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理论前沿业内交流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开创社会治理新格局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开创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四社联动”是什么?联什么?动什么?

(一)“四社联动是我省2016年民政重点工作之一,是民政部提出的“三社联动”在我省的落实与实践。“四社联动”即是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专业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志愿服务为依托的便民利民互动互惠联系体系。

(二)联,即链接好社区资源、社会组织资源、专业社工资源、志愿者资源;充分利用好现有社区平台体系,发挥好社会组织的载体功能,体现好专业社工的专业支撑作用,引导好志愿服务团队。

(三)动,即发动好所链接的资源,充分调动协调,将现有的资源最大限度的用于满足居民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四)“四社联动”与社区治理创新

构建“政府引导、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四社联动”---是逐步理顺社区内部关系,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体,专业社工(义工)为骨干,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通过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责和项目化运作,强化“四社”之间的协作互动,逐步形成运转流畅、资源共享、和谐互动的工作运行机制,从而降低管理成本,整合人力资源,扩大社会参与,推动社区民主管理进程。

“四社联动”---是进一步优化社区外部环境,以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为目标,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专业服务组织、市场主体、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多方联动”社区治理机制,调动和促进多元主体有序参与社区管理服务。

二、充分认识“四社联动”的重要意义

“四社联动”是发展社区社会工作创造的新机制,搞好“四社联动’,不仅对发展社区社会工作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能够促进社区和社会组织建设,是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服务、延伸民政臂力、 做好群众工作的有力抓手。

(一)推进“四社联动”是创新社会治理、激发社会活力的内在要求。创新社会治理、激发社会活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需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体现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重要主体。建立健全“四社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整体优势,有利于扩大社会参与,完善社会协同机制,补齐社会治理短板,推动形成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结合、政府行政功能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二)推进“四社联动”是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回应居民服务需求的重耍途径。有效回应区居民需求是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我国的社区服务多是由社区党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基层政府在社区设置的工作站点为主导提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面对多样化、个性化

的居民服务需求。推进‘四社联动”,可以有效发挥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贴近群众、反应灵活、专业对路的优势,带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扩大社区服务务供给,创新社区服务方式,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深化社区服务内涵,更好回应社区居民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多样化服务需求。

)推进“四社联动’是延伸民政工作臂力、创新民政工作机制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以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民政职能和责任也相应加重。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对心理疏导、情绪抚慰、功能修复、社会融人等服务需求越来越多,迫切需要各级民政部门在加强资金救助、物质保障的同时切实做好人文关怀、个案服务和精神关爱工作。落实好中央、省要求,履行好民政职能,回应好群众需求,亟需我们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更好地运用市场机制、公益机制和政社合作机制,加快推进“四社联动”,充分调动社区组织、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和志愿者等力量,不断丰富民政作于段,延伸民政工作臂力,促进民政范围资源的有效整合,更好地发挥民政的职能怍用。

(四)推进“四社联动”是做好群众工作、巩固党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随着党的历史使命、执政环境的深刻变化,群众工作方法需要随着实践发展不断创新完善。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重心在城乡社区。在社区,党组织是领导核心,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专业社工是协助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力量。推进“四社联动”,有利于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拓展群众工作抓手,完善群众工作网络,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满足群众需求,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利于发挥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的第三方优势,以更加人性化、更易于群众接受的力式,把党和国家的政策与温暖送进千家万户,增进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理解信任,进一步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有利于推动基层党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及党员干部掌握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知识、方法,丰富我们做群众工作的思路与手段,进一步增强群众工作的的 针性和有效性。

三、我市社会治理发展现状

目前,全市辖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柞水1区6县、98个镇(办)、1108个村、173(社区),总面积1.9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51.7万人。全市共有村(居)委会主任1280名、副主任和委员4087名、专职社区工作人员412名,社会服务组织1015个,社会工作专业人才337人,注册社区志愿者8000余人。近年来,我市以省政府“十大领域民生工程”为契机,着力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不断提高“硬实力、软环境”。总投资约3亿元,建成城镇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五大类122个(其中市级社区服务信息平台1个、县级社区服务信息平台7个、县级社区服务中心7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4个、城镇社区改扩建社区服务站78个、社区室外活动广场25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558个,争创省级和谐社区29个,城镇社区均成立了“一部三室三站一场”工作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了高效、便捷、优质服务。

