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文章 谭丽珍:坚守初心,陪你一路,与你同行
谭丽珍:坚守初心,陪你一路,与你同行
讲述人:谭丽珍,江门市蓬江区恒爱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助理社会工作师,从事社会工作10年
时光飞逝,如过隙白驹,时间似乎从不停下它的脚步,一直向前。偶尔,闲暇时分,一些记忆的片段总会不自觉强行闯入大脑,如潮水般涌了上来。动动已经变得粗糙的手指头,数一数,我在恒爱居然有7年多的时间了。7年,对于你来说,或许意义不大。然而,对于我来说,那是我砥砺奋进的7年,见证了我的蜕变,从庸庸碌碌到激情澎湃,当然,中间也经历了少许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曾经,我也想过,我这一辈子就在安逸中度过好了,怎么也想不到在接近40岁的时候遇到了人生的转折,跟着一班年轻人,创立了恒爱,从事社工服务,期间不断在挑战中学习。数数手指,还有几年就要退休,离开恒爱这个大家庭了。但是,我相信,在恒爱的拼搏岁月将会成为我的不可磨灭的一段珍贵回忆。
跟随初心,跟着一班年轻人,创立恒爱,继续社工服务
其实,5年里,恒爱真的变化了很多,不仅承接的项目多了,同工的队伍也壮大了不少,也赢得了来自政府部门、同行以及社会大众的良好口碑。依然记得的是,身边同龄朋友对我当初的选择表示不解:“为什么你要放弃那么高的工资,跟着一班年轻人创业了呢?难道你不知道其中的风险吗?你还有家庭需要照顾呀!”不可否认,朋友的担忧在当时是非常有道理的。儿子才13岁,家里每月分期供楼,更要照顾家里四老,说没有压力那是假的。
为什么辞去社区居委一职,转而投身社工这一行呢?在基层社区工作时,我接触了残疾人服务,通过落户调查、筛选、探访,我深切感受到社区的残疾人面临着各种不同的困境,结合社区内资源,在政策范围内,为数名有需要帮扶的残疾人链接资源,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一次偶然的机会,通过江门社工第一人梁健玲,我认识了社工这个职业,看到了一班年轻人对残疾人的良苦用心,或许是被这份真诚感动了,更或许是想为更多有需要的残疾人谋求更多的福利吧,在35岁那一年踏入了全新的领域——社工。当时的收入颇为可观,为什么要辞去高薪,跟着一班年轻人,创立另一间社工机构呢?难道我没有考虑到风险吗?风险,当然有考虑啦。不过,当时,耳边传来这样的一种声音,“我们做社工,就是需要踏踏实实做服务,一心一意为残疾人服务。不仅如此,我们更应该有使命,要推动江门社工的发展”,在家里人的支持下,于是,我跟着以梁健玲为首的一班年轻人,于2012年9月创立了恒爱,同时,这也成为了我人生职业生涯中的另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撸起袖子,厚着脸皮,学做“生意”
恒爱建立初期,我们这支年轻的团队承接的项目不多,仅有3个,分别是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30学堂和蓬江伍威权庇护工场。从2012年10月起,我负责蓬江伍威权庇护工场这个项目。我负责跟进的是残疾人服务——阳光家园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我不仅是社工的角色,更是统筹者的角色,联动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义工和家政员等资源对蓬江区和江海区共300名残疾人开展集“康复、护理、社工、义工、家政”五位一体居家照料服务,这个项目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回想起当初居然可以接管蓬江伍威权庇护工场项目,我也不得不佩服自己的勇气。蓬江伍威权庇护工场,是由蓬江区政府和香港慈善家伍冯佩玲女士(香港伍威权慈善基金)共同举办的社会福利服务机构,本着“多一人就业,多一家幸福”的理念为蓬江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生活技能训练、康复功能训练、职业技能培训和辅助就业、康乐文化活动等服务。蓬江伍威权庇护工场,顾名思义,除了是一个残疾人日间托养中心,更是残疾人通过劳动进行职业康复的平台。为了挖掘残疾人潜能,推动残疾人就业,在工场创办初期,3名热心的长者义工成为了我们团队重要一员,在当时的环境来说,这多么难能可贵呀!工场的工作人员到位了,那么,工场的学员呢?我们又是怎样寻找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成为工场的学员呢?可能大家不知道的是,成立初期,蓬江伍威权庇护工场的社会知名度并没有现在那么高,社会大众并不知道它的存在,这就给我们寻找工场学员增添了莫名的压力。那该怎么办呢?于是,我带领团队,积极与蓬江区各街道、各社区康园中心联系,通过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挖掘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蓬江伍威权庇护工场逐显雏形,通过前期的不断努力,至2012年12月28日工场正式投入服务,居然有34名残疾人成为了工场的学员。那工场的服务呢?我们又是如何为残疾学员提供职业康复服务呢?当初,我们根据残疾人的能力,结合已有的服务经验,将其分为三大组,分别为加工组、布艺组、创意组。不管是加工组、布艺组,还是创意组,要持续发展,除了需要提升学员的能力外,还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需要稳定的货源。哪里找货源呢?怎么找货源呢?哪个单位可以提供货源给我们呢?当时的我们真的是一头雾水。我们团队就厚着脸皮通过身边的人脉资源往一些做手工业的工厂,私人外发加工产品方向摸索,甚至穿梭大街小巷寻找虚无缥缈的资讯,不放过手工外发的宣传单张。当听到产品是给残疾人加工时,很多老板都不愿意了,理由很简单,“残疾人?他们可以吗?”“除非你们可以大量承接,要不然,我们是不考虑发货给你们的。”“我们需要短期出货,你们残疾人应该不可以完成的吧?!”结合市场需求,我们重新调整了战略,往二次加工、完成周期长的方向探索,经过反复的游说,宣传残疾人的正面形象,几经碰壁,终于寻找到稳定的供应商。就这样,2013年下半年,蓬江伍威权庇护工场基本稳定下来了,我们这盘如意“生意算盘”终于敲响了!
