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实务手册 实务手册 | 小组工作的3个设计技巧

实务手册 | 小组工作的3个设计技巧

作为社会工作的三大专业方法,相对于个案和社区工作而言,小组工作是众多社会工作者难以攻破的最后一道堡垒。

目标难实现、把控度低、服务成效难体现,这是他们眼中的小组工作。恰恰相反,在我眼中的小组工作是这样的。

一、目的目标很重要

目标量化除了体现成效,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明确开组的目的,进而策划可衡量的目标,这一步是小组的灵魂。量化的目标除了体现小组成效、增加社会工作者的自我效能感以外,还是指引小组循序渐进发展的标杆。

目标吻合对应每一节小组的发展,层层递进,按照此思维模式,策划出一年份的小组大纲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二、灵活运用“人在情景中”理念

“人在情境中”理念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设置细节。

以精神障碍者和智力障碍者为例。精神障碍者的特点是动手能力强,尤其在精细动作方面,劣势在于社交能力和主动性弱。

针对此,我会在小组中设计分工与合作的环节,如园艺治疗小组,在破冰环节设计寻宝游戏,把材料分散各处,需要寻找才能得到,且所有人找到了才会开始下一步。

偶尔在某一节的工具上面特意备少一套,或者两人共用一套;把泥土减少三分之一,改为一块椰砖,椰砖需要动手去掰开然后分给每一个人,在示范的时候会把这些细节告诉大家,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助手反复提醒但不会代劳。

小组后阶段,尝试把材料堆放在一起,讲解环节后让组员们根据经验各自来取材料,并设计小游戏,材料利用最合理的人可以得到奖励。

部分精神障碍者伴有偏执症,此类人群比较适合美术类的,如丙烯画、纸艺作品。曾有一名带有偏执性格的学员把每一张刮画都刮的干干净净,还有一名把每一张刮画都刮成整整齐齐的孔雀开屏的画。

智力障碍者的优点是积极性和专注度高,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薄弱。针对他们,我会设计感官刺激类的小组,如色彩斑斓的颜料、有特殊气味的香草、能触摸的沙子和泥土、刮画。

其次,他们都是整理和收纳的高手,曾经训练一名唐氏宝宝每天四点半进入办公室更换垃圾袋,只告诉她一次,随后每天便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且自从接手后“这份工作”再不允许第二个人插手。

因当时服务的康复中心的人群体重指数普遍偏高,园艺治疗小组开组时间为14:30(午休过后半个小时),故在每节小组中设计了20分钟的站立操作环节。

三、注意服务的延续性

助人自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利用社区资源的小组,设计逻辑方向大致分为出行注意事项、利用社区资源、实践。

出行注意事项包括查看天气、遵守交通规则、出行需要携带的东西(雨伞、水、公交卡、爱心卡等)、路线策划、报备(弱势群体独自出门需要告知监护人)。

利用社区资源包括公园、银行、超市、医院、菜市场、学校、警局等;实践,第一次切勿设计单独出行的环节,可分组出行,把两个能力、水平相当的服务对象分到同一组,此外还需分配好志愿者、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比例,时间充裕的小组可现场教授如何正确使用社区资源。

提升职业能力小组,从职业礼仪开始,到制作简历、当众自我介绍、模拟面试(包括工种配对)、实践(包括分辨有效的招聘广告),再到试用期注意事项。

这个小组的延续性将会跟进到服务对象过了试用期,签上合同正式成为一名稳定的员工为止。

园艺治疗小组,前期种的植物在中后期可作为照顾的对象,观赏性的植物可在后期增加制作压花、卡片的小节,果实性的可开展分享活动,小麦娃娃收成的麦草可以榨汁,作为午后饮料,增加服务对象的自我效能感。

在我的五年残障领域服务当众,用王者荣耀的角色来形容,个案管理是中单法师,活动是灵魂打野,小组是输出核心射手。发育好的射手拥有致命的爆发力,掌控着整个局面的输赢。

小组工作正处于如此的风波浪尖上,有一首古老的粤语童谣是这样唱的:“一支竹仔易折弯,两支竹仔易折难……”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manual/2019/0815/345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