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务探索案例研究 从校园暴力到公益达人,初一少女走回阳光大道
从校园暴力到公益达人,初一少女走回阳光大道
前 言
2018年11月初,福州市好邻居社区服务中心承接福州市妇女联合会“茉莉姐姐”亲子工作室项目。“茉莉姐姐”亲子工作室(以下简称“茉莉姐姐”),旨在帮助鼓楼区检察院涉罪青少年心理干预、其家庭的教育调整,以及为鼓楼区临界青少年心理提供心理成长帮扶服务。2019年1月,一位中职学校的初一少女走入了“茉莉姐姐”心理咨询师的视野。
福州市某中职学校2018级某班新生,在2018年12月底出现校园暴力事件,事件起因如下:
三位女生佳佳、盈盈、琪琪(以上均是化名)兴趣爱好相仿,性格都是活泼开朗,且长相姣好的女生,开学相识后,逐渐走到一起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11月开始,三位女生开始和其他年级的男同学交往密切,被班上同学传言“谈恋爱”,同班男生辉辉(化名)多次向班主任揭发她们“约会”的细节,三位女生均受到了班主任的谈话教育,隔天,三位女生和其他年级一名男同学一起,同时召集了班上其他关系要好的女生,一共10人,在学校午休时间,将辉辉招引至学校一教学楼摄像头死角处,有的学生对辉辉推搡训斥,有的学生用小棍棒敲打辉辉,有的学生旁观助威,并威胁辉辉如果再敢报告老师“给我等着瞧”、“见一次打一次”。
午后,辉辉哭着前来报告班主任自己的遭遇。此案引起校方重视,立即成立专项干预小组处理,小组成员包括安保人员李某、学生处负责人、班主任、分管领导,以及“茉莉姐姐”项目专员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社工师谢颖灵。
学校通知三位女生家长到校进行家校沟通座谈会,座谈会邀请“茉莉姐姐”专员谢颖灵参加,并进行了后续心理干预服务。
经研讨,干预小组针对此次校园暴力恶性事件开展三个部分工作:
1、分析调查:查清事件经过,收集相关证据,对辉辉进行身体检查,没有明显外伤,排除身体伤害隐患,校园暴力包括语言暴力、心理暴力、行为暴力、网络暴力,三位女生行为涉及心理暴力和行为暴力[1],鉴于伤害程度尚且较轻,且是初犯,决定给予三位女生口头道歉、停课10天思过、写检讨书的处分。
2、心理帮扶:由“茉莉姐姐”专家组负责设计与执行。
3、加强管理:清查校园摄像头死角,加装摄像头,对个别女生宿舍进行人员调换,改良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茉莉姐姐”专家组了解校园暴力事件的起因和过程,了解调研涉事青少年的情况,并根据调研情况设计以下帮扶计划。
一调研主要涉事青少年基本情况并确定帮扶对象
三位学生家庭情况:
1.佳佳 独生女,家住福州市鼓楼区,父母均是公司职员,家庭经济情况一般,父亲经常出差不住家。
2.盈盈 独生女,福州市闽侯县人,母亲公职单位人员,父亲情况未知,父母回避调研,由盈盈小姨出面配合家校沟通。
3.琪琪 独生女,家住福州市仓山区,父母在仓山区办工厂共同经营,平时都忙于事业,父亲较为宠爱,不太限制其外出和作息自由,给零花钱比较大方。
三位学生学习情况:
1.佳佳 成绩良好,思维敏捷,开学初各科的学习情况在班上都是领先,半学期后开始出现不遵守课堂纪律、熬夜玩手机、课堂上爱聊天的不良行为,近期的各方面表现差异大,专业课表现不稳定,文化课背诵的内容没完成,显示出疏忽偷懒。
2.盈盈 专业课成绩良好,文化课成绩不好,性格相比其他两位女生较安静,课堂表现一直较为稳定,常常走神、发呆、打瞌睡。
3.琪琪 成绩不好,言行较叛逆,活泼最为外向,上课会有偷看小说、偷玩手机的现象,被多位授课老师批评教育过,课余时间喜欢在校园内闲逛嬉戏,买各种小吃零食,喜欢淘宝,善于结交新朋友,乐于助人。
“茉莉姐姐”专员谢颖灵老师对三位女生进行了一对一面谈,发现佳佳处在青春叛逆期,对异性充满好奇,近期为了增加和学长的接触机会,对家人常常撒谎,和母亲频繁吵架,对关于父亲的话题淡漠且回避。父亲陪伴长期不足。
盈盈个性较老实,常常被同学引导参与一些活动,有好奇心,在和同学们一起玩耍的过程中没有什么个人主见和判断力,有盲从心理,心思相对纯净。
琪琪从小缺乏父母陪伴,父亲溺爱,从小给零花钱比较大方,琪琪心思多变,习惯自由,渴望得到关注,漠视权威,经常有出其不意的行为,爱说粗话,近期找父亲谈心的主动性减少,跟父亲多要钱买化妆品,开始每天化妆整理发型,并常常煽动其他女生化妆打扮。
根据“茉莉姐姐”亲子工作室项目设定,佳佳的家庭情况和个人表现变化情况最符合受助条件,且佳佳母亲得知事发后多次主动打电话给班主任和谢颖灵老师,希望老师们多多给予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主动求助的意向最强烈。最终确定佳佳为“茉莉姐姐”心理帮扶对象。
二设计心理帮扶计划
1.个案层面 与佳佳面谈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后续一对一咨询的方式、频率,不定期了解佳佳的心理和思想状态,收集佳佳的需求反馈,根据需求进行服务调整。
2.家庭层面 与家长面谈,进行家庭教育评估,收集家庭基本情况,根据基本情况进行家庭关系、亲子关系、邻里关系、家庭发展规划、教育指导等方面择重进行干预咨询。