挖掘残疾人潜能,积极探索残疾人职业康复三步走发展战略
如意“生意算盘”稳定了,我们团队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怎样才能真正坚守初心,挖掘残疾人潜能,通过职业康复,推动残疾人融入社会呢?对于我们这个平均年龄超过40岁的团队来说,这又是一个难题。
在上级领导(即蓬江区残联)的指导下,在起步阶段,工场以庇护性就业和社会推荐就业为主。为了让工场学员真正实现庇护性就业,工场采用导师机制,一个导师负责一个组别,由导师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形式给与学员辅助性的支持。如何确保导师能完成任务呢?虽说这3名导师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但是,面向残疾学员开展工作,他们也是第一次尝试,所以,在前期,由我对导师进行系列的培训,培训的主题不仅是各组别的内容,如,布艺组的导师要学会如何设计、选料、裁剪、车衣、辅助工具等,创意组的导师要掌握基本的画工、针线活等,更要传授残疾人服务的基本要领,让3名导师了解残疾学员的特性,掌握相处之道。看起来非常简单,实则非然。当时工场虽然有30多名学员,但是,每个学员的特性不一样,要管理起来真的不容易。那个时候,工场平均一个星期至少发生几次学员矛盾,有的甚至动手打架,吓得我们几个就算不知道怎么处理,也要硬着头皮上去将争吵的学员分开,运气好的话矛盾可以顺利平息,运气不好的还要受学员一脚。就算怎么不容易,我们几个也在不断挑战中学习,慢慢地,我们几个掌握了学员的脾性,至2017年8月31日我离开工场主管一职,工场已有60多名学员,有的更是成为了小组的管理者,而绝大部分学员也提升了个人能力,完全适应了工场的生活,并且在性格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社会。
至于社会推荐就业方面,其实,我们都知道,找到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成为工场学员已经有多么不容易,更何况是培养残疾学员向社会推荐就业呢?比较幸运的是,蓬江区残联帮了很大忙。在区残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联系上了用人单位。为了让学员快速融入企业生活,我还充当着联络人、陪伴者、教育者、支持者的角色。为了减缓家属及残疾学员对工作的恐惧,在面试、试用期间,我陪伴着学员及家属,并指导学员学习新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调整其行为模式。同时,保持跟踪服务,时刻跟踪着残疾学员的动态,及时给与鼓励、支持等。就这样,第一个学员推荐就业成功了,接着有第二个、第三个,截至2017年8月31日,累计10名残疾学员成功推荐就业,有部分学员更因为工作表现较好,得到了肯定,在职位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发现,其实,残疾学员可以有庇护性就业和社会推荐就业之外的就业形式——辅助性就业。所谓的辅助性就业,就是针对有就业意愿但是难以进入就业竞争市场的残疾学员,由导师培训,让其掌握相关技能,通过服务购买形式,协助残疾学员就业。辅助性就业的想法是源于社区饭堂,他们希望符合条件的残疾学员可以补充饭堂不足的人手,于是,我们就开始根据购买方的要求,设计相关课程,培训符合条件的残疾学员成为了饭堂服务员。然后,工场对外承接的服务多了,培训的课程丰富了,慢慢地将符合条件的残疾学员培养成为了电梯导向员、销售员、保洁员、称粉员、小食制作员、收银员、打包员、送货员等,让他们真正发挥了潜能。偶尔,学员也会跟我们说:“今天我很开心,乘坐电梯的老人跟我说谢谢呢!”“看到老奶奶吃上我送上的热腾腾的午餐,我感觉自己很棒!”其实,可以看到残疾学员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这是我们最开心的事情,同时,这也是我们辛勤努力工作的动力,没有之一。
其实,职业康复是什么?残疾人虽然跟正常人不一样,但是,他们依然有能力,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属于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而我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看到了他们的闪光点,并将他们的闪光点扩大,仅此而已。
面向市场,携手社会资源共同探索社会企业发展模式
如今,因为工作调动,我离开了工场主管一职,投身社会企业服务领域。社会企业,对我来说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社会企业发展模式,拓宽了残疾人的就业途径,升华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内涵。它不仅向社会大众宣扬了积极向上的残疾人形象,更承担起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尽管这条路比较艰辛,但是,我相信,我们这支年轻团队(3个工作人员和4名残疾学员)是可以的,我们会努力探索并践行社会企业发展模式,希望可以推动残疾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逐步消除障碍,促进残健共融。
后记
其实,在残疾人服务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难题,但是,我坚信,不管怎样,这条道路会有越来越多的同行者。在未来,我会继续践行人道主义精神,本着平等、尊重、理解的原则,以接纳的态度,为更多有需要的残疾人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在恒爱,在助残服务领域上,我已经坚持了7年,与恒爱共同成长了7年。在未来,我希望,还可以坚持初心,继续与之同行,下一个7年,会有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呢,我也很期待!
责任编辑:段冬蕾
文章来源:http://www.swchina.org/ztwz/2020/0430/363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