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案例研究 有阳光陪伴 行一路温暖——个案分析

有阳光陪伴 行一路温暖——个案分析

有阳光陪伴 行一路温暖——个案分析

一、基本资料

小陈,男,1994年5月出生,大专文化程度。父经商,母全职。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小陈父母在其年幼时,长期在外地经商,疏于对小陈的管教,而全权交由祖父母抚养,祖父母对他十分溺爱。小学时,小陈妈妈意识到父母亲职的缺失对孩子和家庭造成的影响,因此从外地回沪,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由于父母经商,小陈家中经济条件较好,能够提供为小陈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随着年纪的增长,小陈自身的问题日益突出,无论从学习成绩还是人际交往方面,都表现出了明显的落后于同龄人。

2、个人经历:由于幼时亲职功能的缺失、祖孙生活的家庭模式、祖辈的溺爱,造成了小陈易怒、易激惹的性格障碍,遇事缺乏控制。成年后与他人较少交往,易引起不快。贫乏的同辈支持系统,造成小陈经常独处,在兴趣方面喜爱围棋、看书。

三、主要问题及分析

1、家庭问题:

父亲忙于生意,平日较为疏忽对小陈的关心,除了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外,没有过多的履行父亲职责。小陈的日常起居,均有其妈妈照顾。妈妈已经认识到对小陈幼时照顾存在缺失,因此尽力在弥补,但是弥补的方式有所偏颇,造成小陈对妈妈随意指责、谩骂。妈妈对小陈的无理态度却全然接受。夫妻之间在处理教育问题上步伐有歧,父职的缺失和妈妈的过于包容溺爱,造成家庭系统整体功能失调。

2、个人情况:

1、心理方面:智商介于临界点,思想较为单纯,但脾气率直、性格急躁,敏感。稍不如意就易与人不快,既渴望人际互动却又较为退缩并持有戒备心理,抗逆力低,受挫力较差,自我评价偏低,总认为会因为自己的过错而给别人造成困扰。

2、行为方面:因失业,时常宅在家中,人际关系受阻,对妈妈比较依赖,日常生活技能(购物、计算和时间观念等)较弱;

3、家庭方面:父亲期望其早日出去工作,妈妈则担心其人际关系及礼仪等基本能力较弱,易碰壁而受挫,父母虽担心其境况,但缺乏合适的方式与指导;

4、社会方面:因智商略低、性格孤僻,自幼与同辈群体等社会互动较少,且人际互动能力较弱,敏感多疑。因而,社会支持网络有待改善。

5、自身优势:小陈自身有改变的意愿,生性善良,单纯,也较能吃苦,妈妈对其较为关心,愿意营造良好氛围支持其改变与成长;

 3、社区资源:

小陈由于购房,搬入社工所在的社区内,但是曾经居住的社区青少年社工依然给予小陈帮助,经常和小陈沟通交流,了解他的近况。以及小陈户口所在的xx区职介所也经常像小陈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小陈开展见习工作。目前所在社区内资源丰富,在青少年社工的指引下,小陈获得社区信息苑、社区活动中心等机构的服务。

四、服务模式:家庭治疗模式、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心理模式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以家庭作为基本的治疗模式,假设家庭的动力和组织方式和个人的问题密切相关,通过家庭动力和组织方式的改变来解决个人和家庭的问题。在核心家庭中全力一般操纵在父母手中,但一些家庭,比如本案例的小陈家庭,由于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导致子女支配父母,形成了倒三角。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人们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是相互依赖且彼此辅助的一个整体,人和环境在这个整体里互为对方进行持续的改变和塑造。本案例中,小陈的社会交往能力非常弱,同辈群体互动几乎为零,缺乏环境的改变和塑造。社会心理模式强调人和环境是一个互动的体系,而小陈虽然和外部环境的接触较多,但是互动表现不良。社会心理模式理论中,人的内部心里与其外部环境的互动产生了人的特定思想和行为。在特定环境中行动着的人的心理因素,相信人的行为必须在特定环境中才能得以矫正。因此,在服务过程中,青少年事务社工也充分认识到环境对人的影响,从而试图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小陈做一天社工,转变角色,站在自身之外的角度,体会和模拟与环境的互动,看清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改善。

