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沙龙互动抗疫社工 浙江:5万余名社工奋战“疫”线
浙江:5万余名社工奋战“疫”线
疫情发生以来,浙江省社会工作师协会于1月27日连夜发布《致全省社会工作者的倡议书》,号召全省社会工作行业协会、服务机构、社会工作者们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浙江省委、省政府、省民政厅的有关工作部署,配合各级党委政府群防群治、联防联治。
在浙江,目前全省已有5万多名持证社工奋战在战“疫”一线。他们,虽然不能作为医护人员去“疫”线救死扶伤,却在关键时刻勇担当、牢使命,奋不顾身上“疫”线……涌现出一个个让人暖心的故事。
开通代买代办渠道 为医务人员家属提供后勤保障
“陈伯,您看看这个药对不对?”“对的,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这一幕的主人公是嘉兴某镇医院陈护士长的父亲陈老伯。他因患有早期股骨头坏死,髋部疼痛,长期需要服药控制病情,原本女儿陈护士长每月定期帮他配药。这次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陈护士长主动请战到一线,除了给患者及家属测体温,进行预检分诊,还要留观隔离病房,对留院观察的疑似患者进行看护,每天工作长达17个小时,已半个多月没有回家了。而她的爱人也同样在防疫一线的卡点执勤。
眼见陈老伯的药吃完了,配药成了难题。嘉兴孝慈社工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第一时间与陈老伯取得联系,并将配好的药送到陈老伯手中。部分医务人员从第一时间开始便加入抗“疫”队伍,20多天没有回家的他们,家人存在诸多诉求。孝慈社工为此开通专门的代买代办渠道,为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家属解决生活难题。
组建医务社工突击小组 做医务人员背后的保卫者
得知一线医务人员防护物资紧缺,温州市苍南县人民医院社工部负责人林少少显得忧心忡忡,她深知如果没有防护服,没有N95口罩,医护人员无异于在病毒面前“裸奔”。为及时支援一线,她第一时间组建了医务社工突击小组,通过线上的朋友圈、微信群,线下的各方资源,向社会各界发出捐赠倡议。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便得到积极响应,全国乃至全世界爱心人士的电话纷至沓来,表达捐赠医疗物资的意愿,不仅接到义乌、嘉兴、福州、广州等17个国内城市爱心人士的电话,还接到了印度尼西亚、巴西、日本、乌干达共和国华人华侨的来电。
在单位里,她朝七晚九地忙碌,回到家中,她还要通宵彻夜地对接。当海外防护物资受疫情影响,在过境通关遇到麻烦时,她心急如焚,积极协调对接县卫健局、侨联、县人民医院等部门单位。经过她的不懈努力,这批承载众人希望的物资终于陆续抵达苍南县人民医院。
当连日奔波忙碌、疲累不堪的林少少看到一线医务人员戴上口罩、配上护目镜、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她知道这段时间所做的一切,都值了。
精准救助 织密孤寡老人低保群众的防护网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本的生活秩序。村庄封闭了,居住在村里的孤寡老人、低保群众过得怎么样?而村庄交通不畅、出入不便,如何更好地协助党委政府为困难群众开展精准服务?金华市爱一起公益协会实施了“封村封路不封情——农村困难群众关爱帮扶项目”,发挥党建引领优势,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线上需求调研与线下精准施助相衔接,面向金华市区6个乡镇的1300余户低保户开展服务。
针对线上需求调查发现的有实际困难和需求的服务对象,协会梳理出需求清单,并按照需求的紧急程度形成“红黄橙”三色服务方案。在第一批调查了两个乡镇400多户服务对象之后,有79户提出了具体的困难。其中有28户为红色需求,16户黄色需求,35户归为橙色需求。社工协同志愿者们按照三色需求清单及相应服务方案精准开展服务。红色需求拖不得,绝大部分集中在服务对象由于身体原因需要每天服药,但疫情防控期间交通阻隔,外出不便,而药已不足,急需帮助采购药物。协会党员先锋队第一时间将信息上报所在村(社区),并积极协助村干部,对接医疗机构和其他社会资源,及时采购药品,送药上门,解决困难群众的需求。
