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理论前沿业内交流 乡村振兴背景下发挥社会工作的优势作用

乡村振兴背景下发挥社会工作的优势作用

乡村振兴背景下发挥社会工作的优势作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结合新风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特色乡村文化,通过政府牵头,社区支持,引入专业社会工作团队,依托“三社联动”机制,壮大基层社会治理力量,通过倾听民声、服务民众,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协调处理,增强村民的身份认同,提高新风村村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使新风村村民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从而形成乡村自治良性可持续性发展。

一、当前农村存在部分问题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时代潮流中,在脱贫攻坚历史任务面前,新农村的治理工作、建设发展,摆脱不了主客观的种种限制因素。鸿杰社工项目服务团队经过前期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翻阅文卷史料,在项目实施地——垫江县坪山镇新风村探索专业社工服务,对村民基本情况、生活环境及资源优势等进行调研,并根据调研数据逐步分析探讨,发现总结出以下四点:

1.农村三留守聚焦显著

调查显示82%的被调查者属于农村三留守人员,多数家庭存在“一拖二”(即一个监护人,两个未成年)隔代教育的情况,致使留守妇女与留守老人成为监护未成年人的重要力量。

2.村民休闲娱乐单一

随着新风村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其基础建设、社会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村民的休闲娱乐及文化生活并没有同步发展,调查显示:村民娱乐方式较为单一,通常以看电视或串门聊天为主,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村民对休闲娱乐生活不够重视,一定程度上导致新风村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力量薄弱。

3.村民参与意识薄弱

据调查了解,村内村民极少到村委会办公室,在潜意识里划分了村民与村委的距离,村民普遍认为这是“行政地儿”或“闹事地儿”,如果自己遵法守法,也不喜欢“讨嫌”,即便是居住新风村村委周边的村民,闲暇时间也不曾前往新风村村委会走动,村内组织活动,村民亦保持观望状态,少有参与其中。

4.村民对古寨文化和家族文化意识薄弱

调查发现,新风村作为文化历史名村,村内尤以古寨文化著名,村内仅有极少数老年人了解村内文化历史,而随着繁衍换代,年轻人对村内文化历史知晓程度递减,大多数村民对古寨文化知之甚少,个别村民认为“一堆石头,没得啥子好看的”,没有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到了青年一代,甚至连村内有几个寨子都不知道,缺乏对新风村的集体归属感,也缺乏古寨文化学习与传承的意识。

二、服务策略构建

根据调研分析结果,鸿杰社工结合项目申报要求和村委对社工的需求,制定如下服务框架:

人: 身份认同、志愿培育         增强凝聚力

文: 文化传承                树立文化传承意识

地: 兴趣培养、春藤守护         提升归属感

景: 村风村貌整治            营造美丽乡村

三、主要做法

自项目开展以来,现目前新风村成立一支固定6人的手工队伍,一支5人的志愿者队伍,在村支“两委”、驻村干部及8名社长的支持和帮助下,社工与村民建立了较好的专业关系,这有效的促进了项目的实施。截止目前,社工围绕项目服务框架开展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开展个别化服务210人次,其中个案辅导38人次,个案管理18人次,走访村民154人次;开展集中式服务共计261人次,开展10次集中式小组活动,共计服务83人次;开展社区主题活动5场,共计服务178人;志愿者挖掘5名,共计服务476人次。

1.深入走访,强化服务

与村社干部保持密切联系,深入挖掘村社热心村民,不定期向村社村民宣传社工入驻意义、近期服务预告,促使与村民的沟通,扩大走访村社的范围;了解村民内心需求,及时反馈与解决,做好村社干部与村民的枢纽带。

2.定期服务,增强村民参与感和获得感

通过定期开展“巧手新风”活动,引导居民自主参与,让“趣味新风”、“康娱新风”等成为村民的常规文娱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增强。

3.加强人居环境改造

将结合绿植培护、庭院美化等服务内容作为重要切入点,引导村民树立绿色新风的生态理念,促使村民爱护生态环境,营造新风村绿色、环保、节能的生活氛围,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突出资源优势,构建美丽乡村。

4.塑造村民文化自信

通过进一步拜访本土文史研究机构和资深名人(村内老人),深入探究村内古寨文化与家族。通过入社宣传、座谈普及、网络宣传,有计划的宣传村内寨卡与家族文化,创新宣传形式,引发村民热情,内修外练,营造村内文化氛围,塑造村民文化自信。

四、服务成效

1.服务对象获得感显著提升

持续不定期对新风村村社村民进行基本信息了解,实施制定“一户一栏”信息建档,记录村民生活现状,了解村民实际的需求,及村民对村社事务的建议,并及时反馈、调节矛盾,搭建村民与村社干部的沟通桥梁;此外,结合村社实际情况,社工相继开展趣味性强、学习性浓、政策倡导与分享性重的大小型活动,结合“社工+村社干部+志愿者”联动入村社宣传的服务形式,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互动,注重引导村民的参与意识,激发村民自主参与村内事务的活力,提升村民的参与度,让村民集体归属感与认同感得以增强。