在此个案中,青少年事务社工运用家庭治疗模式、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心理模式,帮助小陈运用优势视角发现和挖掘自身的优点,积极整合社区资源,帮助小陈自我能力的提升。同时,改变家庭倒三角的结构,促进家人间的有效沟通,促进彼此交流。

五、服务计划

总目标:引导小陈认识自我,明确发展目标,增强社会参与,提升其自我认同感及人际互动能力。

分目标:

分目标:

1、明确自我定位;

2、确立发展目标;

3、增强社会功能。

具体计划:

1、与小陈及其家人沟通,建立专业关系;

2、引导小陈回顾成长经历,明确自我认知;

3、协助小陈自我探索,确立发展目标;

4、鼓励小陈参与社会,改善交往能力;

5、协同小陈父母的支持,鼓励其成长与改变;

6、激发小陈重新认识自我,提升其自我认同感。

六、服务过程

第一阶段:社工根据小陈自身和家庭情况进行问题预估,了解背景信息。

由于小陈是其他社工点转介而来,故第一次面谈走访是和原来负责小陈的社工一同上门。小陈住在镇域范围内一个较好的商品房小区,家中装修考究。对于陌生人的造访,小陈表现出极度敏感和排斥,在自己的卧室迟迟不肯出来。僵持了10分钟,在原社工的劝说下,他不情愿的走出房间,但目光始终游离。经过原社工的介绍,我向小陈做了简单地自我介绍。妈妈一直在旁引导,但小陈对她极为不屑。社工的初次面谈基本上是与小陈妈妈进行沟通,仅有的几次向小陈提问,他总是用不屑的眼神看向妈妈,希望妈妈帮助他来回答社工的问题。社工鼓励他自主回答,他妈妈在一旁附和时,被小陈大声呵斥。由此看出母子关系处于倒挂状态,小陈完全控制了母子之间的沟通方向。在原社工的引导下,小陈把自己最近一次与外界交流的经历告诉了我,从中我能够感受到小陈也有想突破自己,改变自己现状的积极意愿,但苦于始终没有找到突破口,所以内心也非常焦虑。我告诉他:就今天的第一次见面,我就已经发现了一个你可以改变的地方,如果你能听从社工的意见,做出一点点的努力,就能获得积极地改变。显然,社工的这番话让他有了触动。社工希望他能够从简单的待人接物开始,学会懂礼貌,尊重他人,其中包括自己的妈妈。通过初次接触,我发现是小陈是一个偏执爱钻牛角尖的人,并存在认知上的问题,凡事过度依赖父母和社工,没有独立的社交圈。对外界人和事本能的充满敌意,自我评价过低。在仅有的社会交往中,容易与他人发生矛盾,情绪易激惹。同时亲子关系存在“倒三角”模式。

第二阶段:建立专业关系获得信任

经过第一次的接触,社工对小陈的基本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也从原社工处获得了小陈近几年在机构中的相关档案。由于小陈对陌生人的戒备心理,社工决定提高走访面谈的频率,第一步先打消他的防备心理,建立专业关系。小陈的妈妈有积极改变的意愿,和社工交流频繁,小陈在妈妈的提议下打电话给我,和我汇报了自己去社保中心办理劳动手册一事,并且告诉我办理的非常顺利,并且用了我第一次和他面谈时教他的方法,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小陈告诉我由于家里的苹果笔记本出现故障,因此自己打电话给苹果客服,独立的和客服交流,说明故障,较好的完成了这件事。对于他的表现,社工给予了充分的鼓励,但同时也告诉他,社工和父母都是他身边对他包容,值得信赖的人,但是陌生人是不会像我们一样包容他宽容他,因此要学会和社会人打交道,首先就要做到礼貌待人,无论是语言还是动作。他妈妈对我的帮助给予了肯定和感谢。社工观察小陈,虽然嘴上不说,但对我的态度比第一次好了很多。

