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理论前沿百家争鸣 黄匡忠:面对疫情大考,我们都有什么准备?

黄匡忠:面对疫情大考,我们都有什么准备?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中特别指出,“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

今天,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专业教授黄匡忠结合他多年的灾后社会工作实践经验,分析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后阶段的工作深化中,社会工作该如何发挥优势。

疫情后的社会心理重建,并不简单。大部分的人心理上有自愈能力,但在社会及经济复原方面,个人及家庭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社会工作须做出社会政策的倡议,协助居民重启谋生之路。少数,但其实为数不少的人们会出现心理困扰,加上生活困难带来的抑郁焦虑,他们又亟需心理抚慰,甚至精神治疗的服务。社会工作者既要进行个案社会工作,也要做出适当转介。而社区的康复,要通过社会工作赋权,组织社区人士自助互助,提高社区日后应付疫情后的能力。所以疫情后社会工作要采取社区健康与精神健康的模式,灵活结合小组、个案及社区工作方法,推动社区教育,培育社区领袖,成立社区社会组织,推进社区复原力、反弹力或称为社区韧性。

在后疫情阶段的工作深化过程中,社会工作能否发挥其优势,有赖于我们专业化的程度。社会工作有优势,也有短板。面对大考,我们准备好了没有?

一、社会工作的规模优势

社会工作行业性的优势在于国家从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便决定要发展一支庞大的社工队伍。自此,国家通过设立公开考试制度,让社会上很多从事相近性质的人员,例如社区工作者,通过考试取得了认可的社会工作资格,而且不断晋级,已推出高级社工师的考试及评核。

虽然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有地域上的差别,但在东南沿海及各大城市已培育了不少社会工作机构。所以在这次湖北抗击疫情中,社会工作机构均积极参与,到处可见社工们活跃的身影。社工作为一个行业已稍具规模。所以社会工作行业已获得一定的政府认可和社会认可。而且社会工作的服务人群保护所有年龄群,不分地区与民族。

二、社会工作的场域优势

社会工作是应用社会科学,集合了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生态学以及其他人文科学的理论。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可以是个人、家庭、朋辈、社团、社区甚至整个社会。按照社会生态系统的理论,社会工作可以从微观,中观(包括中间系统和外在系统), 还有宏观系统来介入。介入时考虑到个人的栖息地和生存空间,可以同时处理个人内在或与环境的互动,达到最有利的适应。这是其他专业没有的运作场域。

在后疫情阶段的康复与精神重建中,社会工作宏观方面可以拓展到社会规划和立法的领域,微观方面又可以精细到心理抚慰和精神疾病的预防。

三、社会工作的方法优势

社会工作的基本专业方法,在展开疫情后社区康复服务时顺理成章:

(1)工作重点在推动全社区参与 (Whole Community Approach),运用社区健康及心理健康服务模式(Community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2)可采用综合社会工作方法 (Comprehensive, Integrated and Seamless Care),以社区工作为框架,小组工作和个案服务为辅助;

(3)社区可以理解为地域性社区及功能性社区,后者包括学校和企业;

(4)建立跨专业团队,包括医务人员、学校老师、企业管理人员、心理咨询师与精神科医生,按项目需要组合;推行三年至五年长期计划。

四、社会工作的价值优势

我们最大的优势归根到底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社会公义,人人平等,社会共融,尊重个体,相信成长。没有这些基本价值观,疫情后社会工作会停留在技术层面。没有社区参与,何来社区韧性。

基于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在介入过程中,我们依据的工作原则才会体现:

(1)主动 - 外展到社区,探访家庭,排查、甄别及认定生活上有困难人士,对健康及心理健康服务有需要的对象,建立探访档案;

(2)包容 – 能协调不同专业,包括健康及精神健康工作者、社区工作者,进行跨专业服务,成立共同防疫工作组;

(3)期盼 - 举办社区教育及精神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注意和重视,提高市民      健康素养。

(4)乐观 - 发现居民领袖才能,成立社区互助组织,长远建设健康型社区,运用正向心理学,培育乐观及感恩精神;

(5)倡导 - 反对一切歧视,坚持社会公义,推动社会共融;

(6)同理 - 特别注意个别化的工作方法应对不同的个人需要,提供个案及小组心理辅导的服务,防止疫情后创伤反应。

怎么保证我们有一个良好的服务?一个准则就是坚守专业守则。其实心理咨询,健康医务以及社会工作专业,都是源于相同的人文精神。尊重个人的尊严特别是生命的价值与人文精神是一致的。医务的第一个原则是不伤害,医务社工同样要尊重不伤害。

社工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妄断(non-judgmental),不会有价值观念的批判,不会批判我们的服务对象。那么我相信心理专业、医务专业也会尊重这原则。精神健康领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破坏服务对象的自我复原能力。

在大型突发事件后大概有60-70%的人是可以自我复原,不需要任何专业的协助。30%的人们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专业服务,但三个月到半年他也会康复的。真正需要长期关注的人们可能不到10%。当然,受到重大伤害的人会出现创伤反应,而早期干预的目标就是减少创伤反应的出现。服务对象是可以自我疗愈的,也是我们应该坚信的原则。

面对后疫情的社会需求,社会工作如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专业优势恐怕也需要补课,有赖各高校同仁的共同努力,填补短板。

文章来源:http://theory.swchina.org/many/2020/0401/362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