针对疫情期间,每个村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延迟开业,而导致部分孤寡老人吃饭难的问题,协会党员先锋队针对协会长期重点照护的困难孤寡老人开展一对一服务,时刻关注老人需求,为老人采购物资并一一送上门,同时在所在村(社区)帮助寻找能够开展互助服务的志愿者,在疫情期间开展结对帮扶,解决老人基本生活需求。如独居高龄老人王爷爷,腿脚不便,在村上又无旁系亲属,平时都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用餐,自从“春风送暖”项目以来,协会就将其列为重点照护对象,已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疫情防控期间,协会每周为老人送食品上门,王爷爷每次都感动地说:“你们比囡还好,现在共产党好,政策好,才让我这孤寡老头过上了好日子。”
社工紧急随访 为困境儿童家庭带去暖光
有这样一些儿童,或父母不在身边,或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或父母身患重病等等。12岁的小瑶和9岁的小怡就是这样的困境儿童。她们的父母三年前离婚,母亲改嫁,父亲在外没有工作,经济上和生活上不能给予两个女儿照顾和支持。她们只能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仅靠爷爷在外打零工,补贴家用,生活比较拮据和清苦,经济压力大,且爷爷奶奶文化不高,在很多方面都力所不能及。
一次电话随访中,湖州市德清县晨曦社工琴琴了解到小瑶的爷爷奶奶跑了好几家药店,买不到口罩,无助恐惧时,便第一时间把口罩送到他们家,缓解了口罩缺失问题,并手把手教她们如何正确地使用口罩,交代注意事项。
对于社工的贴心服务,小瑶一家非常感谢,小瑶和小怡跟社工特别亲,社工琴琴也会督促她们做寒假作业,还帮助他们进行网课学习下载软件,链接志愿教师资源提供线上课外辅导。
面对疫情考验,长期服务在一线的晨曦社工们心系这些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担忧他们的处境。为了帮助他们应对疫情,提供及时有效的精准服务,晨曦社工第一时间成立了服务队,把困境儿童和家庭列入重点服务对象,定期走访和进行风险排查,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还建立了困境儿童家庭的紧急响应制度,落实社工结对机制,保障困境儿童在疫情中的身心健康。
琴琴就是社工服务队的一员。以她为代表的晨曦社工们针对困境儿童开展上门走访电访服务,了解每个困境儿童的家庭情况,对家庭的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同时,她们也会向困境家庭讲解“新型冠状病毒”特征,让他们尽量不要出门,勤洗手,做好日常安全防护措施,预防病毒传染。针对他们疫情的错误认知,及时纠正和解答,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司法社工助力涉罪未成年人线上帮教“不停不等不拖”
延长假期、推迟开学、延迟复工后,取保候审在家的涉罪未成年情况如何,是未成年人检察官和帮教社工最记挂的事。在疫情非常时期,金华市悦欣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协助金华市婺城区检察院蔷薇工作室的检察官们自觉执行各项防疫措施,对涉罪未成年人不停不等不拖开展日常帮教工作。
社工和检察官一起,与未成年人及其家长进行电话联系,组建微信联络群,开通网络直播课,以非接触式对20名身处全国各地、宅家待处的涉罪未成年人开展线上帮教考察。通过“检察官+司法社工+心理咨询师”三重辅导,团体辅导、直播授课、联线家长、个案跟踪同步进行,确保线上帮教有实招,出实效。
线上帮教得到了积极响应,社工每天都会收到帮教对象们发来的学习心得、思想汇报、亲子互动感言。家长也纷纷发来信息表示感谢。20名帮教对象从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都已在发生改变:从“疫情和我毫不相干”到“关注疫情科学防控”,从“失足涉罪忧心忡忡”到“珍惜机会好自悔改”,从“日夜颠倒昏睡不起”到“早睡早起规律作息”,从“无所事事游戏成瘾”到“在家学习积极上进”,从“自顾自己闭门不语”到“关爱家人注重交流”。
忠孝不能两全 轻伤不下火线
早上7点,天蒙蒙亮,杭州市下城区戒坛寺巷社工骆骏伟轻吻了还在熟睡的宝宝,迅速换好衣服出门了。社区抗疫以来,他每天至少工作12个小时,无法顾及未满2个月的孩子和刚刚生产完的妻子,履行父亲和丈夫的义务。心里放不下的,还有自己的父母,母亲小脑萎缩行动不便,日常起居需要人照顾,重任就落到了父亲头上,而父亲也患有糖尿病,正是需要小辈尽孝的时候,他却不能陪在二老身边。