第三阶段:审视自身,重新出发

在接下来的几次面谈中社工与小陈建立了比较好的专业关系,一次次帮助小陈分析如何提升自信心,学会待人接物,以及教他和社会上的各色人等打交道,从而获得了小陈母子的信任。社工积极推荐小陈去参加地铁安检员的面试,在小陈自身的努力下,进入了二试阶段。然而,个案对象的反复和不稳定正是青少年社工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常态。正当社工为小陈个案的成功感到高兴时,收到了小陈妈妈的电话。他妈妈希望我能够上门和小陈进行面谈,小陈因为地铁安检员工作的失败而在家中情绪低落,无端发火。我马上赶到小陈家中,一进门就听到小陈在卫生间向他爸爸吼叫,我上前制止了他。之后他就躲在自己房间不肯出来。我在他卧室外和他谈了10分钟后,他走出房门,我询问了他最近的情况。在和我们叙述心理想法的时候,他妈妈一直在一旁补充,由于妈妈的表述不清,小陈对他妈妈大吼大叫并且说了粗俗不堪的脏话。我立刻呵斥他停止对妈妈的谩骂,他的态度略有好转。他妈妈告诉我,由于就业失败的原因,最近小陈的脾气变得暴躁难以控制。社工和小陈就地铁安检员面试失败一事进行了分析,小陈对自己能否胜任这份工作始终忧心忡忡,顾虑多到不符合实际,但是又相当自负,认为这样的工作并没有什么难度,为什么自己会失败。根据小陈的情况,社工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认定缓解情绪是当前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随后社工针对小陈自我缺乏控制力的问题,运用基线测量法和放松疗法,和他一同制定了控制自己发脾气频率的计划,减少发脾气的次数,并将自己每周发脾气的次数记录下来。小陈按照青少年事务社工的计划,小陈发脾气的次数随月份走势基本呈现下降趋势,说明这一方法的效果比较明显。

第四阶段:巩固成效,建立支持系统

对于小陈即自卑又自负的就业心态,社工和他制定“做一天社工”计划,让小陈跟随社工开展一天的工作,体会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辛苦和获得感。小陈听到社工这个计划时,一开始是反对的,并且强烈要求妈妈同行,社工满足了他这个要求。约定的那一天,小陈和妈妈准时的出现在xx华庭小区门口,社工要求妈妈去居委等候,小陈随我一同前往一名社区青少年小洪家中。小陈拉住妈妈的手依依不舍,但顾忌到周遭人的眼神也就只能放手。社工告诉小陈对于这名青少年的服务一直没有什么进展,这一类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的青少年有时社工也很束手无策,这也是工作中遇到的比较棘手的个案。小陈边听边点头。在来到小洪家中后,由于家长不在,小洪躲进了自己的房间,任凭社工找聊什么话题,他始终没有再出来。社工要求小陈去试试,他开始并不愿意,但是碍于社工的请求,轻轻地走进了小洪的房间。社工在外观察,小陈打招呼的口吻有些生硬,小洪并没有理睬他。小陈看到小洪电脑上的游戏,就从聊游戏入手,慢慢打开了话匣子。再回去的路上,我询问小陈今天的感受,他告诉我:没想到社区里还有这样的孩子,你们的工作也是满难做的;我给他介绍了曾经服务过的几个个案,告诉他工作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服务对象,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困难。怎样化解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才是长期需要学习和提升的能力。小陈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

第五阶段: 看清自身,迎接挑战

小陈妈妈多次要求和社工进行沟通,并且把她自己在网上学到的亲子沟通的方法和我分享。她告诉我:“小陈自从做了一天社工后,体会到了每份工作的不易与艰辛,在参加最近一次面试后,每天在家复习电脑操作。我学着网上的方法,客观指出小陈的不良言行(说话不客气,不令人喜欢),我规定改变括号里的毛病是他的义务,同时才能享受他的权利(他想摸摸我的头),请问这样做是否合适?听了他妈妈的这番话,社工充分肯定了她的做法,对于改变亲子互动能量的方向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一起帮助小陈尽快的适应社会,所以就不能对他太宠溺,必须要客观的指出他的问题。同时让他换位思考,运用角色扮演和空椅子的方法,尝试站在对方的立场看待问题,是否还能保持一贯的态度。在最近的一次面谈时,小陈告诉我马上要去参加一个职业见习,已经通过了面试。自己也很满意面试时的表现,也得到了面试老师的表扬。看到小陈取得的小小进步,小陈妈妈感到很欣慰并且告诉我小陈现在对她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善,对她的建议也能接受,也积极主动地要求承担一些家中事务,比如支付水电煤和外出结账等,能够较自如的应对。

