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行业社工医疗 医务社工: 医患“摆渡人”输送医者关怀

医务社工: 医患“摆渡人”输送医者关怀

“他们是医师的助手,护士的伙伴,患者与家属的朋友,家庭的保护人,社区的组织者,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合作者”,他们就是医务社工。他们是专业社会工作者,主要在医院和医疗卫生机构中为患者提供心理关怀、社会服务。与医师和护士不同,他们为患者提供的是“非医学诊断和非临床治疗”。他们甘愿做医患的“摆渡人”,输送医者的人文关怀,传达患者的需求与感受。

早在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完善医疗纠纷处置机制,增进医患沟通。医务社工的重要作用得到了认可,但至今仍是社工行业中的“小群体”。在泉州,医务社工的发展现状又是如何呢?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微信图片_20191018103057

现状

他们善良、耐心、热心,活跃在就医指导、心理疏导、家庭援助等多项工作中。在泉州,就有这么一群不显眼的医务社工,他们作为医疗服务的延伸,用专业方法弥补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缺失,弥合医患之间的嫌隙。

服务个案:

她叩开了这位“老小孩”的心

走开,你们都走开。”在晋江市医院呼吸内科的病房里,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情绪激动,抗拒着每一名靠近他的医护人员。但唯独她,走近了老人的身边,也走进了老人的心里。她就是今年26岁的庄秀金,是晋江市医院通过向晋江致和社工机构购买服务,聘请的专职医务社工。

从今年4月份开始,庄秀金正式入职晋江市医院服务中心医务社工部。 除了配合该院服务中心交办的相关工作外,她还要走进病房开展个案服务。上述那位老人就是她关注的第一个个案。

因为长期住院治疗,老人的情绪易躁易怒,且不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刚开始接触时,老人也会骂我,也会朝我吐口水。但换位思考一下,老人身体不适,这样的举动是可以理解的。”庄秀金说,要打开老人的心结必须经常跟老人接触,一周中除了做个案当天与老人接触,她每天都会利用下班时间过去看看老人,端茶递水、嘘寒问暖。渐渐地,老人接纳了她。

“如今他会跟我说谢谢了,看到我过去也会打招呼了。”庄秀金自豪地说,这是她开始医务社工工作以来最大的收获。

公益救助:

他们帮重症患儿筹到了救命钱

在泉州市儿童医院,医务社工蔡乃琴是该院唯一的一名专职医务社工。从2018年该院社工部成立以来,她已经协助多名重症患儿筹得了救命款累计金额近百万元。

去年10月份,一名身患先天性心脏病的三个月大女婴,成为蔡乃琴帮助的第一个对象。“女婴的家境贫寒,父母文化程度也不高。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孩子的父母曾想放弃治疗。我们了解到情况后,主动为其联系了众筹平台,帮助孩子父母登记相关的医学证明。在大家合力转发后,共筹款十余万元。”蔡乃琴说,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帮助女婴筹款,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开导女婴父母,让他们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救助患者只是蔡乃琴工作的一部分。她和社工部的同事积极联系泉州师范学院的志愿者团体,招募该校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应用心理学等专业10余名志愿者定期到医院开展病房陪伴及术前术后心理辅导活动。志愿者在他们的带领下为儿外科的患儿们开展趣味游戏、手工教学和床边陪伴等志愿服务,帮助患儿排解焦虑情绪,患儿的医疗配合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也赢得了广大家属的好评。儿外科试点成功后,社工部又不断扩大志愿招募范围,陆续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等科室开展病房陪伴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志愿服务已达130人次,服务总时长超过400小时,为广大患儿带去了更好的就医体验,共同打造有温度的医疗。

暖心服务:

他们做的远比我们想的

去年9月,泉州市儿童医院成立了我市首个医务社工服务部。医务社工的出现,迅速成为医院缓解医患关系的“润滑剂”,志愿者管理、术前安抚谈话、公益救助、聋哑个案帮助……一系列暖心的行动逐渐开展起来,调动各方社会资源,汇集医生、心理咨询师、基金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力量,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眼前的困难。

为满足更多民众及患者的需求并推动泉州市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泉州市第一医院探索“医院职工+医务社工+志愿者”服务新模式。该院通过向泉州市海西社工事业发展中心购买医务社工服务,设立社工岗位,协助开展医患沟通、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撑服务。

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院与社工机构合作,通过“医师+护师+社工师”三师联动协同服务的模式,不定期为患者提供陪聊、精神慰藉、团体活动等服务帮助患者,同时通过分享交流等方式,帮助医护人员舒缓、解决和预防医务工作各方面问题。

在晋江市医院,为完善医院志愿服务体系,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该院通过购买社工服务,推出“天使助力”医务社工+义工服务项目。社工们活跃在各个科室,与患者们进行更为紧密和亲切的交流,开展就医导诊、情绪疏导、心理慰藉等服务。如用音乐暖化医院环境,音乐志愿者进入病房、门诊大厅,为患者演奏;由乳腺癌患者及医护人员成立“爱汝之家”志愿服务团队,帮助乳腺癌患者走出患病阴霾。

