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聚焦声音 代表余雪琴:科学设置社工职级 把人才留住
代表余雪琴:科学设置社工职级 把人才留住
原题: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企业社工余雪琴:科学设置社工职级 把人才留住
“我认为社会工作是应该大力推进的,其实它在各个领域,不管是学校、医院,还是企业、社区,都做了大量工作。”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企业社工余雪琴认为,“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新鲜事物,与社会问题、社会政策的发展相伴随,但在内地起步较晚,社会工作职业化亦起步较晚。”
如今,我国社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国有44万人通过考试取得职业水平评价证书,在全国建立了百万规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开发了31万多个社会工作岗位,成立了7500多家社工服务机构,在社会救助,城乡社区治理,老年人、残障人、儿童服务领域取得积极成效,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中也发挥出积极作用。
“我们做的很多工作,都是预防性的。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报告里也提出,坚持预防为主。我觉得很多事情,我们一定要做在前面,而不是等事情发生了,我们才想办法补救。”对于社工的重要性,余雪琴如此评价。
社会工作人才易达职业“天花板”
在社工人才如此重要且必要的前提下,发展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我们没法留住社工人才,更没法吸引新的人才,这不是一个好的趋势。”余雪琴对此感到十分忧虑。“社工人才职业晋升制度不完善、社工人才流失、行业社会认同度低等问题依然无法遏制。”
作为一名专业社工,余雪琴在平日的工作生活中,发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职业前景不明晰,社会工作人才易达职业“天花板”。社工职业发展路径过短,我国还未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社工职业晋升体系。从上海、广东等发展较快地区社会工作在本行业发展路径来看,专业方面走督导路线,行政方向走总干事路线,可碍于数量限制,职业前景规划不够明晰,社工行业易达“天花板”,缺乏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晋升体系。
社工职业职级划分较为粗糙,专业划分不精细。根据我国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认证,社会工作目前仅实现助理社会工作师、中级社会工作师资格认证,高级社会工作师资格认证已出考核办法还未正式实施,部分城市制定社工职级但执行情况较弱。目前社工职级仅根据社工职业资格等级划分,尚未通过专业领域划分,缺乏较为精细化的分门别类式管理,影响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性和效果。
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低,社工专业人才行业留存率低。在专业重建以来,我国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迅速增加,但尚未出现“桃李芬芳”的局面,高校增设社工专业并大量招收学生,主动报考本专业的较少,毕业生从事对口工作的比例较低,据不完全统计约30%会从事社会工作。由于薪酬、体制、社会认同等方面问题,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低,社工行业人才流失较为严重。
建议科学合理设置岗位、职级和相应的薪酬水平
“社会工作发展虽有10年之久,但仍是一个新兴领域,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余雪琴十分看好社会工作的未来前景,同样的,也针对上述问题现状提出自己的建议,“要科学合理设置岗位、职级和相应的薪酬水平可助推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将精英人才留在社会工作领域。”
建立一套完善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社会工作职业制度体系。在我国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和认定的基础上,以上海、深圳等在社工职业职级上的探索为依托,参考港澳地区等先进经验,建立一套包括社工资格认证、注册管理制度、从业规范制度、薪酬标准指导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等在内的社会工作职业制度体系,为各省市制定和职级体系提供参考依据,疏通社工职业路径,不断优化社会工作行业和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
社会工作专业职级设置纵深化,推动服务精细化。为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者专业技术和职级纵深化发展,建议将社会工作纳入职称评定体系,以国家资格认证(初级、中级、高级)为基础条件,依托社会工作服务领域(青少年、老年人、妇女、禁毒、司法等),制定每个专业领域的职级标准,推动社会工作职级的精细化和专项化,推动服务精细化。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根据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合理的薪酬。根据社会工作职级划分,实行“差异化”购买,推动机构完善职业薪酬体系,支持社工机构服务向专项化、精细化发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民生、社会问题解决方面的活力和专业。
进一步完善高校招生培养制度,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推动高校完善教育体系,重视学生专业价值教育、实践教学和职业教育,提升学生实务能力,正确引导学生合理进行职业选择和规划,减少就业的盲目性。(记者 周冉冉)
责任编辑:段冬蕾
文章来源:http://news.swchina.org/voice/2019/0314/333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