(一)社联动”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充分发挥社区建设的基础平台作用,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我们按照城镇社区办公用房和服务活动用房不低于300平方米、室外活动广场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要求建成城镇社区173个,社区阵地、组织机构基本健全完善,建立了“两委一站”(党支部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社区服务站)的工作格局和“一部三室三站一场”(党支部、居民委员会办公室、警务室、图书室、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站、卫生计生服务站、文体活动指导站、室外活动广场)的服务体系。去年,我们按照精干高效、选优配强“两委”班子的原则,对全市173个社区进行换届,选举产生“两委”成员1272人,全面推行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拓宽村级干部出路、选优配强村级班子、落实村级党建经费、选派“第一书记”等“五大举措”,村级书记(主任)、副书记(副主任)、委员报酬分别提高到每月2500元至3000元、2000元至2500元,1500元至2000元,每个城镇社区办公经费3万元。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商州每个社区10万元、其余6县每个社区5万元,党建工作经费每个村和社区5000元、党员活动经费按每名党员不低于100元标准进行落实,极大的提高社区为民服务的积极性,保障了服务群众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是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社区服务机构的能动作用有效发挥。不断加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目前全市共登记服务、公益、互助性社会组织1015个、从业人员3.4万人,培育红白理事会、妇女之家、居家养老服务社等行业协会30多个、联系会员2000余人。依托商洛市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青春驿站)现成阵地,整合共青团和民政两家资源,成立并组建了“商洛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和“商洛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入驻孵化基地的社会组织达17家,通过鼓励引导和政府购买等方式,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管理中的功能作用有效发挥。

三是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技术支撑引领作用有效发挥。我们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全市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市民政局成立了社区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三区”社会工作人才支持计划管理办法》,通过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培训和开展社会工作基础知识普及培训等方式,不断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全市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从2012年的36人发展到2015年的337人,试点单位从2013年的3个发展到2015年的10个,链接社会组织、志愿者和物资120余万元,深入社区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单亲家庭、失独家庭、低收入家庭人员等提供了帮扶类、发展类、公益类、培训类等活动150余场次,为2.2万人次社区群众提供了生活照顾、社区融入、社区矫正、社区康复、就业辅导、精神慰藉等专业服务。此外,我市将公开招录的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作为专业社工人才的重点培养力量,不断加强专职工作人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师资格考试。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参与冷漠症社区居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居民领袖的培养和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不够,对社区日常事务的参与明显不足。

 二是能力恐慌症。社区“两委会”对发动居民参与的能力欠缺,方法单一、形式单调。

三是多元参与不足。针对社区的一些热点问题,各利益群体各执己见,相互对立,群体性事件、非访不断增多。参与无序和不公平参与平行存在。

四是行政化负担沉重。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化色彩越来越浓,兜底作用不断强化,减负措施难以落实,平台作用发挥不明显。

五是软硬件建设欠缺。社区硬件设施不够完善,专业社工队伍不够强大,各级干部对“四社联动”思想不够到位。

四、努力开创“四社联动”新局面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体要求,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中心,以创新机制、完善平台、强化保障为重点,以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协同发展为基础,着力落实四个方面的要求,不断加快“四社联动”步伐,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巩固党执政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明确目标任务。推进“四社联动”,从根本上讲是为了更好地激发社会活力、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更加有效地回应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合力营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区生活共同体,不断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二,坚持发展原则。一是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推进“四社联动”,必须站在党委和政府全局的高度,明确政治方向,认清职责使命,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各方力量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使社区真正成为夯实党执政基础的重要平台,社会组织真正成为强化党执政能力的新兴力量,专业社会工作真正成为提升党执政水平的有力抓手;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切实履行依法规范、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行政职责,为“四社联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坚持以人为本。需求导向推进“四社联动”,必须组织群众、动员群众,使社区居民由‘配角”变为“主角”,由‘观众’变为“演员”,切实做到群众参与、群众受益、群众评判,必须准确把握社区人口构成与基本特点,深入分析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提供符合群众意愿的社会服务,切实解决社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是坚持优势互补、协同共治。“四社联动”不是四项业务的简单拼盘,更不是四项职能的零和博弈,而是四个主体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推进“四社联动”,必须充分发挥社区广纳各方、包容共享的平台优势,发挥社会组织立足公益、机制灵活的载体优势,发挥专业社工深入基层、助人自助的专业优势,做好做强基层社会治理和

