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案例研究 十佳社工|案例社工助力服务对象康复路上更自信

十佳社工|案例社工助力服务对象康复路上更自信

原标题:社工助力服务对象康复路上更自信——2018年度深圳“十佳”优秀社会工作案例故事(六)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我时刻牢记使命——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爱心传递文明;作为一名精神卫生社工,我始终秉承信念——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2018年7月的一天上午,深圳市龙华区启明星社工服务中心派驻在龙悦居的社区精神卫生社工(简称精防社工)小舒,拨通了一位女性患者的电话号码,然而接听电话的是位男士,当时小舒的心里咯噔了一下:“不会又要拒绝我的访视了吧……”

社工与社区精防医生为服务对象提供居家康复指导

服务对象与家属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填写监护申请

虽然小舒从企业社工转为精防社工只有几个月,但对随访沟通技巧已相当熟练,她预感到这次又没办法发挥自己的特长。谁知,电话那端男士传来温柔又礼貌的回应:“请问您是哪位?”小舒此刻喜悦而又兴奋,向男士介绍了自己的身份:“我是龙悦居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精防社工小舒,请问你是邱一一(化名)的家属刘先生吗?我想回访一下,邱一一目前在家康复是否有按时服用药物……”

就这样,小舒与刘先生在电话里沟通了近10分钟,快结束时,刘先生提出希望小舒能去他家一趟,帮忙做调解。放下电话后,小舒通过工作系统将邱一一的基本资料及既往访视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并联系社区五位一体关爱帮扶小组成员,商榷上门访视的时间。

精防社工小赵到服务对象家中做访视服务

精防社工小赵带领精防团队一起探讨问题

第二天,小舒和龙悦居社康裴医生来到邱一一家中,裴医生对一一的精神状况做了简要评估并教授了一些居家康复的技巧,随后小舒鼓励道:“一一,你很棒哦,把家里打扫的很干净,布置的很温馨,你很体贴老公噢……”简单聊了几分钟后,一一看了看老公刘先生,眼睛里闪着点点泪花,似乎他们用眼神化解了这几天来因为吵架带来的不愉快。后来,在交流中小舒了解到他们希望得到一些政府的补助,来缓解家庭压力,于是小舒约他们下周去社康申办监护人补贴。

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小舒会邀请一一和刘先生一起参加一些由精防社工团队组织开展的精神康复宣传活动。9月的一天,一一满头大汗的跑到小舒的办公室,告诉小舒,自己闯祸了。小舒边安抚焦虑的一一,边说道:“别害怕,我陪你”。随后一一告诉小舒,她瞒着老公分期货款六千多购买了一套减肥产品,买完不久后就联系不到销售员了,她害怕到浑身发抖,每晚无法入睡,情绪也难以控制。

精防社工发挥专业优势到企业园区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启明星驻五联社区精防社工组织开展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小舒听后觉得这件事情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一一的病情复发。于是她联系了社工小赵,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她。在康宁医院从事精神卫生工作7年,其中2年担任精神卫生领域督导工作的小赵,迅速了解了一一的资料,参与到服务中。

对情况进行分析后,小赵与小舒决定协助一一追回购买产品的钱。社工们先是帮助一一清点购买的产品,点算产品费用,继而发挥社工优势,通过多方资源找到了产品负责人,最后与负责人沟通,退回产品,追回款项还清了贷款。这件事情解决后,一一和老公刘先生更加信任社工了,时常会主动向社工沟通一一的精神状态,分享心得。

9月底,一一提出想要找一份新的工作,来帮助自己更好的康复。社工和医生上门对其评估后,觉得她可以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社工先是找到社区残疾人联合会,链接相关的岗位资源,但发现合适的岗位离一一家比较远,于是社工陪着一一在小区周围寻找工作岗位,经过几天的陪伴与支持,一一顺利上岗。在试用期间,一一经常会给社工发一些自己的工作照,照片上的她露出了前所未有的自信笑容。

启明星驻新生社区精防社工组织开展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后来,社工小舒和小赵按照工作流程,隔一段时间就会给一一打电话或去家里回访,了解她的康复情况。值得自豪的是,一一现在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她用她的力量帮助着更多的同伴。

启明星驻新澜社康精防社工在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中向社区居民介绍精神卫生知识

2019年的一天,小舒和小赵收到了刘先生的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现在我爱人虽然还是会有时情绪不稳定,但在社工的帮助下,她有了明显的改变,首先是不再像之前那样抗拒医生、抗拒吃药了,其次她思想认识上也成熟了不少,任性的情况少了很多,自控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看到这些改变,我自己内心很欣慰,我爱人自己的康复信心上也增强了不少。有社工在,我们感觉有个依靠,有份安心。同时我们也很感激政府在这方面的资源投入,对于有些弱势的家庭,在心理层面给予救助是一种雪中送炭……”

案例名称:赋权增能理论在介入精神分裂症患者服务中的运用

案例作者:赵君华  舒本意

推荐机构:深圳市龙华区启明星社工服务中心

本文由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供稿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case/2019/0403/335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