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公益园区社工桥 “社工桥”:立竿见影的造血扶贫

“社工桥”:立竿见影的造血扶贫

1月12日,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几十名来京工作近四个月的宁夏、青海等地务工青年度过了美好的一天,新年联欢大会在大家的笑语声中结束。一座非同寻常的“社工桥”,令这些淳朴的农村青年从西北乡村,一步跨到了首都北京。

“协会今年将在‘社工桥’就业扶贫项目上大做文章,从几个试点地方向整个西部贫困地区推广。”作为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副秘书长,按照协会关于“社工桥”活动的总体要求,周立中参加了新年联欢会。他去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为协会启动的“社工桥”项目奔忙——考察、调研以及在试点地区实践。

近半年下来,周立中掌握了项目的第一手资料。在他眼中,将项目大力推广,尚存在贫困地区人们观念落后、务工人员人身安全保障及单位的接收意愿等不可预料的难题,不过,他依然很有信心:“在民政部及协会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项目肯定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毕竟,这个项目已有了令人看好的前奏曲。过去的四个月里,在协会领导的指导下,他和他的同事为三个试点地区的四批务工人员圆满解决了就业问题,累计有160多人来京。如今,这一举措在试点地区及其周边、企业界获得了巨大的反响。

中国社工协会徐瑞新会长在接受宁夏电视台专访时指出,作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牵线搭桥。“社工桥”的本质和意义也在这里。

调 研

在周立中的记忆中,最早接触就业扶贫项目是在2006年7月。

当时,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的一次高层研讨会上,为了更好地开展社会公益事业,整合协会资源,协会领导作出决定,将下属的社会公益工作委员会旗下的“勤工助学工程”和扶贫开发基金管理委员会旗下的“扶贫关爱工程”,整合成“社工桥”就业扶贫项目。

周立中接受任务之后,当即率队考察,30天内两次前往宁夏、青海的贫困地区。固原市彭阳县给周和其同事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由于经济比较落后,人们生活水平很低。通过与当地领导商议,“社工桥”就业扶贫项目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彭阳县成为三个试点地之一。另外两个试点地是青海的大通县和湟中县。

搭 “桥”

就在敲定彭阳县作为试点之后,项目组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由于观念落后和信息不发达,当地人们不愿意出来务工。

为此,彭阳县政府专门下达文件,领导们亲自到各个乡村做思想动员,终于,陆陆续续有人报名了。

2006年9月15日,第一批来京就业的贫困家庭子女共38人到达西客站,协会派人专程迎接。据了解,这批工人全部来自宁夏彭阳县,都是高中或中专应届毕业生,当天顺利通过接收单位的体检和面试,经过岗前培训,其中有32人在冠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就业,6人到北京邮政干线局工作。

一座“社工桥”,牵动众人心。记者从“社工桥”扶贫项目组委会获知,在这批工人来京之前,宁夏有关部门也做了不少工作。民政厅副厅长蒋志平曾两次到彭阳县督促落实“社工桥”项目。为解决贫困学生出行难的问题,彭阳县民政局长尹聚仁表示,由民政局一次性拨专款解决首批工人路上的食宿问题,并选派两位中层干部带队,以便这批工人顺利到达北京。另外,来自青海省大通、湟中两县的第二批“社工桥”扶贫项目就业扶贫对象也随后到京。

转 变

“能够来北京工作、走进人民大会堂看演出、接受媒体的采访,这些是我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王玉珠在给当地县委回信时十分感慨。她是通过“社工桥”进京务工的人员之一。在北京工作期间,受中国社会工作协会邀请,她作为务工代表观看了“爱心2008—中国有我”大型公益晚会,还成为许多媒体的采访对象。

据了解,今年23岁的王玉珠家住宁夏彭阳县刘河村,家中有六口人,父母仅有的3亩地一年到头收成十分有限。为了供王玉珠的三个妹妹上学,父母已贷款2万多元,生活十分困难。自从到京参加工作后,她每个月都有1千多元的收入,极大地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

与王玉珠同乡的李瑞雪也是通过“社工桥”来京的就业人员。她父母得知女儿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后,感到非常欣慰,在接受宁夏电视台采访时激动不已,“我们女儿在北京打工,她的月收入比我们全家一年都高,第一个月给我寄来1千块钱,我很高兴,我给她说,你好好给咱们干。”

当员工拿到第一个月工资的时候,便开始给家里写信、汇钱,这在那些贫困地区激起了极大反响。不少贫困家庭全家一年的现金收入只有600元左右,有的人家每年拖家带口地去新疆摘棉花,也只能增收现金2000元左右。而现在来京就业的高中或中专毕业生,除了吃住之外,一个月最少能拿到748元,最多可拿到1380元。如此明显的经济收益让很多不愿意来京就业的贫困家庭子女略有些后悔。很快,在接下来的第三批、第四批报名中,报名者非常踊跃。

记者了解到,西北一些市县近期也主动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联系,希望参与到“社工桥”就业扶贫项目中来。

护 “桥”

“这项工作不是很容易开展,我们需要稳步朝前发展。”周在新搬的办公室里对记者说,由于这些年轻人来自贫困地区,刚一融入大城市,很可能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问题。作为“社工桥”的“搭桥人”,社工协会还得对这些年轻人的人身安全以及他们与家里的联系情况负责。因为有些员工每月给家里寄去1000元,有些员工只给家里寄去300元,如此大的悬殊会让这些员工的家长担心。

为了保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管委会、工会和“社工桥”组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务工人员通过选举成立了工会,帮助务工人员维权。不仅如此,在安排工作时,组织者们还与专业派遣公司合作,保障整个流程的正规化,合理化。

除此之外,2006年12月5日,“社工桥”组织委员会举办了一场向扶贫对象捐赠衣物的活动。社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蓬奇、副秘书长周立中等亲自过问贫困家庭孩子在北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对此十分关切。赵蓬奇表示,我国偏远地区的贫困现状是由于历史、环境等诸多因素造成的,当地居民单靠自身努力很难脱贫致富,需要政府和社会方方面面献出爱心。

前 景

“社工桥”项目开展几个月来,来京的员工们分别被派到冠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市邮政干线局、贝尔罗斯、北京奔驰等中外企业接受岗前培训,合格后上岗工作。

“我们联系的就业单位都是大公司,能够保障员工长期稳定工作的单位。”周立中介绍说,最近,一家大企业北京分公司计划要在山东开设一个分厂,需要招聘大量员工,在获知协会的“社工桥”扶贫项目之后,主动与项目组联系,表示愿意成为接收单位。

作为“社工桥”扶贫项目组委会单位会员,北京恒成立业人力资源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崔艳梅介绍,通过3至5年的扶贫就业帮助,来京就业的年轻员工不仅有了一定收入,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先进理念,当他们把这些先进经验带回当地,5到10年就可以打开一片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据了解,除了就业扶贫之外,“社工桥”扶贫项目还包括勤工俭学、免费教育及复转军人培训就业等内容。“社工桥”扶贫项目的终极目标,是在全国592个扶贫工作重点县和发达地区之间架设扶贫之桥、合作之桥、共同发展之桥。

周立中告诉记者,这是一种从直接资助到授予生存方式的转变,由输血变为造血,采用“授人以渔”的方式,以教育扶贫和就业扶贫的方法,从根源上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救助一个孩子,解脱一个家庭,带动周围建设,促进社会和谐。”赵蓬奇会长表示,与贫困家庭病残儿童救助等协会其他项目一样,搭建“社工桥”的深意也正在于此。

文章来源:http://welfare.swchina.org/bridge/2013/1227/33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