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理论前沿理论研究 社会工作对自闭症儿童社交障碍的介入研究

社会工作对自闭症儿童社交障碍的介入研究

问题的提出

自闭症(Autism)又称孤独症,Autism意指“自我”,描述了自闭症患者的突出特征—自我兴趣。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重复[1]。

自闭症儿童对于事物刺激的反应是异常的,他们不能正确地理解别人的话语和行为,也不能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意志和看法,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抑或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出现一些极端、攻击行为,因而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社会化[2]。依据神经多样性, 自闭症不应仅被定义为缺陷;自闭症个体并非主动退缩;且他们没有无缘无缘无故的怪异。神经多样性运动的观点强调,并不是某种身体器官或功能损伤导致了残疾,而是社会不能容纳多样化不同的人,应从神经差异的角度认同及接纳“自闭症”。但是,它仍然倡导社会为自闭症儿童提供适宜的支持性服务,其目的则在于帮助自闭症群体适应社会生活,而不是试图治愈或消除自闭症[3]。

笔者通过在CNKI中搜索关于自闭症的治疗和社会工作介入方面的文献资料发现。目前关于自闭症的干预治疗,多集中于心理、医学和教育方面,使自闭症儿童的心理调适、身体机能等恢复是主要目的。尽管国内关于自闭症儿童的研究可谓是百花齐放,但多数集中于对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研究。

但事实上,自闭症儿童除了需要在身体、心理、教育方面被广泛关注外,如何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加社会融入同样是值得关注的。尽管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在自闭症儿童领域已有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自闭症儿童作为一个有特殊困难的庞大社会群体,社会工作者广泛采用多种方法的综合性干预会使其缺陷得以补偿。

社交障碍

1.1 社交障碍

社交障碍在不同领域的定义各不相同,具体表现为在公共场合或与他人交往中会不由自主的表现出恐惧、自卑、胆怯、自傲、焦虑紧张或害怕等情绪,以致无法与人进行正常的交流与沟通[4]。

1.2自闭症儿童的社交障碍

眼睛蕴涵丰富的非言语刺激信息,从他人的眼睛获得信息在人类的社交中起主要作用,因此不少学者通过用眼动仪测自闭症儿童的眼动指标与正常儿童的差异对其社交障碍的产生机制及干预策略进行探索。

其中,在交流和情感联结中,对直视目光的觉察或目光接触,面部表情识别具有重要意义[5],众多研究者把它们作为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存在社交注意缺陷,具体表现为自闭症儿童面孔捕获的方式和视觉注意保持存在异常;并非被动地忽视面孔以及目光接触而是主动回避面孔眼睛区域,偏好注视身体,因此其面孔识别率低于正常儿童[6]。

江雪纺指出社交注意缺陷是社交障碍的重要表现,且很可能会影响个体未来的社会交流和言语发展。而对社交线索的觉察与有效加工是社交注意的第一步,通过结合眼动追踪技术找到影响他们社交注意的发展的原因之一即自闭症儿童追随提示线索并根据线索对目标物进行加工的能力较弱[7]。

林云强曹漱芹在做自闭症儿童社交定向的眼动研究中发现社交定向的眼动特征表现出正性加工偏好的现象,且这种现象在室内社交场景中表现的尤为明显;研究最终得出自闭症儿童的社交知觉效能相对较低,存在较为明显的社交定向困难[8]。

以上实验都是基于虚拟场景与"证件照"式的面部表情图片得出的结论,但是却忽略了现实世界无时无刻都存在的因素如人数、行为性质、肢体语言以及环境中的非社会性物品等。此外,对正常成年人社会性注意的研究中发现社交场景中的人数和社交活动性质等社交强度会影响其社会性注意的眼动模式,由此启发魏玲等人用真人模特拍摄的社交场景图片进行研究,发现在真实社交场景下的社会性注意模式上自闭症和正常儿童相同,而对人物面孔的注视行为部分自闭症儿童会较正常儿童会受社交强度的影响。

社工干预

由于自闭症儿童没有能力去获取生活技能,与也不具备自力更生的能力,所以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与帮助尤为重要。有不少社工学者为了增强自闭症儿童的社会关注度,对自闭症儿童的展开调查并提出有效的介入方案。

2.1社交增能理论

对自闭症儿童进行社交增能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学者李明慧在其组织的大型自闭症儿童的活动中的目标,在该项研中[9],社工通过展开各种类型的活动来增强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并且通过对自闭症儿童的兴趣发掘以及职业培训,希望能够实现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融合,研究最后提出,要加强自闭症儿童与社会中团体或个体的有效连接。在增能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者应该实现弱势群体的自我增能,所以社交增能过程中在极少程度上实现自我增能,唯有在职业培训方面具有一定有效增能。

2.2个别化方法

武汉某大学对武汉市展开自闭症儿童的现状调查[10]。调查表明自闭症儿童在社会中被了解得较少,尤其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没有系统的治疗方法和理论,社会中的康复组织、家长组织多属于民办,仅仅靠家长是无法支撑对自闭症儿童的支持,所以社会工作者对他们的干预很重要,尤其需要进行个别化的干预。

