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案例研究 优秀案例 | 散居孤儿严某抗逆力提升个案

优秀案例 | 散居孤儿严某抗逆力提升个案

散居孤儿严某为QK区散居孤儿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所覆盖的服务对象。通过服务对象主诉与社会工作者评估,发现其家庭经济环境较为困难,心理行为存在一定偏差,外祖母照顾的养护结构较为脆弱,人际关系与社区融入较为不足。其抗逆力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健全人格的塑造以及社会化能力的提升,亟需个案工作的介入。社会工作者在抗逆力理论的视角下,注重服务对象的外部支持性因素与内在优势性因素结合抵抗风险。通过以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为基础的个案晤谈,帮助其进行心理调适,增进自我认知与自尊水平;邀请其参与青少年增能活动,增进社会融入;邀请监护人参与培训与论坛,增进养护能力;链接社会资源,代理维护权益,提高生存质量。通过介入,个案目标基本达成。在心理行为方面,通过SCL-90、SES量表前后测,表明其人际关系、自尊水平大幅提升;在家庭系统方面,监护人的养护态度和能力有所提升,更加积极面对生活;在生态系统方面:服务对象的友缘关系得到增强,社会支持力度增加。

01

背景介绍

严某,男,12岁,散居孤儿,家住HZ街L社区,就读于YLX小学,法定监护人为外婆严某某。严某为QK区散居孤儿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所覆盖的服务对象,自项目启动以来,社会工作者通过恒常探访、增能活动等形式与严某建立了较为积极的专业关系。在帮扶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发现严某的家庭经济环境较为困难,心理行为存在一定偏差,外祖母照顾的养护结构较为脆弱,学业与人生规划有所欠缺,人际关系与社区融入较为不足。严某抗逆力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健全人格的塑造以及社会化能力的提升,因此亟需个案工作的介入。在与服务对象及其监护人协商一致后,社会工作者开启了本次个案跟进服务,服务对象愿意和社会工作者一道为自身抗逆力的提升作出改变。

02

分析预估

在同严某外婆取得联系之后,社会工作者前往严某家中与严某及其外婆进行了第一次面访,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信息与一般资料,从身心特点、家庭系统、生态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建档;此外,社会工作者还与服务对象接触较多的学校、社区等社会系统进行联系,掌握较为全面、客观的服务对象的资料,初步形成了严某的需求评估。

(一)心理行为

严某自出生以来,原生家庭就遭到破坏,七岁时由于母亲的去世,生活在由外祖母构成的的“类家庭”环境中,家庭角色发生改变,自我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加之物质生活的匮乏,同辈群体的疏远以及其它社会性支持欠缺等,产生自卑、脆弱、敏感等心理。总体表现为身份认同难、心理状态差。社会工作者通过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服务对象人格系统进行检测,经查,初步排除精神病性症状,但其在人际等因子分上超过2分,说明其有人际关系较为敏感等症状;通过Rosenberg自尊量表(SES)对其自尊水平进行检测,经查,其总分为16分,自尊水平和自我效能感比较低,不能较好的觉察接纳自己。同时,社会工作者发现严某愿意尝试自我探索,对其监护人有感恩的态度,这使得改变成为肯能。

(二)家庭系统

1.原生家庭:严某出生时是由一名派出所工作人员将其送到外婆手中,母亲并未说明有关孩子父亲的具体情况,父亲身份一直未知。严某自此和外婆一起生活,母亲则一直吸毒直至去世,其中基本无往来。严某原生家庭破坏严重,成为其生命周期内影响严重的重大事件。

2.监护家庭:严某外婆患有肝病,身体较差,精神状况无异样,监护能力一般。严某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无自有住房而经常搬家,现租住在一狭小,环境较差的合租屋内。服务对象虽有固定的民政救助补贴,但囿于监护人退休收入微薄且多病,加之服务对象养育成本不断增加,对服务对象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一定威胁。

根据服务对象主诉,其认为外婆监护力良好,和外婆的关系较为亲近,沟通较为顺畅,家庭关系未现重大矛盾。

微信图片_20180314094342

(三)生态系统

1.学校:严某就读小学六年级,在校表现较为懦弱,受到欺负也不敢说,同学关系一般,较少参与学校活动。严某成绩良好,但数学和英语是其薄弱点,正在参与课外补习。

2.社区:严某所受社区照顾较少,逢年过节的慰问流于形式且态度并不友好。现在社区要求外婆刊登寻亲启事才能让严某享受孤儿的各项补贴直至十八岁,不然只能以特困的方式发放补贴到十六岁。

