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文章 2011年度中国社工人物
2011年度中国社工人物
2011年度社会工作特殊贡献奖:李君如
李君如 高度关注社会工作走向
推动社会工作发展平台架构
长期以来,他在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建设,推动社会工作与党的群众工作、党建工作相结合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2011年,他积极推进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建设和政策环境优化,积极推动社会工作向新疆、云南等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指导新疆社工服务示范站建设。他积极协调、推动党和国家领导人,民政部、国家民委等政府部门,出台政策、培养人才、激励先进,多方面推动该领域社会工作发展;承担民政部和中国社工协会重点课题“十二五期间全国民办社工机构发展战略”,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全国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与中国社工协会合作,通过做调研、做课题、提出意见建议等方式,推动全国民办社工服务机构政府注册、财政购买、税收优惠等政策的出台,优化政策环境,为推动社会工作发展平台架构做出重要贡献。
2011年度十大社工人物:邓红兵、丘仲辉、史柏年、励 娜、吴世民、李光明、徐永祥、秦成勇、莫涓、袁光亮
邓红兵 从企业家到一线社工的华丽转身
他曾是一家企业的当家人,一个偶然使他与社工结下不解之缘。他坚信,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多年来,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社会管理创新与和谐社会建设之中。他投身创办民办社工机构参与社会建设的发展模式,践行了一个企业家向全职社工机构管理者的转身,堪称企业家参与社会工作的典范。他注重对基层社工的管理,带领团队社工创新“三位一体”社会服务发展模式,开展各类专业助人活动累计服务25.6万人次,先后为30多所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提供了毕业前置训练机会或社工就业岗位;他努力推动民办社工机构跨区域发展模式,截止2011年,几年功夫,已把社会服务发展模式拓展到广州、东莞等地,为推动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丘仲辉 推动基金会参与社会管理
作为爱德基金会的当家人,多年来他注重社会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的探索,通过创办爱德慈佑院、爱德面包坊、爱德儿童发展中心、爱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服务实体,全力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他在南京、南通、昆山等地创办爱德社会组织培育中心,通过社会组织培育、社区建设、社工发展“三社联动”的方法,为二十多家草根社会组织提供了组织孵化、能力培养、服务开发等系列服务,为近百家民间公益机构提供咨询服务,形成社会力量兴办,政府支持,专业团队管理的社会组织培育模式,得到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充分肯定,并获得首届中国社会创新奖。2011年,他身体力行,组织资助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新疆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对服务新疆民族团结和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史柏年 专业理论硕果累累,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学科带头人
他是资深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工作者,自1993年起至今近20年间,一直从事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践,他组织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学科建设,使所在大学专业水平居全国前列。作为民政部聘任专家,他十分注重社工理论与实务研究,主编的专着和教材包括《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社会工作实习》、《社会保障概论》、《社区治理》、《城市边缘人--进城农民工家庭及其子女问题研究》、《社会工作实务》,《希望社工常规服务十法》、《希望社工经典案例评析》等,撰写专业论文60余篇。这些理论专着对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励 娜 倡导“无国界社工”力推内地社工开展
她是香港非政府社会福利机构和界内有较强影响力的资深社工。作为香港年青一代社工代表,她把香港社工理念结合内地的实践发展,创办了社工无国界活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她引进了香港“驻校社工服务模式”,在四川创建了中国第一所残健融合的九年制学校“都江堰友爱学校”,在学校建立了“无国界友爱慈善之家”,接收并救助110多名因地震致残的学生。她积极推动社工专业响应及介入紧急灾后支援。先后组织内地及香港社工参与2008年汶川地震,南方特大雪灾、青海玉树地震、甘肃泥石流、上海特大火灾等灾后救援,将香港的人才、资金和先进的社工理念引入内地,为内地社工实务发展和社会服务本土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吴世民 发挥政府领导优势 把社会工作做大做实
作为政府官员,他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社工岗位设置以及社工服务机构的培育,推动北京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建设。2011年,他以中央18部委颁布《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契机,积极推动打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首善之区”.他推动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人才发展规划、纳入有关单位和领导班子绩效考核;推动成立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在全市29个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健全了组织机构。在他的推动下,北京市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制定了民政系统社工岗位设置标准,先后与16所院校联合建立教育培训实习基地,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保障。
李光明 当好政府助手和参谋 推进社工民间组织发展
