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行业社工社区 235 个社区社会工作室打造基层社会服务新方式

235 个社区社会工作室打造基层社会服务新方式

城乡社区是居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 也是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北京市昌平区将社会工作融入基层民生服务和社区治理创新,235 个社区已实现社区社会工作室全覆盖。

用专业服务促进社区发展

“社区工作涵盖多项业务,涉及党建、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14 大类146 项工作。社区工作者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直接承担者,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社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社区工作者的业务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昌平区沙河镇保利罗兰香谷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黄玮感触颇深。

她所在的社区是2011 年由北京保利地产投资建设的住宅小区, 辖区常住人口1.2 万人,人户分离严重,是伴随城市化进程建立起的典型新型社区。黄玮敏锐地感知到解决辖区居民共同关注的社区问题,将会增强社区凝聚力,打破陌生社区的格局。作为社区社会工作室负责人的她,带领社区居委会探索地区发展模式在社区建设中的实施。保利社区的水环境是居民普遍关心的问题,于是她多次组织居民召开讨论会,探析该问题的严重性和对周边居民的影响范围。同时积极发挥社会工作政策倡导者的角色,在人大会议上提出了彻底治理沙河水系的建议。区水务局积极回应,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治理举措。这次治水给黄玮带来了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服务社区的甜头。在她带动下,多年来京包铁路沿线的居民出行安全隐患及环境整治问题也得以解决。

“在基层社区打造社会工作室, 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开展服务,很多问题得到预防和解决,居民满意度不断提升,也让社区居委会工作越来越轻松,越来越有干劲。”与黄玮同样尝到甜头的是来自城北街道昌园社区的孟春立,该社区位于昌平城区繁华中心区,辖区内鑫隆市场及周边地区是市级重点挂账清理整顿地区。孟春立尝试创新开展工作,建立物业公司、业委会和社区居委会三方例会工作制度,每月定期开会研究社区问题, 社区社会工作室促进协商议事,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据介绍,社区社会工作室的打造,不仅用专业服务促进了社区建设和发展,而且加大了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在一次国家重要会议召开前夕,一位老师傅气冲冲地到霍营街道紫金新干线社区居委会反映情况,情绪非常激动,说出了不少不利于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话。社区社会工作室负责人王春菊当时做的就是耐心倾听,不打断对方。待老师傅把不满都讲出来、情绪发泄完了,她再亮明观点、解释说明。老师傅临走时撂下一句话:“就冲你今儿这态度,我有多大委屈,也不会给社区、给你们找麻烦了。” 这句话让王春菊深受感动。社区里有因病致困的居民、社区矫正人员, 王春菊也积极发动社区“两委”成员、社区居民进行探访,并引导他们参与社区活动,给予关注和支持,为他们顺利渡过难关营造温暖的社区环境。

目前,昌平区235 个社区均通过引入社会工作方法和专业技巧服务于社区建设和发展,直接面向居民群众提供社区矫正、矛盾调处、心理咨询、社区养老等服务。

社区社会工作室的服务模式

从2016 年10月到2018 年年底, 昌平区从在回龙观镇设立试点进行初探社会工作室的建设,到如今235 个社区社会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实现全覆盖。在这期间,昌平区民政局编制了《昌平区城镇社区建立社会工作室工作手册》,社区社会工作者自此有了“工具书”。

据了解,每个工作室的成立需要在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在社区居委会的实施和监督指导下,按照“1+2+5+N”的组织构架严格人员配备,即社区社会工作者至少1 名( 取得社会工作师或助理社会工作师证书),2 名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学生或聘用的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5 名,N 为社区内社会组织负责人。

“我们要求社区社会工作室一方面要发挥专业作用,使之成为社区信息交流沟通的平台,将居民反映的需求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加以解决,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 社会工作室要将居民的个性化需求加以分类梳理,设计成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引导专业社工机构参与社区建设,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需求,为项目化运作提供依据。” 昌平区民政局社会工作人才服务中心主任李永安介绍。

具体言之,社区社会工作室通过交流座谈会、个案服务、“民情观察员”反映社情民意等方式, 搜集汇总社区居民民意,并及时做好分类梳理,向社区“两委”汇报。社区“两委”根据社会工作室的意见建议,对一些能解决的问题或事项马上解决;对一些具有普遍性且广大居民期盼尽快解决的事项,由社会工作室按照社区公益事业或“三社联动”项目的相关要求负责前期调研、设计成服务项目,再上报乡镇(街道),为实施项目化的运作提供依据。通过项目化管理的方式,逐步实现由社区“两委”成员直接提供服务向由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转变,承接社区减负的部分任务。

“我们还为每个工作室制定了一本档案手册,进行跟踪、评估, 要求社区社会工作室从调研需求, 到有针对性地制订、执行帮扶计划,每个步骤都应有详细的记录。” 李永安说。

促进社区工作专业化

社区服务要有效开展,离不开社会工作人才的保障。一直以来, 昌平区在培养社会工作人才方面十分重视,出台相关补助政策,鼓励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据悉,社区工作者专业技术等级工资共分四级十二档,与其取得的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挂钩。获得国家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的, 起点专业技术等级工资分别为200 元、300 元、540 元。在社区连续工作满3年、6 年、9 年及以上且各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等次,同时尚未取得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社区工作者,分别享受社会工作员三档、二档、一档工资,起点专业技术等级工资为120 元。

张子明是南口镇水厂路社区居委会副主任,2013 年考取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成为社区社会工作室负责人,他特别重视将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根植于新形势下社区群众工作的实践探索。日常工作中,他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能力,组织党员、社区志愿者、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在社区党支部指导下,由社区社会工作室孵化成立的“亲情365 党员志愿服务队”,让社区居民在一年的365 天, 每天都能得到帮助与服务,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昌平区现有持证社会工作者962 人,像张子明一样工作在社区一线的持证社区工作者就有450 余人。王堃于2012 年考取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通过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她深刻体会到运用社会工作理念、方法开展社区工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2015 年当选为龙城社区居委会主任后,她就对新班子组建提出“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的要求。她积极动员大家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意在通过学习,尽快了解社区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工作方法。目前, 龙城社区居委会7 位成员全部取得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成为昌平区首个全员持证的社区。她希望依托社区社会工作室,运用社会工作助人自助、增强权能的理论, 孵化更多、更专业的社区社会组织, 承接社会服务项目,为更多的居民提供专业服务。

“实践中,社区社会工作室运营得好不好,关键看社区书记或主任的重视程度,自己有无带头考证。我们看到社区社会工作室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后,不但有效推进了社区社会工作的开展, 而且使社区工作者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得到进一步提升。这对全区发展壮大社工人才队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效促进了社区工作专业化、社区干部社工化。”李永安表示。同时他也有隐忧,社区工作人员少,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交叉任职,最少的社区有5人, 最多的有9 人。目前社区社会工作室大多是社区原来工作岗位上的持证社区工作者兼职嵌入,专人专职负责付之阙如。

“能不能确保社区社会工作室持续有效运营还取决于采用哪一种方式: 社区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服务或直接聘用社会工作者来专职运营社区社会工作室;抑或是社区原来工作岗位进行优化,专人专职专岗来负责。”李永安表示还有一段路要探索,他期待社区社会工作室做好普惠性服务,和专门领域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携手合作, 共同夯实基层社会服务基础。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socialwork/community/2019/0227/332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