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聚焦社会热点 济南深入推进城乡社区治理 建立“四项机制”

济南深入推进城乡社区治理 建立“四项机制”

原标题:建立“四项机制”深化流程再造——我市深入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系列报道(一)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加强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支撑点。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环节和工作重心,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突破口。济南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把城乡社区治理作为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来抓,着力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从总体上看,目前济南市城乡社区治理仍然存在治理主体职能不清、社区承担行政事务偏多、社区自治机制不健全、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与人民群众新期待、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社会治理新任务等还存在一定差距。为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城乡社区治理新发展、新提升,根据中央文件要求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近日,我市印发了《中共济南市委、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是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城乡社区治理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提出了我市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总体要求,提出了推进措施和具体要求,为新形势下开创我市城乡社区治理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

即日起,本报将推出专栏,直面问题、剖析突破,深入解读我市社区治理发展新政策。

难点一 如何突破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居委会工作千头万绪,件件都是群众身边事。老百姓有什么诉求,第一时间会想到社区。可社区在统筹调配资源等方面的力量有限,很多老百姓的需求想办却办不了。怎么办?

李杰就是有强烈的诉求的居民代表之一。他家所在的社区是典型的老社区,因为自来水管道和下水排水管道老化,年久失修。水的问题,曾经一直困扰着他们一家以及楼上楼下二十来户邻居。水质不好、下水管堵塞,一度成了这栋楼里居民生活中的最大痛点。为此,他们多次找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寻求帮助。对于居民反映的这些问题,相关部门也曾经派人来看过,也做过修修补补和管道疏通工作,但是如果要彻底解决问题,就需要供水、排水、房管等部门多管齐下。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没少在各部门间做沟通协调工作,可惜结果都是有心无力。

李杰一家的经历绝不是偶然,长期以来,社区居委会作为老百姓的贴心人,受制于条块分割、权责利不统一等问题,出现了“五指分散不成拳”“八个大盖帽管不了一个破草帽”等普遍性现象。

不仅如此,很多城乡社区还存在基层党建、社区服务、平安建设、综合执法等多个网络和系统交错布局、重复建设、各自为战等现象,造成了工作碎片化,资源浪费、效率不高的问题,削弱了城市社区治理成效。

打通社区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成为我市社区治理亟待破解的瓶颈问题。

如何破解这种困局?实施意见给出了“药方”:

居民的诉求就是命令,群众的呼声就是动力。近日印发的实施意见,将群众诉求放在首位,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激活了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逐步解决城市基层治理长期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街巷吹哨,部门报到”的联动机制。优化镇(街道)职责事项清单,依法赋予镇(街道)设施规划编制、建设、验收参与权,重大事项和重大决策建议权,综合执法指挥调度权,派出机构考核评价和人事任免建议权,多部门协同解决的综合性事项统筹和考核监督权,资金、人员管理自主支配权等,行使统筹协调政府相关部门派出机构和基层执法力量的职能。推行“街巷长”制,聘用“小巷管家”,及时发现和处置辖区存在的问题。对需区县职能部门协同解决的综合性事项,由镇(街道)“吹哨”,相关部门及时“报到”。到2020年,在全市形成镇(街道)辖区“居民—小巷管家—巷长—街长”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问题发现、响应、解决机制。

“一门办理、一站服务”的服务机制。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居民“家门口”服务站,将党委、政府下沉的公共服务、党群服务、社会服务一并纳入,为群众就近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由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加快建设政务服务社区自助经办系统,推动更多公共服务事项在“家门口”实现“一网通办”。

“多网合一、一体运行”的融合机制。将基层党建、社区服务、平安建设、综合执法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城市社区按照300-500户或1000人左右为单位划分网格,农村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单位划分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长、2-3名专兼职网格员,将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政策法规宣传、民生服务代办等管理服务事项落到网格,实现信息在网格采集、需求在网格发现、隐患在网格排查、环境在网格维护、服务在网格开展。

“民有所呼、即接即办”的受理机制。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畅通居民反映诉求渠道,实现咨询、建议、举报、投诉“一号受理”,紧急事项原则上当天反馈办理情况,3至5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完善向镇(街道)、部门双向派单机制,做到第一时间接收、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回复。

从前几年的“社区管理”,到如今的“社区治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是治国理政理念上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结构分化和利益需求多样化给社区治理带来巨大挑战。然而,受到行政领域粗放式管理思维的影响,不少地方政府习惯于运用笼统的、模糊的处理方式进行社区治理,表现为管理浮于表面、标准化程度较低、工作不到位等,导致“大概差不多”、“最后一公里”等问题长期得不到彻底解决。

“街巷吹哨,部门报到”不是亮眼的口号,而是针对当下基层治理弊端、行政管理体制弊端而进行的深层次改革。实施意见在理念上变自上而下的垂直管控为重视基层的协同治理,突出基层群众的需求导向,做到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

实施意见还从管理和服务标准化的视角出发,大力推行“全科社工”服务模式,实现“一口式受理、全科式服务”,破解社区工作多头分散、条线分割、人员短缺、忙闲不均等痛点难点问题。努力做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跨一个门槛、少走一道程序”,把简单的带给群众,把复杂的留给政府,让群众在家里小事上有更好的生活体验。

文章来源:http://news.swchina.org/hot/2020/0102/355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