2.实地帮扶“农村三留守”等弱势群体

社工项目立足于坚持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以“农村三留守”及其他弱势群体为开展服务的工作重心,通过不定期走访了解村民基本信息与实际需求,与村民建立良好专业关系,适时从心理慰藉、情绪疏导、缓解压力、化解矛盾、排除纠纷等方面提供“1+1>2”效果的支持性帮助;自项目开展以来,通过个案管理与个案工作,对村社特殊人群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成效的专业介入:(1)为特殊困境儿童链接募捐衣物,修正儿童不良行为,培养儿童良好生活习惯,帮助儿童树立正确学习观念,为儿童营造健康的成长空间;(2)对困境老人提供支持性帮助,引导个别老人改变昼夜颠倒的作息习惯,减少家庭矛盾纠纷,使老人得到家人的理解与认可。对困境老人的服务,缓和了家庭矛盾、减少了家庭纠纷,一方面促进家庭和谐,另一方面提升了老人的生活质量,获得感、幸福感得以增强。

3.各方面营造氛围浓厚的文明乡风

(1)营造巧手新风。为充实部分闲散村民的日常生活,丰富村民的娱乐方式,社工通过定期开展“心系夕阳红,新风情义浓”串珠制作的集聚工作坊,构建村社睦邻友好的关系,使村民有浓厚的集体归属感和向上奋进的凝聚力。

(2)营造乐学新风。儿童正处于心智萌发阶段,受外在环境影响较为严重,倾于效仿模拟学习,在行为认知上缺少正向性引导,通过以周末开展生命教育、自我认知、兴趣培养与能力提升的辅导训练营的集中性服务,注重开放和互动,鼓励留守儿童参与成长分享,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

(3)营造文明新风。基于文化底蕴深厚的新风村,截止目前,社工组织开展了“历史风貌学习小组”,通过趣味性集中分享与学习,引导村留守儿童系统学习村内寨卡文化与农耕文化,通过分享学习的形式深入挖掘本土文化,使其能够更好的传承与扩散。开展“弘扬雷锋精神,争做环境卫士”志愿行动, 通过小志愿者践行志愿参与的形式,鼓舞带动村社居民学习雷锋精神,引导村民积极构建村社互助互融的社会支持网络;为倡导村民形成绿色文明的殡葬新风,规避农村大操大办、炫富攀比、厚葬薄养的陈规陋习,鸿杰社工开展“以烧纸旧习莫效仿,文明祭祀好风尚”入社宣传活动,通过“倡导宣传+手工制作”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村民分析讨论大操大办的弊端,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厚养薄葬”意识,以此降低村社以攀比、炫富等心理引发社会乱象,促进新风文明。

(4)营造绿色新风。为让更多朴实的村民了解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强化村民爱护环境的意识,引导村民养成废旧物品可循环利用的绿色价值观念,鸿杰社工组织开展了“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主题宣传活动,通过趣味引导、互动环节示范,介绍白色垃圾再生利用,旧物改造瓶罐创新盆景便利器等,分享毒素垃圾如何回收处置,提醒废旧电池埋土、留在水里的危害性,唤起村民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的环保意识,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相互促进的新局面,助力乡村新貌。

五、总结与反思

由于村民的年龄、文化和社会见识的不同,社工协助村民意识培育、巩固和发展的周期将会持续一段时间,通过“服务大众、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的引导,期待挖掘更多的志愿骨干和文化传承的精英,让其为新风村的发展建言出力。相信在“三社联动”的引导下,在党委政府的关注支持下,在勤劳民众的团结奋进下,在社工的不断努力下,定会开创新风村村民逐梦的新征程。

本文作者:毕瑜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黄洪琴  重庆两江新区鸿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王田,何文泽.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与服务重点[J].学理论,2019(05):68-69.

[2]刘斌志,郑先令.新时代乡村振兴社会工作者专业核心能力的构建与实现[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89-98.

[3]萧子扬,刘清斌,桑萌.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何以可能和何以可为?[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9,18(02):224-232.

[4]刘玉春.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性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J].管理观察,2019(08):115-116.

[5]萧子扬,马恩泽,石震.乡村振兴背景下“清河实验”社会治理思想的再研究(1928—1937)[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70-109.

[6]李芳,孙炳耀,吴结兵,刘修明.乡村振兴实践案例大家谈(一)  “发展提升型乡村社区”社工介入方略[J].中国社会工作,2019(07):12-14.

[7]周蕾.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2-25(008).

[8]吴蓓蓓.论社会工作人才介入乡村振兴战略[J].法制博览,2019(04):293.

[9]汪鸿波,费梅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工作的实践反思及分层互嵌[J].甘肃社会科学,2019(01):179-185.

[10]王浦劬.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03):11-17.

[11]姜晓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4(02):24-28.

[12]何增科.理解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01):11-15.

[13]俞可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前线,2014(01):5-13.

[14]周文彰,肖立勋.十九大报告的政治特色、思想特色和语言特色,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110/c40531-29755716.html

文章来源:http://theory.swchina.org/exchange/2019/0708/343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