3.学校层面 在佳佳所在班级开展防校园暴力课、青春期两性交往课,并在服务结束时组织涉事班级的若干学生(包含涉事学生和非涉事学生)组成朋辈小组,进行心理小组访谈,了解同学之间近期交往情况,评估校园暴力事件矛盾是否完全化解,人际冲突。
图1.谢颖灵老师在发生校园暴力事件所在班级
开展反校园暴力课
图2.谢颖灵老师在发生校园暴力事件所在班级
开展青春期两性交往课
图3.谢颖灵老师开展朋辈小组心理访谈
4.社会层面 和佳佳家人共同协商,选取公益活动让佳佳参加,时间安排如下:
三干预效果小结
图4.个案、家庭层面和社会层面干预服务进程
由干预服务进展图可得,个案、家庭层面的咨询频率逐渐降低,这是由于亲子关系改良后,心理干预渐退,让案主在家庭单元中发挥内部自我调节的功能。
2018年1月4日谢颖灵老师带佳佳去福州市东升街道,参与助老公益服务2小时: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的“黄手环行动”,佳佳接待了22位老人,撰写了参与活动的心得,当天回家后主动和妈妈聊天,心情愉悦,佳佳母亲告诉谢老师“孩子说很喜欢这样的活动,很久没看到她在家心情这么好了”。
图5.佳佳(化名)妈妈反馈
图6.佳佳(化名)反馈
2018年1月10日,“茉莉姐姐”项目官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谢文瑾老师,带着佳佳参加福州市福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社区老人们表演个人才艺,赢得了老人们的夸奖,佳佳也和老人交流谈心,倾听老人们聊照顾儿孙的点点滴滴,佳佳之后对文瑾老师说“长辈对子女真是操碎了心,以前我都没感觉到”。
这次之后,佳佳开始主动要求参加公益活动,并且和妈妈商量自己的业余生活,每周参加一次公益活动,且要带上好朋友一起参加,这点引起了佳佳妈妈的焦虑,担心又和原来出事的同学走太近,被继续“带坏”,不思进取。谢颖灵老师和佳佳妈妈进行了交流沟通,最后妈妈选择信任并支持女儿。
佳佳回到学校后,向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公益活动体验,邀请同学们一起参加活动,在1月26日、2月2日,佳佳分别带几位同学参加了社区健脑手指操公益服务、旧衣捐赠公益服务,同行的同学包括当时校园暴力事件的参与者。
经过这2个月的心理帮扶,佳佳经常和要好的同学商量,利用假期一起去参加哪些活动、哪种类型的活动有意义等。友谊升华,且佳佳的领导能力得到了发挥。
四“茉莉姐姐”专家组对本次校园暴力事件心理帮扶工作进行解析与反思
1 父亲陪伴缺失对女儿性格塑造的影响
异性家长的引导作用对青少年个性成长有明显影响,父亲对孩子个性塑造有关键作用,母亲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影响至关重要[2]。
佳佳和琪琪都是长期缺乏父亲的陪伴,琪琪进入青春期,出现退行的心理状态,面对父亲的要求,为了留住父亲的宠爱,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孩子气、任性,固着在儿童时期的依赖性。进入青春期后交际和自由度增加,获得其他异性的关注的机会大大增加,父亲在女儿进入青春期阶段的关注、陪伴、引导不足,很容易使女儿在青春期因为好奇和缺乏自律,发生偏差行为,衍生出对自己或同伴的伤害事件。父亲陪伴对女儿青春期影响具体的关联因素有待进一步考证。
建议福州市妇联摸底辖区内学校父职缺失家庭和离异后母女生活的家庭,进行父职缺失的家庭教育指导,开展家风家训宣导的时候,增加呼吁“父职陪伴”。
2 朋辈交往对青少年价值观成型有重要作用
根据与盈盈面谈,以及多次与盈盈接触的情况,谢老师观察到,盈盈家教较严,对盈盈的各方面都保护得很好,以至于盈盈对外界互动经验少,缺乏主见。盈盈进入该学校过上了寄宿生活,生活从“听爸爸妈妈的”转移成“听朋友的”,朋友的类型成了影响盈盈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盈盈家长需要加强对盈盈的择友观教育,孩子不是“乖”、“懂事”就不会“变坏”。工青妇组织为青少年创设假日营、夏令营等业余成长环境时,应当增加青少年择友教育的指导,帮助青少年树立自信有主见、真诚待人、注重品行的交友价值观。
3 家庭教育修正在初中时是关键期
根据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孩子从婴儿到青春期,经历了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期[3],前三个阶段教养出现的性格、心理问题在潜伏期进入一个酝酿、变化,在生殖器期阶段爆发。潜伏期是7岁到青春期前期,正好是小学到初中阶段,初中时,青少年行为习惯方面爆发出的问题,正是向家长、学校敲响了警钟,预示着青少年长期潜伏着一些心理问题或品行弊端。
这个时候是上下衔接的关键时期,此时进行家庭教育修正,一方面,家长尚在青壮年,有良好的威严和管教力,另一方面,能把问题控制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避免心理问题泛化或恶化、行为习惯固化,重视初中阶段家庭教育修正的家庭,往往亲子能够在心理层面共同成长,一起学习科学的沟通方式和自我情绪管理能力,为日后步入青年阶段应对各方面困难打下基础。
而为什么有的青少年青春期叛逆明显甚至经常和父母有激烈的冲突,有的青少年的青春期比较温和可控?