他2005年起担任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副会长,2010年5月起担任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秘书长,长期从事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是社会知名慈善公益专家。作为深圳市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推手,他一直致力于推动深圳市社会工作继续教育及社会工作服务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致力于社工理念普及、民办社工机构的发展设立、社会工作本土人才督导体系的打造和各项保障制度的完善。2011年,多次带队奔赴新疆喀什地区,开创社会工作援疆新局面,获得全国民族社会工作优秀组织奖。2011年3月,他作为全市社会工作者和社会组织唯一代表,获得参加大运会执行局的社会组织迎大运启动仪式并接受授旗的殊荣。他协调组织全市社工和志愿者园满完成“大运会”服务,受到了市里肯定;2011年10月,他为“全国首届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研讨会”在深圳召开,做出了积极努力和突出贡献。
徐永祥 为社会工作鼓与呼的理论与实践者
他是着名的社会工作理论家、教育家,先后主持多项社会工作研究课题,探索社会工作中国化模式,编着了《社会工作管理丛书》、《社会工作名着译丛》等专着。几年来,他先后在深圳、珠海、广州、上海等各地奔波,研究社会工作发展模式,呼吁政府提供支持,提升社工实务能力。他在深圳开展了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评估,督导社工机构的专业运行。他在东莞市建立了现代社会组织评估中心,倡导并推动了东莞的社工制度发展。2011年,他作为一个大学教授,首位被选为上海市社会工作协会会长。
秦成勇 把社工理念引进医务领域 开辟医务社工领军人物
作为分管医务社会工作办公室的业务副院长,他具有先进的思想和管理理念,较早把社会工作理念引入医疗卫生机构,2008年4月他在山东省医疗卫生系统率先成立医务社会工作办公室,成为全国最早成立医务社会工作办公室的医院之一。长期以来,他积极探索社会工作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充分发挥社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挖掘社会资源,把社会工作与惠民医疗结合起来,帮助患者解决医疗费用不足的问题,成为政府医疗保障的有益补充。他亲自带领医务社工,联系社会各界,争取贫困患者救助基金,开展惠民医疗救助项目9项,筹集惠民资金1000万,惠及病人678人。他充分利用社工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和改善医患之间的矛盾,2011年全年患者零投诉,摸索出了和谐医患关系的成功之路。
莫涓 着眼民族地区社会管理 创新民族地区社会工作
她围绕党和国家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要求,高度关注新疆特色社工理论和实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试点工作,推动新疆社会工作的创新发展。2011年,她指导编制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工作人才发展规划》,明确了新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她组织开展全疆范围内的社工实务体系建设规划调研和全疆范围的社会工作发展状况摸底调查,指导推进自治区20个试点地区和单位的指导和评估工作,指导成立了新疆第一个社会工作站-蓓蕾社工站。她组织新疆民政厅社会工作处开展了全区12个社工示范站的选点考察工作,并建立首批7个社工服务示范站,取得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工作的丰硕成果。
袁光亮 言传身教成绩斐然 理论与实务结合突破创新
作为教育者,他以社会工作专业教师身份获得多项省部级荣誉,扩大了社会工作专业在教育界的影响;作为研究者,他主持民政部课题《社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研究》、北京市教委研究项目《北京社区工作模式与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等,丰富了本土社会工作理论,作为倡导者,他提出以“双基地、双进入、双培养、双督导、双考核”为特征的“北青社工”模式,为首都社会建设和本土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提供了新思路;作为实践者,他支持应届毕业生首创了北京市第一家社会工作事务所,并亲自担任专业督导,组织师生为首都社会建设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2011年,他组织“北京社区工作与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得到北京市社工委的肯定,并被指定由该院承担全市社区社工的任务。2011年,他三次组织社工师赶赴天安门仪仗队举行军队战士心理减压活动,提供心理服务1500余人次,开辟社工新领域,荣获得北京市社工专业带头人称号。
2011年度优秀社工人物:刘建伟、 陈建萍、 廖鸿冰
刘建伟 情系“青春驿站” 用爱心开启失足青年心锁
他曾担任过宝鸡市最年轻的大学生社区主任,他开创的“热线打进来、社工走出去”12355宝鸡青少年社会工作特色平台,被中央文明委领导赞扬是“一张传播文明的名片”.自2009年担任宝鸡市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协会专职会长以来,他承担了中央多个部委联合开展的“全国首批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工作”,通过在城区、社区、学校建立“青春驿站”社工服务站,“青少年之家”和“心理咨询室”等方式,先后对8756名青少年进行了摸排,帮扶社会闲散青少年4000多人次。他们负责管护的165名被判处缓刑的重点青少年无一人重新犯罪,建站社区实现了青少年零犯罪的良好态势。陕西省政法委领导高度评价“青春驿站”为青少年办了件大实事,是新时期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举措,确定在全省进行推广。
陈建萍 立足基层身手不凡 社区社工屡建奇功
“勤快、友善、执着、专业”,是居民对她一致的评价。运用专业社工方法为广大居民解决就业、维权、心理咨询等各类服务已经成为她生活中的一部分。她帮扶支持残疾人创业,帮助社区下岗失业妇女就业,她所在的社区,2011年年9月荣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她还在社区设立“妇女儿童贴心坊”、“心灵港湾”、“蓓蕾俱乐部”,构筑“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做好未成年人德育工作,社区获评厦门市唯一“全国第一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11月她被评为 “福建省首届感动社区十佳巾帼志愿者”。
廖鸿冰 立足基层社工岗位 不懈探索社会工作本土化
他曾主持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与心理援助项目,培育了一批本土社会工作力量,探索出了一条灾害社会工作和民族社会工作运作模式,受到很多方面的关注和重视。2011年,他积极搭建政府与社工组织之间的互动桥梁,为政府推动社会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他在推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定和实施加强理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相关政策,促进理县建立完善的社会工作制度体系和良好的社会工作运行机制方面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他大力宣传社会工作理念,深入调研,推广社工实务,带领社工教师在湖南创办了首个社工专业机构,为学生专业实习搭建平台,为学生就业创业作了示范,为促进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做出了积极探索与贡献。
责任编辑:段冬蕾
文章来源:http://www.swchina.org/ztwz/2014/0102/36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