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行业发展行业动态 社工日志之心理篇:一场持久的“心理战”

社工日志之心理篇:一场持久的“心理战”

“疫情给普通大众身心、生活、家庭上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很多人需要心理干预和疏导。疫情中的心理咨询有很大程度危机干预的色彩。”奚华英说。奚华英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新航金山工作站朱泾社工点点长,也是本次金山区司法局为服务疫情防控心理服务组建的“心路”志愿团队骨干成员。

危机创伤经过干预会弥合,但需要足够的时间、适当的方法、合适的咨询师。每个人的人格特征,人生的经验不同,弥合需要的时间会不同。疫情之下,奚华英也与一名社区矫正对象顾某展开了一场持久的“心理战”。

“我下次尽量多问问他。”

“他们冤枉我就是不行!我很崩溃,不知道该怎么办。”2月6日的晚上11点20分,奚华英收到这条微信,而发她微信的正是朱泾镇的重点社区矫正对象顾某。

凭着对顾某的了解,奚华英马上意识到顾某可能又和他父亲发生了矛盾。顾某是偏执型人格,极易冲动,平时与他人言语较少,做事不计后果。奚华英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向顾某了解情况,但顾某只字未回。奚华英看了看时间已经快要12点了,她又发了条微信:“小顾,今天发生什么事情了吗,是不是又是和爸爸不开心了呢?有事就要积极沟通啊,有什么事情,你和奚老师说说吧。”“老师,没事,只是现在疫情,单位还没复工,和我爸住在一起,他又听信我前妻的话,我们吵起来了。今天晚了,不说了,明天我打电话给你。”对方回复。

次日上午,顾某通过电话,将最近与父母不和、父母听信前妻的话等一五一十讲了出来。奚华英第一时间安慰了顾某,用同理心的技巧得到了顾某的认可,并及时对顾某进行了宽慰。

当天晚上,奚华英又收到了一条微信:奚老师,今晚我和我爸说话了,再有误会,我下次尽量多问问他。

“谢谢!”

2月9日,顾某突然出现在朱泾司法所,原来他知道今天奚华英老师在值班,所以特地过来进行周报到。正值疫情期间,应尽量减少人群聚集,奚华英在肯定顾某近期的生活汇报时,发现顾某没有戴口罩就出门。一经询问才知道,原来顾某家里没有口罩,自己一时没有地方去买时,奚华英马上将办公室唯一的一个口罩给了他,并劝诫他出门尽量戴口罩,春节过后复工是一定需要口罩做好防护工作的。随后,奚华英又与居委会志愿者取得联系,将顾某的情况告知了居委会。

“居委会给我送来了口罩,我上班去有口罩戴了,谢谢!”就在顾某复工前,发来了一条微信。

一句“谢谢”对于平常人来说是正常的礼貌用语,而对于顾某却有着不同的意义。因为这是奚华英第一次听顾某说“谢谢”。

“我终于睡得着了。”

“奚老师,我今天身体情况正常,就是睡不着觉,一直待在家里,主要孩子的教育使我为难......”顾某日常情况汇报的内容映入了奚华英的眼中,突如其来的疫情使他女儿原本的补课计划打乱,文化程度不高的顾某因为孩子做不出题目而焦虑。奚华英得知情况后,及时为顾某联系到了大学生志愿者对他的女儿进行网上学业辅导,缓解了顾某的焦虑和担心。

“奚老师,我今天身体情况正常,也能睡得着觉了。谢谢,谢谢您!”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阴影笼罩下,不管是特殊对象还是普通民众,大家的心理问题正日渐成为一个显性命题,特殊时期的心理咨询,隔着屏幕或者电话,心理援助工作人员只能通过文字与求助者共情。相较身体创伤,心理郁结需要随着环境、心态的转变慢慢修复。疫情过后,会有更多人需要心理干预和修复,心理咨询的工作任重道远。

文章来源:http://trade.swchina.org/trends/2020/0515/364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