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理论前沿业内交流 业内交流|如何突破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困境

业内交流|如何突破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困境

医务社工人才的缺乏和专业能力的不足,导致了医院对是否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充满了质疑和犹豫,而医院对医务社工的低认可度又导致了对医务社工的需求冷淡,进而导致了人才的流失和培养机制的缺失。如此,形成了医院认可度越低医务社工专业人才越缺乏,专业人才越缺乏医院认可度越低的恶性循环。如何打破这个循环?

一是从医院入手,这需要政府层面的政策推动,将医务社工纳入医院评级。当然,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细致的顶层设计和进行试点推升。二是从培育专业人才入手,这是社会组织可以做到的。但如果社会组织培养了一批现阶段无法找到工作的医务社工,这对社会组织又将是巨大的负担。怎样解决这个两难的问题?成都市慈善总会秘书长荣道清认为:“目前,医务社工主要可从专业社工加强医学知识或有医学背景的人加强社工知识转型而来。现有社区社工和医务社工在服务上其实有很多可结合点,是可以相互合作,逐渐转型的。”

在某种程度上,社区社工和医务社工具有共同的服务对象和工作方法,社区中的病人需要到医院治疗,治疗完成后又必然要回到社区,如何让病人在社区和医院都能得到专业的服务,并保持无缝衔接,医务社工和社区社工需要共同合作。

社区社工在居民从社区到医院阶段所扮演的角色。社区社工,尤其是做儿童和老年人服务的社工,经常会遇到案主身体发生疾病的情况,这个时候社工会建议案主就医。但以失独老人群体为例,多数老人在看病期间无人照顾,有的还由于经济拮据,不愿积极配合治疗。由于没有医务社工去了解老人的社会、心理状况,医生会认为患者单方面不配合治疗,就医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纠纷。

可以看出,在案主从社区到医院这个过程中,社区社工将患者的社会、心理状况等信息传递给医生,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也能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而这也是医务社工的主要工作之一。当案主与医院发生纠纷时,社区社工也可以利用对案主的了解,在缓和甚至解决纠纷中发挥重要作用,避免医患冲突。

社区社工在病人从医院到社区阶段所扮演的角色。病人从医院回归社区后的服务是医务社工的职责之一,而病人一旦回到社区,社区社工也有职责为他们提供服务。但我国目前的现状却是病人在出院后很难得到专业社工服务,一方面是因为医院内部医务社工数量较少,无法将服务延伸至社区;另一方面是因为社区社工医学基础知识欠缺,难以开展服务。据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理事与医务社会工作分会联络人陈志英介绍:“在香港,有病人离院计划,病人出院回到社区的同时便有社工为他们提供服务。”在内地目前的现状下,如果医务社工能利用自己的医学基础帮助社区社工开展服务,例如居家照顾、康复指导、哀伤辅导等,那么病人在出院后就能立即得到专业社工服务。

社区社工在“社区到医院”和“医院到社区”两个方向上把服务向医务社工方面拓展,将促使社区社工不断积累医学知识,长此以往,社区社工医学基础将得到增强,再适当辅以学习和培训,社区社工转型为医务社工将形成顺畅的机制。

从社区社工和医务社工服务的结合点出发,两者共同合作,是培养医务社工人才和提高医务社工专业能力的途径。这也是自下而上打破“医院认可度越低专业人才越缺乏,专业人才越缺乏医院越不认可”这一恶性循环的方法。

社区社工转型为医务社工,或者通过努力具备医务社工能力,还将有助于提高医院对医务社工的认可度,也将构筑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后医务社工快速发展的基础。

文章来源:http://theory.swchina.org/exchange/2018/0709/318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