根据中美家庭教育的对比[4],就正常的家庭氛围中,美式教育内容非常广泛,父母重视孩子的全面学习,在儿童处于“潜伏期”阶段充分进行户外运动、玩各种各样有趣的运动游戏,积极帮助孩子扩大文化观,父母本身常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或者借书,和孩子一块和书待在一起,培养孩子体验各类兴趣喜好,把定期参加社区活动和公益服务作为生活常规。国内称之为“素质教育”。而中国依然普遍存在较强的“升学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对价值观反思、社交能力提升、文化热爱有重要促进作用,“升学教育”容易沉淀出嫉妒、功利、自私、竞争欲、兴趣狭窄、社交淡漠等秉性。生活多样性体验多、价值观自信、热爱民族文化的儿童成长到青春期,与人互动就有较为客观的自我评价,相反,则容易因掩盖无知或因虚荣乐衷于表现而引起叛逆。
许多家庭氛围开放平等的中国家庭,从小注重给孩子宽松、尊重、体验丰富的成长环境,孩子在青春期显得比同龄孩子理智、温和。
家庭教育沉淀几年后在初中阶段交出“质检卷”,家长应及时查缺补漏。
4 教育部门针对中学生校园暴力的基础教育引导函待提升
教育部在2017年5月4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并指出,受各种因素影响,学校安全工作还存在相关制度不完善、不配套,预防风险、处理事故的机制不健全、意识和能力不强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安全工作,要建立科学系统、切实有效的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营造良好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集中解决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校园安全问题。
至今,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中学生反校园暴力主题教育准则,反校园暴力教育仍由社会组织和工青妇组织推行。教育部门推出相关教育教学标准的工作函待解决。
5 社会媒介需高度重视自己对青少年的暴力引导作用,践行反暴力教育责任
北师大教授班建武在其著作《媒介时代的学生公民素养及其教育》中讲到:当前媒介以成为人的感官本身,它改变了人们的兴趣结构。陕西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吴翠珍在《媒体素养:地球村的公民教育核心》著作中提到:“从目前的媒介实践来看,现代媒体所具有的门槛低、范围广的优势,对公民的民主实践和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媒介在社会中无所不在,已经无法与教育分离,教育与媒介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的两大社会动力。”因此,媒介扮演者中学生健康人格培养者的重要角色。
对于媒介暴力的研究,有关学者认为,媒介暴力分为两种,一种为显性暴力,另一种为隐性暴力。显性暴力主要指暴力、家庭暴力等真实暴力在媒介中的报道,或在娱乐节目中的反映。而隐性暴力则指暴力行为在媒体中的合理化,这种类型的暴力主要出现在娱乐节目中,主要形式有体育、卡通、游戏、图像暴力等,由于人们习以为常或以宣泄情感为由忽略了它的影响[5]。
因此,媒体对暴力事件报道要把握好分寸,对待细节的描述可以省略或者尽量少描写,把着墨点放在事情的起因、处理和结果上,注重引发人们的思考,注意事件的连续报道,尤其是对施暴者进行惩罚的报道。
参考文献:
[1]参考自梁丽琨,《我国中学校园暴力的现状及其预防对策》,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6月
[2]参考自李亚杰,《当代家长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10月
[3]参考自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林尘,张唤民,陈伟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5月
[4]参考自《内肛科技》杂志2010年第9期,《中国和美国的家庭教育比较研究》,王丽(译)
[5]摘自贾碧峰、雷黎萍、贾媛、杜向涛,《媒介暴力的表现形式及其类型》,2007年3月
作者简介
谢颖灵,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三级婚姻家庭咨询师,社工助理师,国家中级亲子沟通培训师,国家中级育婴师,持有高中教师资格证。曾任共青团福建省委员会福建省12355青少年服务台青少年事务项目组长、心理咨询师,现社会职务有: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训指导教师、福州市台江区好邻居社区服务中心项目运营,曾获省级“优秀共青团员”称号,省级“优秀心理咨询师”称号。
工作支持:
福建省春雨济困扶贫公益事业发展中心
福州市鼓楼区问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段冬蕾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case/2019/0228/332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