持,帮助她走出心理困境。

疫情对社会公众心理形成强大冲击,心理健康服务刻不容缓。民政部、卫健委等部门连续出台政策文件,动员引导社会工作者开展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全国社会工作者迅速响应,搭建线上心理援助平台,为新冠肺炎病亡者家属、新冠肺炎康复患者及家庭、受疫情影响的特殊困难群体及家庭、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社区居民等重点人群开展心理疏导、危机干预、陪伴支持等服务。民政部指导湖北省实施“五社一心(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心理服务专业力量) 爱满江城”系列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并积极协调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等社会慈善力量对项目进行支持。

“各乡镇敬老院急需防疫物资,需要我们链接资源筹集。”“刚为一名困境儿童送去学习和防疫物资,要重点关注因疫情导致无人监护的个案。”湖南省1933个乡镇社工站成为当地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赢得政府和老百姓的认可。

广东省1737名“双百社工”迅速进入应急服务工作状态,聚焦民政对象的兜底服务,“多谢你们,没有你们我都不知道怎么办,现在的社会真好,政府那么好……” 智力残障青年小汤疫情期间突发疾病,家里只有相依为命的85岁外婆,社会工作者紧急介入,全程协助办理住院、陪护服务等,小汤转危为安。

全国广大社会工作者投身到疫情防控中,服务各类人群近2000万人次;开通心理服务热线近4000条,累计服务近300万人次。他们以人性化、柔性化的专业方法,科学有效地开展服务,协助政府做好疫情防控。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提出,“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这是对社工战疫成绩的肯定和赞赏,也是对社工战疫后续工作的希望与要求。广大社会工作者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积蓄力量再奋进,整理行装再出发,继续奔忙在疫后心理疏导、社会秩序稳定、复工复产和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

支持志愿者勇敢逆行

战疫中彰显中国精神

“孩子要乖,爸爸去武汉打怪兽!”疫情暴发,蓝天救援队江苏机动队队长许鹏和他的战友火速赶往武汉参加救援。临行前,他用这样一个美丽的谎言安抚10岁的儿子。在武汉,许鹏负责向各大医院运送、发放抗疫物资,连续工作16天,每天奔波十六七个小时,确保医院的应急物资和装备供应及时到位。2月21日,许鹏在运送物资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去世,年仅39岁。

在抗击疫情中,无数像许鹏一样的平凡人作出了非凡之举,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抗疫的中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引导和支持志愿者加入战疫队伍,是各级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医疗救治场所到城乡社区,从集中隔离点到运输保障线,从一线防疫人员到病毒感染者,从心理需要人群到物质需要人群……志愿者活跃在疫情防控网络的每一个节点,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

“采购蔬菜3.5万余斤,肉食类3000余斤,水果5000余斤,米面5000余斤,油300余斤,鸡蛋2000余斤,还有无法计数的零食、调料、药品等。”武汉市武昌区宏城金都小区居民统计出了来自北京的志愿者刘瑾、陈伯智夫妇在小区封闭期间为居民代购物资的数量。陈伯智连背带扛拖回的这些物资,保证居民生活水准不降。

疫情防控志愿者人数多、服务多、类型多,但在党委政府的引导协调下组织有序,不慌不乱,以需求为导向精准提供服务,还不断在服务载体、协作机制方面创新,并利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进行服务项目发布、志愿者招募等,让供需对接更迅速更准确。

志愿者勇敢逆行,护航保障要跟上。民政部联合腾讯慈善公益基金会投入6000万元为志愿者等提供关爱保障,联合中国人寿为100万名志愿者赠送专项保险。在民政部的示范带动下,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等纷纷行动起来,凝聚起保障合力,解除英雄们的后顾之忧。

在这次疫情大考中,为什么社会力量能够迸发令人惊讶的爱心、担当和能力,成为政府可信赖的伙伴,成为中国力量的一抹亮色?这得益于平日的厚积薄发,得益于政府持续的培育发展。正是因为多年来民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遗余力地供给合适的阳光、土壤和养分,社会力量的种子才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政部把社会力量作为一支可依靠的重要队伍支持引导,加强顶层设计、规范引导和能力建设,陆续推动出台慈善法、《志愿服务条例》等法律法规,陆续推出政府购买服务等多项支持政策,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促进志愿服务规范化,最终保证了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社会力量能够扛起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目前,全国87万家社会组织、149万名社会工作者、1.68亿名注册志愿者,正在把服务触角伸向社会治理各个方面甚至细微处,寻找需求,链接资源,成为政府的得力助手。社会力量参与国家整体行动的协同作用正在彰显,政社携手的善治画卷正在打开。

2020年,民政部门有效动员、规范和引导社会力量在全民抗疫中做出了应有贡献;面向未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磅礴汇聚的社会力量将书写更加辉煌壮丽的篇章。

文章来源:http://news.swchina.org/hot/2020/0521/364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