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前沿学术精英 坚持融入党的群众工作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根本
坚持融入党的群众工作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根本
当前,随着改革不断深入,社会转型不断加速,社会矛盾凸显,突发事件增多,社会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的社会管理与服务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加强对社会治理、社会服务等问题的研究,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公共服务的有效性,解决好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就需要加大基层基础工作力度,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把群众工作做细做实做具体。这正是当前维系党群干群血肉联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力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必要的、不可缺的环境和条件。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而社会工作是以“助人自助”为专业理念,体现的是对人的关怀,是一项专业的服务活动。党的群众工作和社会工作的核心均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活动,要求、崇尚相互尊重和平等。社会工作的“助人”过程使受助者更加坚定和自信,能够适应生活自我管理,与党的群众工作方法具有相同性,社会工作的“自助”活动与党的群众工作具有相似性,“助人自助”的理念是一种专业的理念和服务,对党的群众工作是补充,两者具有互补性。社会工作发展需要以本土理论、文化为根基,在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的同时更需要加快其本土化的进程,社会工作本土化程度决定发展专业社会工作进度,那么推进社会工作本土化就必须把握核心,找准突破口、抓住切入点,推动社会工作的融合发展。
一是围绕基层基础,发挥专业作用。
社会工作人才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了解居民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而且直接与人民群众面对面服务,联系紧密、关系密切。他们提供服务,传达的是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既是政策的传播者,也是政策的实施者,扮演着与政府不一样的角色,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补充。比如,社会救助对象,政府会按时发放补助金,但缺乏陪伴成长。政府通过购买服务,采取项目化运作的方式,专业社会工作者就会走进家庭,组织专业评估,制订帮扶方案,开展专业服务,在慰藉心灵的同时提供专业服务,形成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为主,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为补充的完整服务体系,使服务内容更丰富、更专业,更加精准有效。
二是围绕基层治理,巩固执政基础。
随着社会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当前的中国已经全面进入转型期,文化“多元性”、需求“多样化”日渐凸显,社会矛盾集中、多变、易发等等。当前从社会发展的规律看,全球化和互联网科技应用加快了社会现代化步伐,社会的形态由单一现实变为多元虚拟,社会变迁,利益调整,使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文化趋向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发生了深刻改变,社会需求呈现个性化,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社会关系复杂化,利益诉求难以满足。这些都对党的执政基础提出了严峻挑战。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发挥社会工作人才在解决社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化解社会风险、提供专业服务、满足人们的利益诉求中的专业作用显得十分重要。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专业支撑,也是巩固基层基础的新手段,同时为专业社会工作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是围绕专业发展,促进融合发展。
本土与专业是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的问题。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需要十分迫切。近年来,我国社会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呈现出多元化格局,本土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也逐渐开展,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社会工作专业作用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也发挥了积极的正向作用,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专业支撑。发展本土社会工作,其根本就是坚持融入党的群众工作,首先,要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的平台上使社会工作与本民族文化融合发展,这是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基础,离开中国文化传承发展社会工作就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其次,发展专业社会工作要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党员干部的政治担当和历史使命,是发展本土社会工作的时代要求,是专业社会工作发展新动力。再次,促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产生在社区、成长在社区,是社区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困难,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增强社区的凝聚力。这一点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目的具有一致性,都是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运用其专业理念和方法能及时发现和满足人民群众的诉求,传导党和政府的声音和温暖,科学动员和链接相关资源,准确提供专业服务,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区和谐,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系北京市民政局社会工作人才登记教育管理处处长)
责任编辑:张燕
文章来源:http://theory.swchina.org/elite/2017/1218/304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