前几天,骆骏伟自己也发生了意外。那是晚上10点多了,他刚刚结束每天的工作例会,骑电瓶车回家,天下着小雨,在拐过延安路驶向体育场路的时候,猛一下撞上了公交站台,车重重摔地,人飞了出去。“我没看清,太疲倦了,视野不清晰。” 骆骏伟说,当时就感觉整个右侧剧痛,路上一个人都没有,只能自己挣扎着起来,把电瓶车停好,打车回家。回家后,他清理了伤口,幸好没有骨折,但是整个右侧从脸到腿都因强烈冲击和剧烈摩擦而破皮出血,胳膊抬不起来,走路一瘸一拐,右拳无法握紧,损伤惨重。
即使这样,骆骏伟也仅仅只休息了一天,就又回去上班了。“虽然不能继续跑楼了,但我可以完成疫情排查统计汇总的基础性工作。”疫情严峻形势下,每天都有大量的核查名单等着他一一去核实情况、反馈说明。“最多的一天有300多个,电话打不停,怎么能少得了我呢?”骆骏伟顾不上脸上的红肿,露出个轻松的笑容。
做家门口最坚定的温柔守护者
顶着寒风核对过往车辆行人身份、为居家观察人员“代跑”采购、分配源源不断抵达的防护物资……桩桩事情都在疫情期间成为了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高桥社区社会工作者王小菲的日常。从大年初二至今,已连续工作20余天的王小菲和社工们一起,几乎把家安在了社区,将辖区群众安康放在首位、护在身后,劝居民宅在家,自己却日行万步,因为长时间缺乏睡眠,她的黑眼圈和眼袋几乎与口罩上边缘平齐。
面对复杂的社区现状,如何将有限的防控力量集中起来,在保证居民安全的同时兼顾居民需求,还要更大程度地提升管理工作效能,是王小菲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打听,她联系到了居住在社区的一名技术人员,紧急设计了一份返甬居民线上问卷调查表,在业主群、党员群、网格群进行转发,居民只要扫描二维码在家填写,仅4个小时就收到了1600余份问卷回复,这样大大降低工作人员上门排查风险。
此外,王小菲还充分挖掘志愿者力量,不少爱心人士被她的行动所感染,也纷纷加入到志愿队伍中来。
繁忙琐碎的管控工作中,难免有不理解的声音出现,社工们也偶尔情绪烦躁。“看着很多90后新社工,我常常觉得自己更像个妈妈。”社工们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卡点执勤,安抚居家隔离人员,日常巡逻,宣传防疫知识……一刻都没有停下。早上为了让大家多睡几分钟,她经常悄悄起来做好办公室的消杀,再为大家提前煮好热粥,晚上即使到深夜,她也要陪着大家共同完成工作后,才能放心地在办公室的小床休息上一会。“我每天都会给大家开个小会,一方面是为了布置工作,另一方面也是给大家一个吐露心声的机会,缓解心理压力。”王小菲说,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告诉她,这个时候,团结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心系“疫”线的党员社工
孙胜雨,温岭市天宜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温岭市蒲公英志愿者协会会长,在这场新冠病毒袭击前夕,正在火车站开展春运暖冬服务。他敏锐地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当天晚上果断地停止了所有计划好的一线服务,减少病毒的交叉传播。随后立即和社工团队一起,开始联系组织专职社工、心理咨询志愿者、医务工作志愿者和一般志愿者筹划搭建线上跨专业抗疫支援工作,为有需求的居民、奋战在一线的防疫工作者提供疫情信息咨询,政策解读,资源链接、公共事务咨询、情绪支援和心理疏导等服务。
除了为广大居民提供线上支援平台外,孙胜雨还组织少数具备专业背景的骨干志愿者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为当地的医院筹集医用防疫物资,为奋战在一线的防疫工作者理发,为因疫情受灾的农户抢收农产品,并为其链接销售渠道。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温岭市一名优秀的党员、退伍军人牺牲在一线防疫的岗位上,孙胜雨忍住悲伤,了解到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有个为牺牲的防疫工作人员提供资助的项目,立刻联系家属,为其亲属链接资源,并开始个案跟进。有人倒下,但会有千千万万的人冲上去,孙胜雨就是这场抗疫狙击战中的一员,孙胜雨说“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社工,面对疫情我冲锋在前责无旁贷,我将尽己所能,为打赢这场疫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工协同志愿者 群防群控“联合国社区”