第六阶段:携手扶持,勇往向前

小陈的个案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小陈妈妈感到很欣慰。但青少年事务社工的工作并没有结束,后续的随访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青少年事务社工开展暑托班期间,社工邀请小陈到暑托班担任志愿者,正好可以巩固之前社工对他的服务目标,小陈妈妈得知后欣然接受,但小陈表现的要有些犹豫和扭捏。青少年事务社工看出了小陈的心思,积极鼓励他珍惜每一次锻炼的机会,才能使自己快速成长。在一个月的暑托班志愿者工作中,小陈从对开始的迷茫和手足无措到后来积极主动,青少年事务社工看到了他想要变得更好的意愿,看到了他的行动力。在暑托班结束之际,其他工作人员对小陈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小陈妈妈向社工表达了感谢之意,让社工也体会到了助人自助的快乐。

  七、服务评估

1、目标问题改善情况:

该案初期,小陈因自我评价偏低,人际沟通不畅,难以融入社会等问题由xx社工点转介过来。经过近一年对个案的服务,如今的小陈在人际交往时逐渐放松、自然,在陪同青少年事务社工一同开展走访工作时,不仅协助社工开展日常工作,在与其他青少年互动、交流中,能够听从社工的指导,与社区青少年开展面对面沟通,在服务中体会与人沟通的感受。这一系列的转变,让小陈感受到人际互动的快乐和自我成长的愉悦,更让小陈的父母倍感欣慰。同时,社工运用基线测量法,在应对小陈出现的危机时,对小陈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并以此判断介入目标达成的程度。

2、现状分析:

从该案初期,少言寡语、依赖母亲到如今可以坦然交流、独立面对,服务对象状态的转变不仅源于自身改变和成长的渴望,更依赖于其母亲和家人的支持与陪伴。通过青少年事务社工专业的工作方法和助人自助的理念,帮助小陈度过了一段实现自我能力的过程,目前的小陈已经具备了走上社会的能力,目前正在积极地求职过程中。

八、目标达成情况:

个案开展期间,服务对象先后参加了现场招聘会、职业指导会、青年见习、两个社工点开展的小组和社区等活动,以及暑托班志愿者工作,参与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机会的增加,让小陈在自我认识、人际沟通等等方面获得了改善,也逐渐改变对母亲的依赖。

九、个案反思

反思:

 1、立足“自我”,助人成长——个案开展前,社工与小陈及其母亲交流小陈生活经历及内心感受,并共同讨论、商讨和制定个案服务的目标和计划,不仅引导服务对象树立“主人翁”的意识,更以人本主义为基础,关注小陈自身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需求,鼓励服务对象尊重自我、接纳自我,以激发其自我成长的动力;

2、运用专业,个性化服务——个案服务期间,从服务对象的个人系统、环境系统出发,青少年事务社工运用基线测量法和体验式互动法,帮助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探索更有针对性更适合的服务方法。但值得社工反思的是,青少年事务社工主要和小陈母亲围绕小陈的问题开展服务。但家庭的改变其实需要所有家庭成员通力合作解决问题。因此个案结束后,青少年事务社工将积弥补个案工作期间的不足之处,积极取得小陈父亲的信任,有意识的将小陈父母这种夫妻之间的沟通纽带进行联结,促使家庭内部力量的增能。

 3、提炼方法,事半功倍——个案服务期间,在青少年事务社工整合社区资源,如现场招聘会、就业指导等,并适时通过“做一天社工”体验法引导小陈参与之余,青少年事务社工与小陈的母亲时常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小陈在活动或见习后的心理变化与思想动态,分享亲子关系和沟通话题的转变。由此,社工可以及时了解服务的成效,适时改变和调整服务计划,使个案服务更具时效性。

(作者:姚蓓蓓 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宝山工作站青少年事务社工)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case/2017/1219/305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