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理论前沿业内交流 接纳:失独老人的社会工作介入机制和路径

接纳:失独老人的社会工作介入机制和路径

面对失独老人,社会工作者直接介入往往会吃“闭门羹”。2014至2016年间,在关爱失独老人“怡养家园”项目的进行过程中,笔者就遇到了这种情况,部分失独老人在听说了社会工作者的来意之后,直接拒绝服务。所以首先要解决失独老人对社会工作者的接纳问题。只有他们接纳并认可社会工作者,才能开展下一步的服务工作。

接纳社会工作者,建立专业关系

在“怡养家园”项目中,笔者为了防止第一次上门探访就被拒之门外,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入到案主家里。这位工作人员因为案主家庭的特殊原因,平时很照顾案主,因此深得案主信任。我们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入到案主家里。在社区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并运用之前了解到的信息与老人进行交谈。在和案主的交流中,老人渐渐转变了对我们的态度。在第一次个案访视结束之后,我们与案主初步建立了专业关系,并约好下次进行个案访视的时间,老人对我们消除了隔阂,也愿意接受我们的服务。

第二次来到案主家里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请社区工作人员陪同前往,而是几个工作者一起来到案主的家里。在第二次个案访视中,笔者与案主进行了深入交流,听着案主倾诉年轻时的往事。谈话结束后,老人邀请我们留在家里吃饭,被我们婉拒后亲自将我们送出门外,并说:“家里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这个时候笔者意识到,案主已经初步接纳了我们,专业关系进一步增强,为接下来的服务奠定了基础。

接纳朋辈群体,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接纳是社会工作者真心诚意对待案主的一种行为,接纳让案主觉得人格受到尊重,能够自我接纳,再经一番自我搜索与审查之后,可以重新培养信心去处理自己的问题。

针对失独老人无法接纳朋辈群体这一问题,为了帮助老人建立朋辈群体支持网络,在小组活动中慢慢加入接纳朋辈群体的成分。在第一次小组活动中,我们将“怡养家园”项目中的案主,聚到了一起。起初老人们互相不熟悉,也只和陪同自己前来的家属聊天。社会工作者对各位老人的基本情况介绍之后,再加上一起进行了破冰游戏,这群有着相同经历的老人们在一起热闹了起来,相比于其他正常的家庭,这些同质群体相互之间更有共同话语。

在小组活动中,将失独老人组成互相支持的小组,通过成员的同质性消除大家相互沟通、建立关系的顾虑,促进失独老人相互交流,倾诉彼此的经历,彼此支持和理解,减轻失去子女的痛苦,转而用良好、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现状,积极正视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从而达到让失独老人接纳朋辈群体的目的。

接纳社区服务,感受社区温暖

社会工作者要倡导社区关怀、邻里互助。通过社区教育和宣传活动,比如横幅、宣传专栏等形式,使社区居民了解失独老人,并在社区开展相关的活动,引导社区居民理解失独老人的心境,鼓励社区居民关怀、帮助失独老人,使社区居民和失独老人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为帮助失独老人走出心理困境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增强失独老人的社区归属感。

与此同时,社会工作者也可以组建兴趣小组或组织社区文体活动,失独老人在社区活动的参与过程中不仅会增进身心健康,而且可以结识新的社交对象,促进彼此的情感交流与生活支持。社工协助失独家庭成员多参与社区活动,达到社区融入的目的。

接纳社会政策,重新融入社会

社会工作者要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加入到帮扶失独家庭的队伍中来。社会组织介入的增多将有益于提高失独老人服务的专业性和持续性。通过帮助失独老人建立朋辈群体支持网络和志愿服务小队的方式,提高失独老人的社会参与,从而让失独老人慢慢融入社会,接纳社会。

在“怡养家园”项目中,社区工作人员让案主成功接纳了社会工作者,同时也帮助了案主接纳自己以及过去,接纳了朋辈群体,让他们逐渐地恢复了以往的生活。而且帮助老人们建立互助小组,效果显著。

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于失独群体的专业化帮扶是失独群体回归正常生活秩序、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推动力量。要做好失独老人的工作,首先要解决接纳问题,即解决失独老人的社会适应问题,从而帮助失独老人重新融入社会。

(作者单位:铜陵学院法学院)

文章来源:http://theory.swchina.org/exchange/2018/0504/3130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