微信图片_20191018103110

困境

当前,泉州医务社工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因为种种原因,患者、患者家属甚至是医务人员对医务社工的不了解、不理解,常让医务社工从业人员很受伤。

医院不够重视医学人文

据福建医科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谭卫华介绍,当前,福建及泉州医务社工均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设立医务社会工作部的医院还不多,除了泉州的几家,已设立或拟设立的医院有: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立医院宁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厦门市长庚医院、厦门市莲花医院、福鼎市医院等。

“目前福建省诸多医院发展多集中在医学技术的提高、经济效益的提升,对于医务社会工作提供的服务往往放在第二梯队。”她指出,现代医学过分强调专业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了医学人文素质的养成。据统计,42.2%的医护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医学人文教育。因此,医院迫切需要“第三方”的专业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加入。

谭卫华说,2017年福建省卫生与健康委员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考核指标》,医务社工制度首次被单独列为一级指标,其分值占总分的6%,许多医院这才开始着手开展这项工作。很多医院有医务社工这个实际职责存在,但设立专门办公室的屈指可数,大多数是把这个岗位划在了其他部门下。

对医务社工缺乏了解和认同

“很多患者、家属甚至医护人员都不了解医务社工,以为医务社工跟普通的志愿者一样。”庄秀金说,初入病房开展服务时,她要一次次地自我介绍,说明自己的来意,告诉家属甚至是医护人员医务社工可以做什么。病患家属都以为社工是专门陪聊天的,安慰心情,也有家属认为社工是专门为患者募款做志愿者活动的。有时候刚建立好关系,病患就出院了。就这么一次次重复,她终于得到了一些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认可。南安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小陈毕业于医务社工专业,在她看来,医务社工作为一项刚起步的工作,不少医院内部工作人员对其是否能产生实际作用存在怀疑。还有一种声音,就是在极为繁重的诊疗工作中,一些医护人员对于医务社工的加入是抗拒的。他们认为医务社工能力不足、素质参差不齐,反而会在无形中增加他们的工作量。

医务社工专业水平良莠不齐

医务社工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患者及其家属,服务对象有一定的特殊性,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这就需要医务社工必须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较好的心理素质和持续的服务热忱。同时,要求医务社工要学习基本的医疗知识,了解相关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政策。此外,还要了解病患背景、目前状态和下一步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针对性的服务。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一些医院设立的医务社工岗位,其人员要么是从护理行政岗位转岗过来,要么就是非医务社工专业的人员,真正科班出身的屈指可数。

晋江致和社工机构的负责人林银花坦言,医务社工的薪资待遇并不高,且工作繁杂、琐碎,工作付出与收入回报差异太大,导致医务社工流动性大、流失率高,这给相关服务培训及工作开展带来不少困难。机构先后招聘多名医务社工,但坚持不到三四个月都离职了。

林银花说,当前只有福建医科大学有开办医务社工专业,毕业生从事本专业的并不多,因此,在招聘专职医务社工时,他们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招聘非医务社工专业的人员,这也导致医务社工技能水平良莠不齐。

建议

医务社工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但这一群体被接纳,尚需更多的时间,需要医务社工、患者、医疗机构乃至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这一职业更好地服务医疗行业。

提高社会各界的认知

福建医科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谭卫华说,医务社工与医务人员有着相同的服务对象,他们相同的目标就是促进人类健康,而最大的区别在于医务社工只提供“非医学诊断与非临床治疗”。她建议,应加强对医务社工的宣传,加深社会对该项工作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工作环境。当然,医务社工自身也要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和成效,吸引社会更多的关注,也可以通过增强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力求争取多渠道的资金支持,使实施的项目取得更好的成效,久而久之自然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加强人才储备和培养

泉州市第一医院服务中心负责人庄玉君认为,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因其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仅有热忱和爱心是不够的,更需要的是专业化。因此该院引入第三方社工机构入驻,共同开展社工项目,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人才和技术的缺乏。同时,他们也在鼓励院内医务人员通过医务社工专业考试,通过在医务人员和专科志愿者中挖掘培养社工人才,协助社工部开展工作。

林银花也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积极倡导、鼓励高等医学院校定向培养具有医学背景和社会学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医务社会工作储备人才资源。通过人才培养的专门化和岗位设置的固定化、服务职能的规范化初步建立起医务社会工作的基本制度框架。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医务社工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谭卫华建议,政府应当制定专项政策,逐步推进社会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为医务社会工作拓宽空间,提供必要的权益保障机制。加大医务社工队伍职业化建设,探索在医院内设置医务社工岗位,在国家职业认证体系确立的前提下,给予医务社工适当的薪酬待遇、社会认同和职业生涯发展空间,为所有从业者提供良好的从业环境。

泉州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努力让社会工作者在医务领域实现价值、发挥作用,有助于医疗行业的发展,民政部门将与各方一起做好各项保障和支持的同时,探索总结更多更好的经验,进一步推动医务社工的发展。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socialwork/yl/2019/1018/349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