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前沿业内交流 适应新时代新要求 推动专业社工新发展
适应新时代新要求 推动专业社工新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那么,如何理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应如何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新时代社会工作应如何发展呢?
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为专业社会工作发展谋局定向
历史新定位。面对新时代的要求,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应主动围绕核心,聚焦对表,谋划设计,加快推进专业社会工作融入社会治理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
历史新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绘制宏伟蓝图的历史时刻,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再次迎来了一个春天,这些正是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新目标,也是党和人民赋予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新任务,更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释放活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必须要有新的担当、新的作为、新的贡献。
历史新要求。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加广泛、更加多元,追求更加有品质的生活,在满足于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化、专业化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期盼。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加专业的社会服务、更加具有温度的社会服务,这些既是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初心,也是党和人民在新时代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更是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统筹推进专业社会工作创新发展
树牢人民至上思想。正确认识、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追求。一切发展为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专业社会工作发展恰恰正是始终坚守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价值和理念,倡导尊重平等接纳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友善,构建协商共治共享机制,同时缓解社会矛盾及压力,提供舒心愉悦的专业心理服务,推动正常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心理体系建设。在继续推动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及时满足人民新需要,逐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
弄清人民期盼内容。进入新时代,人民在物质性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追求更高级的生活需要,提出了社会性、心理性需要,这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人的成长规律。人民期盼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医疗卫生服务以及食品安全、社会保障等,这既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我国大力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基础和动力。要同时满足和实现人民物质生活需求和精神文化需要,提供专业服务,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正是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必然。
满足人民需求。要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精准施策,有效提供个性化、差异化、专业化服务,及时满足人民群众个性需求。社会工作重视发展性服务体系建设,在推进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提升人的适应性、协调性,增强认识自我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帮助人和社会系统地发展与成长。同时,通过已有的社会资源、社会力量的科学利用,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丰富人民生活服务内容,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发展性服务更加适合人民群众发展的要求,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
运用专业方法回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坚定为民理念。进入新时代,民政部部长黄树贤提出“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新理念,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具体指引和新的要求,体现了人民利益至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精神。在历史发展的交会期,社会预期和社会需求与社会供给不足的矛盾多发,个性、专业、多元化的服务要求与社会发展难以满足之间的矛盾频发,需要我们带着爱民为民的理念,主动作为,及时回应社会需求,满足社会预期。
树立为民情怀。老年人、困境儿童、农村留守人员、低收入家庭和受灾群众等是社会必须给予关注和强力保障的,也是社会工作应该重点服务的对象。带着感情为不同老年人群提供生活照顾、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专业服务,这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质要求。积极协助开展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人员家庭探访、精神关爱、家庭教育辅导、权益维护等专业服务,促进建立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人员社会关爱保护体系。积极参与实施对低收入家庭的心理支持服务,促进基本救助服务与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相补充,救生与救心、救志相结合,既要保障困难群众生存的物质性需要,又要鼓励其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还要培养其形成摆脱困境的能力素质。积极发展救灾领域社会工作,在帮助受灾群众修复灾害创伤、重建社会关系、恢复生计、提升自救与互助能力中发挥专业作用,促进灾害救助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加快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发挥社会工作在信访维稳、家事审判、禁毒和重症精神卫生健康照护等领域的专业作用,拓展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平台和空间,在培育社会自尊自信、包容接纳、理性平和、淡定坚韧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和心理承受能力中发挥专业作用。
提升为民本领。进入新时代,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模式,只有具备新时代的新本领,才能满足社会发展新需求。要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专业作用,运用专业社会工作者植根基层、接地气、贴近居民,专业性、灵活性强,能及时回应居民服务需要等优势,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期盼要求。采取多种激励形式,实施本土社会工作者培养计划,鼓励基层民政一线人员主动学习社会工作知识,报考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资格考试,用专业力量推进民政基层改革创新,实施精准帮扶。通过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为社区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重症精神病患者等群体和失独、低保等特殊家庭搭建社会支持网络,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提供公共政策“延展性”和个人家庭“发展型”的服务。社会工作不仅有助于延伸民政臂力,还有助于实现专业治理、系统治理,促进社会矛盾缓解,构建和谐邻里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使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拥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者系北京市民政局社会工作人才登记教育管理处处长
责任编辑:张燕
文章来源:http://theory.swchina.org/exchange/2018/0328/310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