社会工作秉持“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一直以来,义乌市同悦社工在服务的社区都以“培育居民自组织,提升社区自治力”的社区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开展服务,长期在驻点社区的耕耘在这次战“疫”中这些居民自组织充分发挥了“群防群控”的作用。
在四季社区,义点爱公益服务队就是同悦社工培育出的一支由200多名居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在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的倡议下,在同悦社工党员的带领下这支队伍的30多名党员率先集结,参与到社区的疫情预防和控制的宣传以及排查工作中,为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贡献着居民自己的力量。
鸡鸣山社区是出了名的“联合国社区”,外来人口远远超过本地人口,防控任务重。但在这里也有一支“洋雷锋”队伍,在这次防疫阻击战中,外国居民们不但理解并积极配合防疫工作,而且还主动要求参与到一线服务中来。这支队伍的培育也得益于同悦社工持续在鸡鸣山社区开展的汉语培训班,国际老娘舅、中外居民之家等系列活动。“国与国之间没有区别,在这里我们都是一家人。”来自中东的志愿者哈米表示能为社区出一份力自己非常开心。像这样的社区居民自组织,同悦社工在5个驻点服务社区共培育了41个。点滴之力,久久为功,党员带头,紧紧依靠居民的自治力,义乌基层社区的“群防群控”工作才能如此扎实。
海蓝社工的一片心意:这顿红烧肉,好吃到哭
“我们随口一提,没抱什么希望,没想到你们做好了送上门,太有心了! ”2月9日中午,吃着热气腾腾的红烧肉,在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职工宿舍居家隔离的两名工友连连道谢。给他们送来红烧肉的是刘迪,她是舟山市普陀区六横海蓝社工中心负责人。
抗击疫情,刘迪成为企业观察组的一员,服务六横船企20名居家隔离对象。“这两名工友都是外包工,来自江苏南通,住同一间宿舍,只有一个电磁炉。隔离期间,基本都是其他工友去食堂帮他们打好送过去,打一次饭,两个人吃一天。 ”刘迪说。
服务期间,刘迪和同事每天两次上门,为隔离人员量体温,询问生活状况和需求,开展心理疏导。2月8日下午,刘迪询问他们的需求时,一位工友说:“我好久没吃红烧肉了,好想吃红烧肉。 ”另一位马上附和:“我也想吃……”
“一般都是帮隔离对象买买菜和日用品,这个要求有点特殊。 ”刘迪有些意外,也有些心酸。第二天一大早,刘迪去菜市场买了2公斤五花肉。担心自己厨艺不行,做的红烧肉不够好吃,刘迪特意请海蓝社工中心志愿者、六横“罐子兄弟”餐饮店店主曹袁飞代为加工。让厨师做好了红烧肉,趁热装进10个罐子里。
掐着饭点,刘迪带着刚做好的红烧肉和20个馒头、两棵大白菜,送到工友的宿舍。 “这一顿,我吃了好多块红烧肉……还吃了三个馒头……”一名工友说着说着,竟有些哽咽。
党员社工冲锋在前
“守好了别人的家,就是守好了大家的家”
作为海宁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海宁公益社工师事务所副总干事的糜佳微,自海宁市防疫警报拉响,便第一时间报名加入海宁市抗击疫情社工专业服务队,向有需要的人员提供心理疏导和减压支持。同时,组建起防疫志愿小组,带领支部5名党员社工奔赴防疫志愿一线进行居家隔离人员管控。连续10多天,每天16点值守到24点,值守期间她用社工知识和技巧向焦虑的邻居做好说明解释,以防产生疫情谣言。糜书记的爱人也在一线参与防疫工作,已连续多天没有回过家,家里还有一个不到两岁的孩子,她轮到的基本也都是夜班,一家子过起了“错峰”日子,每晚值守不是窝在车里就是坐在楼道里,一班下来,肩颈僵了、脚也冻木了,但是她说“作为一名党员社工,正是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我们更要站出来,守好了别人的家,就是守好了大家的家”。
做五保集中供养中心老人们的贴心人
在浦江县五保集中供养中心内,有这样一支助理社工队伍,她们舍小家顾大家,任劳任怨照顾中心的老人,视老人如同自己的父母,把“让老人老有所养”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在中心传递着大爱。
