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理论前沿学术文献 社会工作:党的建设与党的群众工作新联结

社会工作:党的建设与党的群众工作新联结

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直到当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党的建设。自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的谈话、讲话中都一再强调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开创了新的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道路。

在党的奋斗纲领与历史使命上,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在党的根本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立场是党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在党的作风建设上,其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毛泽东同志在这个问题上曾经明确指出,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20年代,毛泽东同志以十分清晰的笔调明确了红军存在价值即动员组织群众,进一步阐明红军如何动员与组织群众就是要关心群众的生活,满足群众所需。换句话说,群众之所需即党之所需,群众之所急即党之所急。时刻把群众的需求、利益放在核心位置,才能保证党的发展道路不偏向,保证党在发展道路上永葆青春!从这个角度上说,保证群众的核心利益是党的建设在作风建设上的具体要求和本质属性,而群众工作路线是满足这一具体要求,体现本质属性的 重要手段与方法。

进入新的时期,伴随着党的基层政权社区居委会工作的发展,伴随着民生工作的进一步推进,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职业逐步进入了社会大众的视野。无论我们从哪个角度去定义社会工作,对于社会工作而言,满足服务对象需求,运用专业方法和手段开展服务,以提高个人、社区、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是社会工作最重要的目的或目标。在社会工作作为专业、职业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看见了其作为专业、职业在民生工作、社会服务提供方面的优势,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把社会工作和群众工作进行联结。因为长期以来,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其服务民生、联系群众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就是群众工作。那么我们需要回答在新的时期,党的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各自的位置在哪里?是合作关系,共融关系,或是其他什么关系?

作为执政党的立足之本,发展之重要本质属性,群众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有讨论空间的。

因此,只有在这样的一种视角下去讨论社会工作与群众工作的联结。无论是群众工作,还是社会工作,都在强调“需要的满足”,强调社会福利水平的整体提高,说白了都是追求“过上好日子”。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者之间没有本质差异,这为二者的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群众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对于如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入到新时期以来比较困难。所谓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丑恶现象层出不穷。党中央一而再而三的提出要求,做出具体布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中央的精神还有较大的距离。

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去看,群众工作要求党的干部去关心群众疾苦,满足群众之所需,那么党的干部谁来关心,他们的生活疾苦谁来关心,尤其是党的基层干部。作为群众,我们从关注个体到关注群体,同样,党的干部也是个体,我们也需要看到党的作风建设是下沉到每个党员个体,进而实现整体提升党员群体、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群众意识。但是,作为个体来讲,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一样,作为一个只有城市生活经历的党员干部,去关心农村的农民生活,没有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生活经验积累,是没办法产生联结的。而现在,建立坚实的党群关系、扎实的群众基础,又需要我们能够快速的具有这样的体验并能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那么有没有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是:有的。依靠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其理论与发展实践强调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强调对他人的同理心。前者比较容易理解,后者则是在感同身受他人经历的过程中,联结方法与资源,为他人提供帮助,以实现他人的“增能”即对社会、个人生活的重新适应。这是印刻在每个社会工作专业人的骨髓里的理念。试想一下,如果我们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开展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与群众联系紧密的党员干部的社会工作教育,在理念、价值观、方法手段运用,并配合党史教育,群众工作教育,那么对于快速建立起群众工作意识,弥补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生活经历不同所导致的鸿沟、消融彼此理解沟通的困难是大有裨益的。所以在当下,社会工作与群众工作其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在二者都在为群众开展社会服务的同时,社会工作对于进一步培养广大党员干部的群众意识,丰富群众工作方法与手段具有引领性和理论的指导意义。

在这里我只是抛砖引玉,期待更多的专业有识之士加入到党建、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架构讨论中来。在新的时期,社会工作专业与党的理论进行对话是必须面对的一项课题。

作者:哈曼 , 南京市玄武区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会会长、党支部书记、南京市玄武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创办人、理事长。原民政部培训中心/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专任讲师、社会工作师

文章来源:http://theory.swchina.org/doc/2018/0927/322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