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实务视点 社工,你有一个“陌生”来电

社工,你有一个“陌生”来电

“小彭,我是谈**,这个是我的新号码,我现在回老家了,把深圳的号取消了,担心你找我找不到,所以就打电话告诉你。”“陌生”来电是社工在2016年8月结案的谈案主,这通电话将社工拉回到2016年初。

谈案主在2013年患有脑梗死疾病,因为经济问题断断续续接受治疗,仍遗留左侧肢体活动欠灵活、语言速度缓慢和反应迟钝等障碍使案主缺乏自信心,导致有轻微抑郁症,案主“一厢情愿”认为自己遗留的问题能完全治愈,等治愈后再找份工作也不迟,抱着这个想法的案主从患病后就再没工作,家庭主要依靠妻子的支撑,渐渐的妻子、儿子与案主的关系慢慢疏远。当时社工主要为案主提供经济援助和家庭关系疏导的服务,在案主住院期间,社工常去看望和开导案主,并鼓励案主常与家人电话联系。案主出院后,社工也常电话联系案主,为案主提供一些找工作的建议,同时鼓励案主在家能协助妻子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务等等,待案主与家人有所好转,并能积极应对生活后结案。结案后,社工基本上未再联系过案主,直到社工接到这个电话。

谈案主通过这个电话告诉社工,现在自己在老家做康复治疗,等手脚更灵活了就想回到深圳找工作,同时希望能通过社工做病友志愿者,帮助像他一样被疾病导致有心理问题的患者。

这通电话使社工陷入沉思,将社工的思绪拉到另一个案主身上,余案主是社工2015年8月接的案主,当时余案主因突发的心肌梗死入院,由于余案主只身一人在深圳,但考虑到余案主病情严重,医生只能先采取急救手术,术后医护人员联系了余案主的家属和社工,得知消息的父亲、妹妹和儿子赶到医院。社工通过与余案主家属沟通,了解到余案主家庭的窘境。余案主父亲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在2014年动过脾脏的手术,术后长期在家休养。案主与妻子离异,案主的儿子在16岁辍学出来找工作,案主女儿还在读书,身为顶梁柱的余案主只身来到深圳打工,却意想不到突发疾病,让原本拮据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余案主家属在老家东拼西凑了7万块医疗费用,但仍有欠费,社工与科室医护人员了解到余案主一家确实困难,因此医院健教科联系记者,社工撰写新闻稿,发表了关于余案余主的求助媒体报道,同时社工为案主链接《寻找需要帮助的人-来深建设者关爱基金》的资源。医院科室也付出行动,不仅自主为案主捐款,也为案主减免了一些医疗机器的开销,同时在出院时为案主开具了已交费用的发票(一般欠费患者是无法开具已缴费用的发票),让案主能回老家报销农村合作医疗。余案主出院返乡休养后,社工时常电话跟进余案主情况,直到案主身体情况恢复良好,且又回到深圳打工,儿子也慢慢懂事了,因此社工决定结案。由于案主术后几年需要定期吃药和复查,所以时常会来医院买药,而买完药后也会来社工部找社工,跟社工聊聊近况。

医务社工开展的专业服务较多是一对一的个案服务,在当初与案主协商的目标完成后或案主的问题得到缓解后等结案原因而需要结案时,社工会通过减少联系案主,并告知案主结案事宜。然而在社工的实践中,多数案主对“结案”概念比较模糊。在案主遇到新的问题时可能会想到和咨询社工,或是偶尔来医院顺道看望社工,与社工聊聊近况,也许是因社工与案主“同行”过一段时间,案主会把社工当作朋友,因此难以因结案而结束建立的服务关系。

社工,如果你也接到这样一通“陌生”来电,你会怎么做?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春暖社工服务中心)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view/2018/0615/316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