陈笑蓉是社工队伍中的一员,她在五保中心已十年有余。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战打响以来,她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一直在院内照顾老人,陈笑蓉说:“我内心知道亏欠家里太多,但是无法放心这些老人们,所以还是决定来照顾他们。”
1月26日开始,为避免交叉感染,五保中心实行了封闭式管理,一些原本有自理能力可以外出的老人无法理解,内心焦虑不安了起来,不但不配合每日的体温测量,还拒绝进食,让人十分担忧。陈笑蓉知道后,耐心地与老人做工作解释,并为老人与家属建立了微信群聊,每日帮助老人与家人视频聊天,渐渐地,老人们的心情得到了缓和,开始逐渐配合起防控工作。
戴飞霞是社工队伍中的另一名社工,也是五保中心特护区的护理员,特护护理员主要照顾一些身体不便的老人,要做的事情更多,要帮助老人们进食、擦身、翻身等工作,她对工作认真负责,对老人服务周到,老人对她很满意。
57岁的罗爷爷因交通事故导致身体残疾,现在只能躺在床上, 由于疫情防控,春节期间,罗爷爷的家人无法来看望,他的内心倍感失落,情绪不稳定,与同房间的黄爷爷发生了争吵。戴飞霞知道后,马上过来进行劝解,告诉双方在同一个房间内要互相体谅包容,要把彼此当做亲人互相照顾,两位老人听了戴飞霞的话后,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抱歉,表示将互相理解。
这样的事例只是戴飞霞工作中的一个缩影,有些老人因为躺久了,身上长了褥疮,戴飞霞每隔2小时就要为他翻一次身,尿床了要及时更换被褥,喂食时还要帮助老人擦口水。但是戴飞霞不怕苦不怕累坚守在岗位上,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每个人都会老的,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社工线上服务 让困难家庭感受“小确幸”
疫情防控以来,延迟开学给很多战斗在前线的双职工家庭造成不便,在知道这一情况之后,瑞安市知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第一时间跟身边的困难家庭进行结对,根据社会现状,制定了“线上活动”方案,设计出“抗击疫情我们能做什么”等课程,通过线上互动以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向朋友邻居们分享小美好,感受小确幸。
姜澄,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和妈妈长年生活在四川,对于她来说,每年最开心的就是回到家乡温州过年。可是因为疫情,她今年只能和妈妈两个人留在四川过年。再加上温州疫情严重,她格外担心远在家乡的外婆!为了缓解她的紧张情绪,社工一边积极地为她普及预防新冠肺炎的知识,让她明白疫情当前,不必恐慌,只要做好日常防护措施即可预防。一边搜集她奶奶所在镇街的疫情信息,让她能够及时了解情况,缓解她的担忧。在社工的帮助和鼓励下,她的焦虑逐渐打消,还拍了抖音小视频来教外婆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并和大家分享。
因为一场疫情,孩子们都只能隔着屏幕相互问候,小小的屏幕承载着浓浓的关爱,虽不能见面,但彼此的心仍在一起,共同坚信,只要你我在一起,定能携手战疫情。
充当居民的快递员、守门员、宣传员
虽家有90岁的老母亲要照顾、居住路途远等困难,杭州市西湖区社工协会会长包学军仍然积极参加民政防控突击队,服从统一安排。无论在社区信息排查还是一线卡口值守,都能够及时转变角色。先后到星洲、友谊、庆丰等社区,与一线社工并肩作战,充当居民的快递员、守门员、宣传员。先后累计接打电话400余个,排查重点信息50余条,收集居民意见建议30余条,为10多家企业提供服务。值守防护卡点时,不畏酷寒坚守岗位,一丝不苟按照“一测二问三看”流程,遇到重点疫区的居民,主动冲在前面,守护居民家园的第一道防线。
此外,包学军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先后共计为30多名情绪焦虑的居民提供专业疏导,为10多名有困惑的企业责任人,提供情感支持。在服务他人的同时,还服务辖区广大社工,积极争取物资,先后为社工送去口罩、消毒液、饼干、快餐面、消毒皂、汤圆等物资,关爱覆盖到全区2043名社工。
用声音的力量支援抗疫