3.亲戚:严某目前与住在江西的舅舅一家来往密切,舅舅非常关心严某。严某亦会在寒暑假时与外婆一起前往舅舅家里玩耍,但由于分居两地,未能起到实质性的监护作用。

4.朋辈:严某朋友比较少,大部分都是同学情谊,对严某的情感支持及其它社会性支持较弱。

5.其他:民政部门每年会发放给严某三千元的助学金,每月补助均发放及时到位,对严某家庭的经济困难有所缓解;此外,几乎没有社会组织或群体对其家庭提供援助与支持。

微信图片_20180314094348

03

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本案基于对服务对象严某所作的《需求评估指引》及SCL-90、SES量表为基础,通过与服务对象及其监护人的深入访谈,协商一致后共同拟订了如下的服务目标:

1.总目标

改善服务对象目前经济生活状况,助其增进自我效能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社会融入,最终提升抗逆力。

2.具体目标

(1)提供心理支持,引导服务对象自立人格的形成,培养锻炼其积极思维,帮助其实现自我认同。

(2)挖掘服务对象潜能,帮助服务对象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助其建立同辈群体自助互助圈,增进人际关系的优势互动,提升自我价值感与效能感。

(3)链接社会资源,从家庭、学校以及社区等方面帮助服务对象获取社会支持,满足其社会化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家庭经济困难问题。

(4)加强监护人监护能力,做好类家庭再次解散风险预备。

(二)服务策略

本案根据抗逆力理论的观点,对处于风险中的服务对象所具有的资源和能力进行关注,挖掘和运用,而不是以传统的问题取向范式进行分析。基于包括亲属网络、友缘关系、学校和社区、社会福利系统等外部支持因素,以及包括服务对象自立人格、家庭责任和感恩情感、兴趣和特长、积极思维在内在内部支持因素相互结合,激活优势,抵御风险,不断提升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抗逆力,具体服务策略如下:

1.心理调适

使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促进服务对象对自身知觉、预期及感受水平的探索,将其对自身的关注引导到当前,增进其自尊与自我价值,提升其归属感。

2.个人及其家庭增能

邀请服务对象参与青少年活动,增进与同辈群体的人际关系与社会融入;邀请监护人参加、教育培训与监护人论坛,提升养护能力。

3.资源链接

链接媒体、社会组织、志愿者等资源对服务对象进行关注,提供必要帮扶与政策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经济困难问题;链接大龄孤儿志愿者对服务对象进行学业指导、游戏陪伴等服务,扩容服务对象的朋友圈。

(三)服务程序

1.关系建立阶段:初次探访,了解服务对象的一般资料与需求动机;通过进一步的恒常探访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促使服务对象同意接受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服务;引导服务对象及其监护人一起协商制定具体的个案介入计划,签订服务协议,澄清服务的方法、性质、目标,明确各自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2.关系巩固阶段:每半个月左右通过面谈或电访进行个案跟进。根据服务计划,进行个人层面的认知介入以及环境层面的社会支持介入。

3.关系退出阶段:根据服务对象的改变与能力提升情况,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总结评估个案介入效果,巩固前期介入取得的成果,做好结案后的跟进服务。

04

实施过程

(一)晤谈

针对严某内向、胆小、怯弱等心理问题,社会工作者引导其对个体冰山进行探索。通过对服务对象的内在分析,社会工作者发现服务对象的个体体验水平存在功能不良,在之后的晤谈中帮助其了解个体内部的加工过程,探讨每一个水平,寻找生命历程中每一个时期功能偏差的内容,引导其转化并以一种可接受的恰当的方式进入当前生活,帮助服务对象积极的确认自我,进而将个体体验水平转化为更加开放,更加自由,更加健康的模式。服务对象在社会工作者的引导下,逐渐敢于说出自己对生活以及学习的想法,对参与青少年活动等感受与收获,可以正视自身的一些不足,也能对自己的优点进行运用,与社会工作者的关系愈发亲近。

(二)增能活动

1.服务对象社会融入活动

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的身心特点,邀请其参与了多场青少年社会融入活动。

(1)手工制作与心灵成长活动:严某在社会工作者的鼓励下,和其监护人一道参加了2场手工制作,通过制作黏土、纸质贺卡等艺术性治疗手段,增进了自我探索,加强了与同辈群体合作互助。服务对象的作品送往QK福利院等地进行展示与义卖,进行爱心传递。

(2)福利院志愿服务活动:在社会工作者的引导下,严某穿上马甲成为志愿者,布景搭台、搬运道具,为福利院老人的公益拍照活动忙碌着,体验到帮助他人的乐趣,获得了自我价值。

(3)图书分享活动:严某主动参与了社会工作者组织的图书分享活动,聆听了《追风筝的人》一书,并在分享环节上,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与其他孩子进行了互动。

2.服务对象监护人教育培训活动

(1)监护能力培训:邀请严某外婆参加了表里一致的亲子沟通、散居孤儿安全教育、未成年人保护发以及正确认知青春期性教育等四场培训,帮助严某外婆增进了家庭监护重要性的认知。

