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理论前沿业内交流 能力为本:加快医务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十分紧迫

能力为本:加快医务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十分紧迫

微信图片_20200325091719

王青    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实习督导

从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来看,医务社会工作在近代医疗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健康中国”发展背景下,伴随医疗卫生事业深化改革以及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与人文医学的发展,医务社会工作迎来了的战略契机。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与南昌大学一附院、江西省儿童医院、江西省肿瘤医院、江西省人民医院建立了实习合作关系。从实际情况来看,医务社会工作教育在我国起步甚晚,运行效果有待提高。而此次新冠肺炎突袭,不仅仅是对我国医院应对能力的挑战,亦是对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的医务社会工作队伍的巨大挑战。但是,只要秉持化危为机的思路,这也是系统思考提升医务社工能力建设方向的契机。

疫情广泛而快速传播的传染性特征,决定了治疫、防疫工作仅依靠纯粹的医学努力无法遏制,因为它是对社会系统三个层面(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挑战。在治疫、防疫工作中,医护人员专注于患者的生理康复,社工则充当资源整合者的角色,通过链接、整合社会多方资源与力量来提供心理—社会方面服务。只有搭建全面的生理—心理—社会三位一体的治疗和防护网络,才可有效保证医院的服务秩序,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社会的危害。

鉴于目前医务社工尚处于起步阶段,普遍存在经验欠缺、能力不足的情况,难以发挥预期功效。也就是说,疫情对医务社会工作教育提出了非常急迫的挑战。为此,有必要着眼于后疫情时代,坚持能力为本原则,加快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大略来看,医务社工人才培养至少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强能力建设:

第一,培养运用公共卫生信息的能力。疫情发生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虚假消息四处散播,这极易误导民众,引发不良社会后果。医务社工可整合科研人员、医生等多方专业人士的意见,及时形成科学、可靠的防疫信息集,并打通信息传播渠道,让更多民众、患者接收到优质信息,提升其自我防护能力,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也就是说,医务社会工作必须关注实务的基本外部环境——面向从全媒体向人工智能时代的传播环境——该如何开展实务。显然,面对这一问题,医务社会工作教育必须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知识体系,必须把具备以大数据挖掘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能力纳入培养目标,把网络社会工作的非在场实务能力作为培养内容。

第二,提升多维度抑制集体焦虑与恐慌的能力。面对疾病,个体感受到生命受到威胁,恐慌与焦虑是人本能的反应。人们很容易受到环境中一些无意识诱因的影响,并且相互传染形成集体非理性情绪。医院中的集体恐慌以及由恐慌所带来的失序与混乱比疾病本身更难控制,它的危害往往比疾病更严重。医务社工要重点处理患者恐慌及焦虑情绪,引导个体冷静、理智、客观地面对其处境,并尽可能理性地开展行动,避免负面情绪在群体中蔓延。但是,从恐慌产生的根源来看,医务社会工作需要多维度的视野才能直抵人心。

第三,以生命教育为主线,提升情绪管理能力。突发的疫情会导致患者数量短期激增,在与疾病抗争中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是战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道防线。医护工作人员长时间、高强度、强压力的工作会导致其出现较强的负面情绪,如不及时干预,会导致心理防线崩溃。医务社工需整合专业的心理团队来为医务人员提供心理辅导与援助。但是,从基本情况来看,疫情带来的是对生命与死亡观念的巨大冲击。因此,把生命教育与情绪管理相结合的知识整合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哀伤辅导该如何面对遽然而逝的亲人。

第四,完善资源整合能力,缓解医患生活困难。突发的疫情会打乱个体及其家庭日常活动的规律,使其生活失控,陷入无序,导致部分患者及其家庭的部分功能缺失。比如,近期有新闻报道出多起由于父母隔离导致儿童无人照管的情况。在疫情导致无法正常运作的家庭需要社工整合社会力量来提供帮助,避免出现由于家庭功能暂时紊乱导致个体陷入绝境的悲剧。再比如,通过微信、微博求助的信息大量存在,医务社会工作如何面对床位短缺的现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制度是资源有效配给的基础。为了防范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如何从医务社会工作的角度为社会政策层面的制度创新提供支持?也就说,医疗制度的改革应该有社会工作者的声音。这种声音能够从战略角度、整体视野来解决医患双方的实际困难。

总之,疫情表明,医务社工要深入思考自身的不足及能力建设方向,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性,积极推进职业化发展,助力我国本土医务社会工作实现质的飞跃!

文章来源:http://theory.swchina.org/exchange/2020/0325/3616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