在这个特殊假期,舟山麦乐社工服务中心推出“爱心传递 公益发声”项目。社工们拿起绘本,为一线工作人员的孩子在线上大声朗读绘本内容,为这个春节的“留守家庭”赋予新的意义。
项目以舟山市定海区城东街道为试点,开展以来,每日上线一个绘本故事音频及彩蛋视频,由街道工作人员一对一发送至相关抗疫工作人员的微信上,让线上活动陪伴孩子们的线下生活。中心还与定海区干览街道联合推出“居家隔离系列爱心口播故事”,隔日推送一个与疫情相关的故事音频,用爱和勇气陪伴孩子渡过居家隔离的特殊时期。同时推出线上绘本阅读系列,从绘本价值入手,通过绘本解析到分龄互动提问,再到延伸的亲子手工活动,用绘本与孩子们讨论生活中的日常,与广大家长孩子们共度疫期。
为特殊群体提供心理咨询
“我已经在这里11天了,每天的生活真的太无聊,我想回家......”嘉兴孝慈社工小王接到隔离人员小吴的来访电话。小王是一名中级社工师,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接到这个电话后,她运用同理心理解接纳电话那头情绪低弱的小吴,对她所发泄的情绪进行安抚,并开始了解她的生活状态,小王肯定她被集中隔离后前几天的努力,鼓励她坚持到底。2天后,小王电话回访小吴,并再次给予积极的鼓励,小吴表示能理解这样的防护措施,这也是为自己、为大家的健康着想,再难也会继续坚持下去。
“我从春节到现在一直坚守在一线,一次家都没有回去过,我真的要崩溃了。”社工小张接到了一位一线消防人员来电咨询,由于休息时间少,工作压力大,情绪面临崩溃,对工作失去了信心,小张给予他肯定及鼓励,予以共情,经过一个小时的疏导,他的情绪得到有效安抚,也下定决心与这场战“疫”抗战到底。
疫情发生以来,嘉兴孝慈社工在第一时间,组建了21人的心理咨询师团队,为新冠肺炎的确诊患者及家属、疑似患者及家属以及居民提供心理疏导、心理支持、情绪支援、危机干预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并制作联系卡,发放到集中隔离点。目前咨询团队已接到隔离人员、一线工作人员,居民等心理咨询电话90余个,通过疏导,所有来电人员情绪均有好转。
社工战疫“心”装备
居民李女士来电,称自昨晚起一直睡不着,怀疑自己发烧体温…….她还很紧张地说:万一被感染了怎么办,我的家要完了!
放下电话,当晚值班的心理咨询师郑蓓蓓马上联系龙港市启慧爱家社工杨李敏。经讨论,这既需要心理救援,又需要医学救援,还有疫情引发的现实问题需要解决。郑蓓蓓继续做李女士的心理工作,社工杨李敏则根据李女士的诉求,与沿江片区干部和龙港医院的值班医生深入对接,向李女士反馈在附近的药店可买到体温计。然后在片区干部的协调下,李女士去医院经诊断,只是普通感冒,不是新冠肺炎,李女士终于安心。
像这样怀疑自己接触过新冠肺炎病人而有过度焦虑情绪的人员不少,启慧爱家心理社工团队会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疏导。除了线上值班外,社工还主动走进龙港市交警大队、环卫所和高速路口岗亭,
对有需要心理救援的一线工作者进行心理疏导。在环卫所,一位环卫工人向社工诉说他们连日来工作的辛苦劳累,社工们耐心倾听他的心声并向他表达崇高的敬意,并留下心理咨询热线,以备不时之需。
社工“小电长”电话联络4300多名独居老人送温暖
此次疫情发生后,由于老年人获取信息途径短缺,防护意识薄弱,成为疫情防护中最为“脆弱”的群体。宁波市鄞州区银巢养老服务中心是一家95后青年社会组织,疫情期间,机构社工在民政局支持下,联合多方单位积极发起“防疫小电长”公益活动,通过电话联系鄞州区的4300多名独居老人,定时定员的线上联系,来了解老年人基础健康状况、传达相信疫情信息及防护措施,提供线上家庭医生、在线心理咨询等服务,一对一地了解特殊老年群体的需求;用电话连结生命,传递温暖,真正实现“云陪伴”。
“我这个老太婆眼睛看不见,平时还能听听外面声音,现在外面什么人也没有,子女又在外地过不来,还好有他们陪我聊天,每天都在等小史给我打电话,陪我聊聊天也很开心了”戴奶奶说。
这个特殊的公益活动纷纷收到了老年人的赞扬和肯定。银巢的社工积极发动自身资源和优势,还设计推出《老年防疫攻略》,包含多套音频攻略、海报攻略、心理攻略等,通过有趣、更接地气的方式让老年人知晓相关疫情防护技能。
有太多令人动容的的故事和画面无法一一记录,无数防疫一线的社工们都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都是一方平安和健康的守护者。
责任编辑:段冬蕾
文章来源:http://salon.swchina.org/blog/2020/0222/358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