(2)监护人论坛:组织严某外婆同其他部分散居孤儿监护人一道进行会谈,增进严某家庭的同质性群体支持。

(三)资源链接与权益代理

1.链接社会资源

(1)物资援助:链接QK区民政资源,为严某送上开学文具;链接湖北经视谈笑基金会资源,为严某送上中秋节月饼;链接武汉市逸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资源,为严某家庭送上重阳节慰问礼品,为严某送上契合身心特点的图书与绘本。

(2)技术援助:链接武汉市逸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资深党员社会工作者,为严某个案管理提供督导性意见。

(3)微心愿援助:对于严某外婆提出的想要一张和外孙合照的心愿,社会工作者链接武汉晚报、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资源为其进行了拍摄。

(4)同辈支持:链接学习成绩优异的大龄孤儿对严某学习进行辅导,在活动过程中进行陪伴与交流,增进了孤儿群体间的友谊与相互支持。

2.代理服务对象相关权益

(1)严某生父失踪登报:帮助严某外婆在《武汉晚报》上刊登寻找严某生父的信息,通过确认其生父失踪,保障严某孤儿的权利,延长补助获得时间。

(2)改善学校生活条件:根据严某外婆反应的孩子在学校吃饭条件较差的问题,社会工作者与学校取得联系。

05

总结评估

通过对服务对象的个案辅导,本次个案的目标基本达成。

(一)成效评估

1.心理行为

社会工作者采取和前测一致的量表对服务对象进行了后测,以此判断服务对象的心理行为是否得到真正的改善。社会工作者通过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服务对象人格系统进行检测,经查,服务对象总分低于160分,初步排除精神病性症状,在人际等因子分上低于2分,说明其之前敏感的人际关系已得到改善;通过Rosenberg自尊量表(SES)对其自尊水平进行检测,经查,其总分为29分,较前测的16分大幅提升,说明其自尊水平正常,现在的自尊心处于中等的水平。

经社会工作者观察,严某的自尊水平明显提升,为人开始热情开朗,自我防御明显减弱。

2.家庭系统

社会工作者和严某家庭建立积极的服务关系,严某外婆信任社会工作者,并感谢社会工作者对严某和整个家庭的付出与努力。严某外婆在接受监护人培训后,更有信心去抚养外孙长大,一些不合理的信念与消极情绪有所减少。此外,严某外婆与其他散居孤儿监护人取得了联系,平实经常沟通,缓解了压力。

3.生态系统

社会工作者帮助严某及其家庭链接物质性资源,帮助其代理或维护权益,在获得社会关注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经济困难的现状,让服务对象一家能够积极的生活。

邀请服务对象一家参与各类青少年活动,拓展了服务对象的视野,让之前几乎不参与活动、不爱与人交往的严某能够主动报名参加活动与志愿服务,在活动中培养了友谊,帮助其扩大了朋友圈,增进了社会融入,改善了人际关系。现在,严某经常和其他几位新朋友保持联系,获得了较好的朋辈支持。

(二)满意度评估

根据个案评估表,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的整体服务表示非常满意,认为在经济援助、人际关系和提供有用资料三个方面有一定帮助。认为个案辅导基本能解决遇到的困难(9分),情况有所改善(8分),有信心应对之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06

专业反思

(一)介入过程反思

社会工作者在抗逆力理论的视角下,对服务对象严某进行了个案服务,根据评估结果,注重服务对象的外在支持性因素与内在优势性因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服务对象作出改变,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应对风险。

但是由于个案介入时间限制,未能较好的挖掘并运用服务对象的潜能。本案中仅通过一次志愿服务的实践,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服务对象看到自身的优势,能否使得这种优势延续,产生持续性的积极思维还需要社会工作者进行思考。

此外,未能较好处理类家庭结构的风险预案处理。本案中,虽然对监护人进行了培训,帮助其建立了同质性群体的联系,但是监护人自身经济与身体状况的前提性条件很难打破,因此,与服务对象舅舅的沟通联络显得重要,在后续服务中,应注重舅舅监护能力的提升。

(二)介入技术反思

本案中,基于服务对象心理行为偏差问题,采用家庭治疗模式进行介入,通过冰山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自尊与自我价值的提升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彻底解决的,个性部分舞会工作坊等配套的家庭治疗模式的运用对服务对象应该能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对服务对象人际交往与社会融入提升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邀请其参与了多场青少年活动,效果显而易见,友缘关系得到了建立与巩固。但是,社会工作者并没有较好的解决服务对象与在校同学的关系,出现了服务对象在活动中十分依赖新朋友的现象。

此外,如何处理服务对象移情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无论是心理学各流派,还是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移情现象都是普遍存在且困扰着广大临床工作者的一个问题。本案中,由于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技术过多涉及人性观念,导致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极易信任,进而产生移情。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case/2018/0314/309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