专业素养是社工个别化介入的要求,社工要能够对自闭症儿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诊断和矫治。在这方面,沈阳市的学者社工就进行过一项研究[11],他们对六名自闭症患儿展开矫治,并且观察分析他们在矫治过程的改变,发现自闭症儿童在行为方面改善较大,但是在社会交往和语言方面并无多大的提升。而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所以在社交障碍的介入中个别化的作用仅仅是依靠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

所以,个别化社工介入方式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提高对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培训,这一点对于其他介入方法来说一样需要加强。

2.3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是指对来自外界的帮助系统[12],在现状调查中已经明确指出[13],自闭症儿童以及其家庭的社会帮助系统十分薄弱。问卷显示,社会个人对自闭症儿童的帮助意愿十分强烈,但是大部分帮助意愿都存在不知道怎么帮助的问题,即对自闭症儿童的了解十分少。各大团体组织也存在各类问题,例如注册难度大、多数在大城市、政府支持少等等一系列问题。除了就业、医疗、教育、与其他社会性保障,社会关注度底成为自闭症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一大问题。

如何加强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在相当一部分研究中有所提及[14][15]。首先是自闭症民办服务机构的改善,在筹措资金、政府支持、志愿者资源获取等方面加强改善[16]。而在康复机构中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到闭症儿童的社交障碍的提升。在机构中在家庭才是自闭症儿童最大的支持体系,自闭症儿童的母亲的压力明显高于正常母亲[17]。而母亲在自闭症儿童的社交问题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自闭症儿童与同辈系统的互动对于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同样有很大帮助[18]。

2.4生态理论视角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环境是错综复杂的,每一个因子都在影响着自闭症儿童的发展。社会工作者先以个案的方式介入家庭中,在微观层面上与案主建立亲密关系之后,给案主提供支持平台让案主能够胜任相应社会角色等[19]。在中观层面上改善案主的从而改善家庭的结构,让家庭能够相互支持,让家庭为自闭症儿童提供良好的服务[20]。在两个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和社工的介入中能够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总结

社会工作者对自闭症儿童的介入方面运用很多的理论模式,但是在社交方面的介入少而又少。每一个研究的理论就是都有可取之处。社交增能理论直接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社交问题组织活动和培训,在活动中对社会交往能力进行增强。个别化手法适合于轻度自闭症儿童,因为个别化疗法所需要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高,对自闭症儿童矫正周期比较长,所耗费的资源也是最多的,当然其效果也是最好的。社会支持理论是结合了社工介入的微观层面个体因素和中观层面的家庭和朋辈群体的因素,在自身与案主建立良好关系的同时,培训母亲以及同辈人群的社交能力,让案主在中观层面上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生态系统理论是从案主的环境入手,通过对案主环境的改变尤其是通过改变案主家庭的结构,让其家庭能够对案主的社交能力产生持续性影响。

自闭症儿童因为病理性原因,社会工作者的干预效果不能够凸显,对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并不显著。尽管在这一方面社会工作者以及在进行干预,但是在使用仪器测量方面重在找出病理性原因,而不总是用于测量干预前后的效果是否显著。如果社会工作者能够通过眼动仪找出自闭症儿童的病理性因素,与发现更加有效的干预方法也是同样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姚春晔. 自闭症儿童康复的社会工作干预[D].苏州大学,2016.

[2]张婉杰. 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3]雷显梅.认识自闭症:缺陷还是差异[J].绥化学院学报,2017,37(04):79-83.

[4]冷云峰. 提升社交障碍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小组社会工作实践[D].长春工业大学,2017.

[5]汪巧玲. 自闭症儿童对视线朝向的加工特点:来自眼动的证据[A]. 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中国心理学会:,2012:1.

[6]张颖. 自闭症儿童对社会化场景的联合注意:眼动检测和注视训练[D].浙江理工大学,2015.

[7]江雪芳. 自闭症儿童对注视线索的加工特点:来自眼动的证据[A]. 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中国心理学会:,2012:1.

[8]林云强,曹漱芹.动态情境任务中自闭症儿童社交定向的眼动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3(09):33-39+70.

[9]李明慧. 社工对自闭症儿童社交增能的介入—对组织“打开星扉星星快行动”系列活动的分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10][13][14]钱云瀚,胡菁,吴勇君.浅析自闭症儿童的关注度以及社工介入的重要性——以2014年武汉自闭症儿童现状调查结果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6,29(02):62-64.

[11]杨晓菡. 自闭症儿童矫治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辽宁大学,2013.

[12][15][17]许新竹.我国自闭症患者及其家属社会支持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2,27(Z1):142-146.

[16]徐爱平,薛鑫.关于中国民办自闭症服务机构改进的探讨[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05):97-98+106.

[18][20]汤素素.“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自闭症的社会工作介入——以学龄儿童高功能自闭症个案为例[J].经济视角(中旬),2011(02):188-189.

[19]陆洋.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孤独症儿童家庭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7.

文章来源:http://theory.swchina.org/research/2019/0603/341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