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队伍建设社工风采 深圳社会工作者成为这个城市的新名片

深圳社会工作者成为这个城市的新名片

社工,全称社会工作者。目前深圳社工已有8159人,其中28周岁及以下青年社工约占55%。他们以追梦者的姿态,依托200家深圳社工服务机构,在全市670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喀什山区、在震后灾区,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他们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使“深圳社工”成为新的“城市名片”。

“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深圳商报记者走进这个青春的群体,记录他们的真情故事。

张晓湘,2017年国际亚太社工大会志愿者兼礼仪队队长。2015年10月,张晓湘来到社联社工服务中心驻前海学校教育岗开展“校园防欺凌活动”。她在这里接触到7年级学生丽丽(化名)。由于性格孤僻、不爱说话,丽丽常被同学欺凌,导致逃学。张晓湘不厌其烦地与丽丽交心,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开展团队拓展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接纳、尊重”意识,丽丽最终回归了正常校园生活。

佟鸣宇,一个高大的“85后”东北小伙子,以耐心、细致、坚韧赢得了孩子们的认同以及“深圳十佳社工”的褒奖。2013年,佟鸣宇走上深圳希望社工服务中心高中学生辅导岗。他陪伴轻度抑郁的学生走过高考前的360天,让焦虑的“三好生”更宽容地接纳自己的不足。在每学期170余次咨询中,社工办公室的灯散发着“最温暖的光芒”。“社工哥哥”赢得了学生们的信赖,来访者也从学生扩展到老师和家长。

2016年6月,升阳升社会工作服务社的谭红、陈宇鑫来到南山开展“松坪小屋”精神康复服务项目,咸阿姨和儿子都饱受精神疾病折磨,并因此失业在家,邻里关系疏远。谭红、陈宇鑫经常上门走访,为咸阿姨排忧解难。她们顶着烈日,一趟趟帮咸阿姨跑有关单位,为其申请到可以享受的有奖监护、社康就近取药和定期病情评估等政府福利政策。半年过去后,咸阿姨身体状况变好,还实现了再就业。2017年,在有关部门支持下,“松坪小屋”成为深圳首个社区精神康复服务项目。

2018年初,离家16年的大伟终于踏上了回乡路。这个因破产躲债流落街头、被艰辛折磨得跳桥自杀、最后被送入龙岗中心医院抢救的“三无人员”,得到了春暖社工服务中心驻医院社工彭良英的悉心照顾。彭良英使大伟配合医生治好了全身多处骨折,找到了回归社会的勇气。

点亮特殊孩子心灯、让阳光希望与你同在……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全市社工深入社区、学校、医院、福利中心、禁毒所、企业园区等场所,以现场咨询、知识问答、互动游戏、义诊活动、长者生日会等多种形式,在全市十个区(新区)以及贵州等对口帮扶地区开展服务。经过多年努力,深圳社工树立了一批行业典范。他们在青春的底色上写下了奋斗、拼搏、奉献,也让“深圳社工”作为新的“城市名片”首次写入2018年深圳《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http://team.swchina.org/style/2018/0504/313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