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案例研究 社区戒毒康复者如何重建社会支持网络?

社区戒毒康复者如何重建社会支持网络?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案主阿华(化名),今年54岁,离异,目前自己居住。育有一子一女,女儿已经嫁于里水,儿子在汕头工作,从事餐饮的工作,案主与儿子及其女儿关系较好,女儿平时有空都会回家看望案主。

儿子及其女儿对案主非常支持,但因为女儿外嫁及其儿子在汕头工作,很难关注到案主的情况。

案主于2019年8月28日出所,在出所之后的几天之内联系社工及社区,向社工及社区说明自己与弟弟关于父亲遗产的一些争议。案主的父亲已经去世,父亲留下来的一些遗产,自己没有得到。

而且父亲去世之后,案主弟弟还借着父亲的生病为由花了父亲的遗产,案主认为,父亲死后,弟弟花了的一些钱,应该有自己的一份。

案主已经在电话上两次与弟弟沟通,但是案主弟弟有回避这个问题,案主不想通过诉讼的方式去要回自己父亲的遗产,怕伤了兄弟情。自己刚刚出所,也没有收入,自己想要拿回自己的一份遗产。自己刚刚出所,也不知道该如何做。

社工就案主目前的难疑向社区多次进行沟通,通过“N+社”联动,助力案主拓宽其社会支持网络,助力案主回归社会。

(二)案例背景资料

案主有十几年的吸毒史,曾经吸食过海洛因、冰毒。案主最后一次强制隔离戒毒是2017年8月29日,于2019年8月28日出所,在2019年8月29日到社区签订《社区康复协议书》,接受社区对其的帮扶。

二、服务理论的依据

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

三、服务对象需求评估

案主刚刚出所,虽然案主女儿及其儿子对案主非常支持,但由于案主女儿外嫁及其儿子在外工作,很难一时给与案主一些支持,在案主遇到一些问题时,及时求助社区及社工。

社区及社工评估案主目前疑难背后的原因,是由于案主社会支持网络的薄弱。社区及社工从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入手,协助案主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案主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

四、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增强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扩大案主的社会网络资源,提高案主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

五、介入过程

(1)第一阶段

介入重点:建立平等坦诚的专业关系,收集案主的基本资料,了解案主的需求。    社区及社工与案主面谈,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及案主的需求。

需求:自己与弟弟关于父亲遗产的一些争议。案主的父亲已经去世,父亲留下来的一些遗产,自己没有得到。而且父亲去世之后,案主弟弟还借着父亲的生病为由花了父亲的遗产,案主认为,父亲死后,弟弟花了的一些钱,应该有自己的一份。

微信图片_20191111092346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案主已经在电话上两次与弟弟沟通,但是案主弟弟有回避这个问题,案主不想通过诉讼的方式去要回自己父亲的遗产,怕伤了兄弟情。自己刚刚出所,也没有收入,自己想要拿回自己的一份遗产。自己刚刚出所,也不知道该如何做。

案主儿子及其女儿虽然对案主非常支持,但因为女儿外嫁及其儿子在汕头工作,很难关注到案主的情况。社区及社工了解到案主的需求,决定介入。社区及社工从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为介入点,进行帮扶。

(2)第二阶段

介入重点:“N+社”联动,拓宽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

社工就案主目前的难疑向社区多次进行沟通,通过“N+社”联动,助力案主拓宽其社会支持网络,让案主回归社会。社区及社工为案主链接多方资源,广东省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南海区法律援助热线、社区的驻村律师等等。

在跟进的过程中,了解到案主也多次尝试与弟弟再进行沟通,但弟弟还是保持回避,案主表示,要通过合法的途径拿到自己该得的一部分。

案主在社区及社工的陪同下,向驻村律师进行咨询,律师向案主厘清了案主目前就自己对遗产所争议的地方,而且对案主的事情提出了自己专业的意见,建议案主进行调解,并就诉讼和调解的利弊一一与案主叙说。在律师专业的建议下,案主同意与案主弟弟进行调解。

(3)第三阶段

介入重点:了解案主目前对社会支持网络的利用能力,持续跟进。

目前,社区正在积极与案主弟弟进行沟通,了解到弟弟已经同意调解,但也对案主提出了一些要求,社区调解员正在积极与双方沟通,争取双方早日进行调解。

在整个过程中,案主从一开始的无助求助社工到后来的自主与社区调解员沟通,能自主利用起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同时也了解到自己身边有很多的社会支持。在后续中,社区及社工会持续进行跟进。

六、服务对象目前的情况

社区及社工的介入,让案主知晓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拓宽了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案主也利用起了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以社区为支撑,社工为辅助,双社联动,对案主进行帮扶,助力案主回归社会。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case/2019/1111/351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