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务探索案例研究 先天性智力障碍儿童 社会工作服务案例分享
先天性智力障碍儿童 社会工作服务案例分享
据估计,全世界约有1.5亿智力低下患者。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国对智力问题已倍加关注。智力低下不但是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一类世界性疾患,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有关研究者们对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的因素之探讨也日益深入。
案例分享
在特殊教育机构调研期间,接触到了一位奶奶,她大约65岁左右,目前一个人带着自己的孙子从乡下到市里租房子看病并同时让孙子接受特殊教育。
孩子的基本情况:10岁,先天性智力障碍,发育迟缓。
孙子是由奶奶亲手带大的,谈及孙儿的成长,奶奶不禁潸然泪下,儿子一个人要打两份工,一个月收入大约在6000元左右,要供养全家6口人(自己及自己的丈夫,儿媳,儿媳的父母以及患病的孩子),儿媳因为孩子现状一直想要再生一胎,无奈天公不作美,怀孕了,又因为是宫外孕以流产告终,目前,自己一个人带着孙儿来市里看病上学。
就上学来说,一个月的学费就要3200,加上自己和孙儿的生活费,家中以务农为生,经济实在困难,她说,自己舍下老脸去“讨要”,一封封申请信寄往省市残联等机构,说明情况,期望可以得到物质帮助,走访可能的各个部门,去寻找经济支援,虽反响不多,但也是有的,过程是艰难的,杯水车薪总胜过没有,少的有300元,多则5000元,谈起最大数额的5000元,奶奶一脸的感激,并不住夸赞那个理事人有多好。
谈及孩子教育,奶奶说,自己曾多次恳求普通小学校长,希望能让孩子随班就读,但那些校长要么避而不见,要么严词拒绝,无奈放弃;自己在家也教不了孩子什么,无非是一些再基本不过的自理能力罢了,不过让她很开心的是,在自己的教导下,孩子可以自己刷牙洗脸,扫地擦桌,甚至还能在自己的指导下煮鸡蛋,虽然做的不尽如人意,但每天进步一点点,自己就很开心了,想着自己哪天不在了,孩子至少能吃到嘴里……
孩子喜欢乒乓球,奶奶说自己在家专门搭了个桌子,买了一桶乒乓球和一个球拍让孩子自己在家玩,因为智力和语言障碍,村里同龄的孩子对孙儿持有歧视和不屑的态度,故同伴群体支持几乎没有,想着来特教机构至少可以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们玩和交流,孩子也能开心些。
至于家庭对外社交,及社会支持系统,奶奶告诉我:“亲戚邻居对我们的情况表示理解,总是看我们可怜,有时也给予我们一些经济支持,我也总是跟他们谈及我的辛苦和孩子的病情。”
当我试着问及“融合教育”时,奶奶对此有一定了解,这一点是让我欣喜和惊讶的,她表示如果一定的经济基础是很乐意让孩子接受融合教育的,此外,奶奶甚至还说了自己对于“融合教育”的看法,可以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让孩子接受差异性;但是就目前来看融合教育过于形式化等
从优势视角来看此案例:
(1)孩子虽然患病,但是在亲人的教导下有提高的表现,生活自理能力是可以提高的;
(2)孩子虽然患病,奶奶的不离不弃,家人对孩子的教育的支持和重视程度是有目共睹的;
(3)虽然社会支持中,相关部门支持力度不够,但是还是有机构给予了相关支持,如,省市残联。
但,这其中也不乏各种不足和问题:
孩子患病,父母对孩子基本只是出于道义上的物质支持,情感支持缺乏,孩子基本处于留守状态,对于孩子文化性情的发展体现出一种放任性;
同伴群体的歧视和不理解,社会情感支持系统的不完善,奶奶作为孩子最主要的监护人,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有太多的无可奈何;
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作为不积极,相关政策不完善,对于特殊儿童家庭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支持缺乏,且有较大随意性,教育机构存在歧视和漠视态度等。
责任编辑:张燕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case/2018/1031/325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