社会服务网络;必须探索建立有效的社区协商机制,协调好利益相关方,发挥好“四社”在服务居民群众、搞好社会治理中的“同频共振”作用。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四社联动”是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新型实践,既有统一的原则和基本方式,又在不同地方各具特色、丰富多彩。推进“四社联动”必须在开展顶层设计的同时,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地,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推进的速度、力度、范围与具体力式;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藩篱,深入探索规律、创新机制、积累经验,为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建立相关制度奠定更加坚实的实践基础。

第三,建立联动机制。一要依托资源实现联动。资源是连接“四社’的核心。社区是各级各类资源的汇聚平台。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委、政府的统领作用,以回应群众需求、解决社区问题为出发点,统一调配使用各级党政部门、群团组织在社区配置的资源,汇集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各自的资源,通过资源整合不断盘活社区资源,为“四社联动”提供资源保障。二要依托项目实现联动。项目是连接“四社”的纽带。要深入落实中、省、市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政策。加快健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制度,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目录。围绕居民需求开发设计社会服务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方式建立社会组织承接项日、社工团队执行项目、面向社区实施项目的机制,积极探索以购买服务为保障、项目化运作为纽带的“四社联动”新途径。三要依托平台实现联动。平台是连接“四社”的基础。要推动各地利用现有社区公共设施,整合各类社区专项服务设施,建立和完善覆盖全体居民、功能完善、便民利民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要坚持开放办平台,开门搞服务,推广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社合作、社企合作等多种运行方式,更好地发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作用,强化社会工作服务功能,拓展社会组织孵化职能,优化“四社联动”的平台。四要依托信息化实现联动。信息化是连接“四社”的关键。要加快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推动建设智慧社区。要加快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加强各级各部门之间的数据连通,广泛吸纳社会组织、专业社工、驻区企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完善民生大数据,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要依托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实现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之间的信息共享,建立“四社联动”信息媒介,为协同“四社联动”频率、降低“四社联动”成本、提升“四社联动”效能提供技术支撑。

第四,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四社联动”。实现“四社”协同发展,是民政部门的重要职责。各级民政部门要以更加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更加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更加切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努力创造“四社联动”的良好环境。一要高度重视。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的要求,将民政部门做不了、做不好、不便做的具体管理服务事务转移给社区组织、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承担,为“四社联动”让够发展空间。要将“四社联动”作为制定和修订基层社会治理、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相关法规政策的重要内容,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编制“十三五”综合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中争取空间、争取项目、争取投入要在深入探索、创新实践基础上,研究制定推进“四社联动”的专项政策,建立健全上下对接、运行顺畅的“四社联动”管理机制。要加强分类指导、督促检查和评估反馈,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加快步伐,支持地区试点探索、扎实推进,逐步实现“四社联动”的遍地开花、全面发展。二要协同发力。“四社联动”重点要实现各级民政部门内部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机构之间的联动,建立相应的协作机制,加强工作分配合、信息沟通与政策衔接。三要加大投入。要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将社会工作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逐步增加社区工作经费和社区建设投入,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规模和范围。要多方开拓其他资金渠道,吸引驻地单位支持,鼓励社区爱心人士捐赠,引导各级各类慈善协会、公益基金定向投入,推动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四要加强研究、创新探索。“四社联动”既是一个新的实践课题,也是一个新的理论课题。加大探索创新力度,及时总结提炼实践经验,深入研究“四社联动”的规律与特点。

五、重视加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 

建立政府免费培训制度,对 “草根”社会组织,建立定期培训制度。突出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功能,开展专项培训,加强专业指导和辅导,推动社会组织活动“常态化”、人员“社会化”、运行“项目化”,运用社会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提升和谐社区建设层次和水平 。

2015年、2016年先后申请省级福彩项目资金 163万,支持社会组织培育发展。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相关文件、聘请社会学专家进行指导, 大力推动“社工、社会组织、社区”联动发展。

六、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和社区文化繁荣发展

1. 市级建立一个社区信息服务器,县级建立社区网络信息中心,每个社区建立网络信息平台;

2. 实现社区志愿者注册网络化管理;

3、推动社区分类治理,实施院落卫生自治;

4、推动社会工作进社区、社区治理项目化;

5、开展社区协商议事会试点;

6、落实陕西省“四社联动”试点县建设,开启“丹凤模式” 。 

本文由商洛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科秦龙投稿

文章来源:http://theory.swchina.org/exchange/2018/0328/310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