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务探索行业社工社区 社区最缺什么样的社会组织?
社区最缺什么样的社会组织?
民政部《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实现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十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五个社区社会组织,并将支持社区社会组织承接社区公共服务项目。”
文件的意图非常明显:一是社区基层,二是民生服务。希望通过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使基层的民生服务更加丰富,这也符合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以及建设美好生活的要求。
不管意图,先来讨论一个问题,上面提到的目标能实现吗?
以上海为例,上海社会组织发展基础比较好,人均拥有社会组织的数量比较多、工作基础比较扎实。具体以普陀区长寿街道为例,长寿街道社会组织工作做得上海领先,共辖31个居委会,目前社会组织数量是106家,去年一年成立的社会组织就超过了28家,发展速度已经特别快了。
但是,按照民政部的要求,到2020年,长寿街道有31个居委会,因此应该有310家社会组织。这对于社会组织工作做得好的长寿街道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再分析一下其他街道,一般一个街道会有20多个居委,但社会组织数一般都不会超过50个。所以这离目标的达成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根据文件的规定,所鼓励成立的社区社会组织是开展为民服务、公益慈善、邻里互助、文体娱乐和农村生产技术服务等活动的社会组织。
在城市中,第五类农村生产技术服务就去掉了,其实仅剩四类。在这四类之中,为民服务、公益慈善类的有可能成立正式社会组织,但像邻里互助、文体娱乐类的其实很难成立正式社会组织。
为什么这么讲?大家可以想一想,邻里互助如果不是上升到社区基金会的层面,一般老百姓通过居委会就可以实现了,所以通常也不会费那么大的劲儿去找固定的工作人员,还要设立账号,找到非常热心的人,这样才能推动成立社会组织。
文体娱乐类更是这样,扇子舞、拳操队等这样的群众文化团队很多,而文体娱乐类组织其实更难成为正式的社会组织。因为他们没有成立正式社会组织的动机,大多数人觉得只是自娱自乐就可以了,让他们费劲地去注册,绝大多数文化团队是不愿意去做的。
所以,民政部所倡导的要成立社会组织的这些领域,有一半其实是没有动力成为正式社会组织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实现民政部的目标是相当困难的。当然如果靠行政强制推动去成立社会组织的话,可能就会出现前些年我们经常看到的,为了完成数字,而把工作做成了形式主义。即使社会组织成立了,也没有人运营,就成为了所谓的“僵尸组织”。
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避免这种情况。如果传统的僵尸组织还没有处理好,再造出一批新的僵尸组织来,意义是不大的。
以某区为例,这个区有640多家社会组织,其中有240家为僵尸组织,其余的有官方背景的120家,不能正常运营的200多家,而能够正常运营的只有100多家。但这100多家社会组织是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区的社会发展需求的。
所以,在目前数量庞大的社会组织之中,按照这个区的比例只有1/6是有活力的。这些组织往往都是由民间发起的,有其内在动力,有志愿者的积极参与,是真正可以服务民生的力量,但这样的组织的比例是非常少的。其中,真正能够服务到社区,下沉到社区进行服务的社会组织也不是特别多,社区是特别需要这些有能力的社会组织的。
再以某街道为例,这个街道有45家社会组织,其中1/3是教育机构,1/3是街道背景的社会组织,由一些街道的退休员工成立的,包括物业服务社、环境服务社,还有一些还是以前的街道企业转过来的,行政色彩非常浓,完全靠政府业务在支撑。另外还有1/3的组织是僵尸组织,连人都找不着。
想让它们去注销,难度也是极大的。有一次听一位社会组织前辈讲,他想走通一个流程,就是注销一个组织,结果花了整整两年时间,才把组织注销掉,还花掉了2万多的钱。所以一提到要正式注销一个组织,他觉得头特别大。因此这些僵尸组织的存在也是一个很难克服的事情。所以,在一个街道的45家社会组织之中,只有两三家是可以服务社区的。
前面从区、街道两个层面作了分析,可以看出,今天真正扎根社区、服务社区的社会组织是极其缺乏的。在市级注册的社会组织,能够下沉社区、服务社区的社会组织也是总量不多的。而在这些服务社区的社会组织之中,绝大多数还是服务于民生诉求的,比如养老、助残等,这两年,通过上海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的加大,通过公益创投、招投标等项目,支持此类组织发展得很快。这些社会组织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多是社工机构、服务特殊群体的公益组织。
这些组织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对政府资金依赖特别大,自身发展受限于政府支持力度的大小。这些组织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进行服务,触角已经伸到社区,并且扎根社区,也在借助社区志愿者的资源推动社区工作,已经成为一支社区建设非常好的参与力量。
但是我想说,除了这些服务民生的社会组织之外,当下最最缺乏的是能够激发社区内在活力的社会组织,是真正能够整合社会资源,将社会资源引到社区来的社会组织,而这样的社会组织街道是极其欢迎的。因为这些组织的能力比较强,对政府资金的依赖不是特别大,以创新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能够体现出比传统的、民生服务类的组织更强的组织能力。
但这样的组织真的是凤毛麟角,如果问社区最缺什么样的组织?那就是最缺这样的组织。
民政部下发的文件也有部门利益的考虑,所以会鼓励社会组织朝民政的业务方向走。但是作为社区社会组织,应该大力地参与到社区治理、社区党建等大的业务领域之中,这样才能够对社区产生更加强大的推动作用。
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我认为以下四个方面的社会组织是非常稀缺的,但是在未来又是极其重要的。
1. 第一个领域是服务党建引领、区域化党建的社会组织。可能有人会说,党建肯定要党自己来推动,但在社区层面,党组织的活力有待提升,党组织能力也有待提升。社会组织可以发挥帮助基层党组织提高党建引领能力、创新党员活动、丰富党员服务的作用,并不是主导,而是参与党建事业。这样的组织我碰到过,比如有一个专门做党课创新的专业机构,开发了“行走的党课”红色景点都市定向项目,就把党课这种有意义的事做得有趣,这样的组织还是深受基层党组织的欢迎的。
2. 第二个是服务社区治理、社区营造的社会组织。这类组织重视社区资源的汇聚,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挖掘社区达人、社区内资源上,这样做出来的社区发展模式,都是可持续发展模式,而不仅仅只是由政府资金投入的模式,也受到了基层社区工作者和欢迎。
3. 第三类是社会问题解决机制的社会组织。这两年社会问题,尤其是社区问题日益复杂化,体现了多元矛盾的冲突和博弈。问题不再是由政府一方就能够解决得了的,需要多方的协商和博弈,因此这里面就需要这样的社会问题解决机制组织能够参与其间。
4.第四类是文明素养倡导类的组织。因为这项工作不好做,在未来肯定有很大空间。比如,社区里面倡导文明养宠,因为这两年宠物的问题日益成为社区的一个顽症,如何倡导文明养宠,就需要一些爱宠人士发起公益组织的参与。因为不热爱宠物,就不可能深入了解这种文化,就没难做出创新性的项目。这两年政府对于垃圾分类特别重视,而垃圾分类也是一个文明素养倡导类的典型项目,像这类的项目都需要一些专业的社会组织去推动。
责任编辑:孙彩丹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socialwork/community/2019/0813/345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