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前沿业内交流 如何运用初次面谈发掘服务需求——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心得
如何运用初次面谈发掘服务需求——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心得
社区矫正服务初次面谈在社会工作者接收/转介社区服刑人员服务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初次面谈是决定能否成功建立专业关系、获得更多社区服刑人员的信息资料以及发掘需求并开展个案服务的重要关键。
一、初次面谈前准备:
(一)阅读判决书。社区矫正服务面谈与一般服务对象面谈较为不同。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社区服刑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其犯罪历史。部分社区服刑人员对判决不理解或认罪态度不够良好的,在面谈过程中单方面会对自己犯罪事实有另外一套说辞。而判决书上则能够清晰地陈述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事实以及犯罪经过,认真阅读判决书便能够让社会工作者对案件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并客观地做出评估。
(二)面谈提纲。设定好一个面谈提纲能够让社会工作者理清面谈内容,在目标清晰的情况下更好地收集社区服刑人员资料信息。在设定面谈提纲时要涵盖以下几点:
1.个人层面。包括了解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状况、药品使用情况、教育/工作和经济状况、心理健康和情绪问题。通过深入了解社区服刑人员的个人层面问题能够判断社区服刑人员目前的精神、心理状态以及生活习惯是否健康和正常。特别是针对涉毒的社区服刑人员的药品使用情况,从中能够评估他们重犯的可能性。
2.家庭层面。包括主要家庭成员、家庭亲密关系、家庭支持情况。社会工作者通过面谈了解到社区服刑人员的家庭情况,评估他们的家庭关系。家人的支持对于社区服刑人员来讲非常重要。家人不仅能够扶持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度过矫正期,更是协助他们改过自新、避免重犯的重要关键。
3.社会层面。朋辈交往、社会排斥感、对政策的了解。对于社区服刑人员来讲稳定的工作是对生活注入希望、被社会重新接纳的机会。这时他们就需要对社会相关政策有更多的了解以及多方面的支持。社会交往能力对社区服刑人员适应社会有着重大影响,而良好的朋辈支持则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工作者一方面需要通过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对社会相关政策的了解;另一方面则要协助社区服刑人员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在自己努力的同时发动身边的朋辈支持,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社区。
(三)服务协议。开展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需要与社区服刑人员签订服务协议。在签订协议时对于一些高文化水平的社区服刑人员,他们对于签订协议、文件等有着敏感的情绪,害怕对自己不利。社会工作者这时需要耐心解释好权利义务,也要注意把握好谈话时机,自然地过渡,减少社区服刑人员的不安情绪。
(四)其他物品。社会工作者经验所得,多数社区服刑人员因各种心理因素在初次面谈时都会产生情绪激动而落泪的情况。因此布置面谈室时,社会工作者可以准备好饮用水和纸巾,当社区服刑人员需要时可以使用,也能体现出社会工作者对他们的关心,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二、初次面谈时技巧:
(一)拉近距离。首次面谈,社区服刑人员对社会工作者的身份不了解,分不清公职人员和社会工作者的区别,总会带着警惕的心态来面谈。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角色澄清技巧介绍社会工作者的身份和工作内容,让社区服刑人员了解到社会工作者是辅助他们顺利度过社矫期的重要“伙伴”。社会工作者也可以施展个人亲和力,在实施规范性工作之余能够给予服务对象更多的微笑,从而拉近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距离,为建立良好专业关系打下基础。
(二)打开话题。社区服刑人员初次与社会工作者面谈,会出现一些躁动不安、担心忧虑等情绪,而选择谨慎交流或抗拒交流。社会工作者因此需要寻找话题来营造良好的沟通机会。
如女性社区服刑人员的家庭照顾问题。一方面她们需要完成社区矫正规范安排,另一方面则要照顾家庭,双重压力让她们身心疲惫。在她们眼中社区矫正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缺乏可以倾诉的对象。当社会工作者找到这个切入点并及时提供情绪支持,则能够较好地让她们放下警惕的心理并迅速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社会工作者可以从缓解社区服刑人员的情绪入手,关心她们生活问题,从而打开话题,有助于日后的服务跟进。
又如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的抵抗心理问题。大多数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对于要执行社区矫正是不具备深刻认识的,甚至有严重的抵触心理。社会工作者这时如果仅仅按照规范操作流程是很难获得更多的资料信息,更别说能够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了。针对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从探讨他们的兴趣爱好入手。因此从事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服务的社会工作者要关注现时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建立共同的话题,从而增强他们对社会工作者的信任感。对于有特长的社区服刑人员,我们则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特长,将他们推荐到社区中做志愿者,能协助他们回馈社会之余更能提升其效能感。
(三)发掘需求。区别于普通服务对象,部分社区服刑人员容易将自己的需求隐藏起来,让社会工作者不容易发掘。社会工作者要通过面谈来评估他们需求。从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开始,逐渐让社区服刑人员对社会工作者吐露心声;另外也有部分社区服刑人员与社会工作者提出非常多的需求,社会工作者则需要判断他们的需求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社区矫正实施的相关规定。例如有社区服刑人员表示希望减少履行相关义务、出境等要求希望得到社会工作者的帮助。这时社会工作者则需要把握好尺度,避免让社区服刑人员感觉被拒绝,同时明确社区矫正规定要求。社会工作者可询问社区服刑人员提出要求的背后原因,从而协助他们寻找其他解决的途径。灵活的处理方法能更好地让社会工作者与社区服刑人员保持良好的专业关系,并建立信任感,有利于日后的服务跟进。
三、初次面谈后反思:
笔者从事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将近2年时间,深刻体会到社区服刑人员初次面谈时的不安和焦虑,通过分析各种人群的特性,得出一些服务反思: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中面对的服务对象具有特殊性。社区服刑人员虽然都有一个社区矫正任务的共性,但他们也是由不一样的群体构成的。有男女之分、长幼之分、高学历低学历之分等等。作为普通服务对象一样,社区服刑人员也会有个人化的需求。因此社会工作者首要做到接纳。但所谓的接纳不仅是不批判,而更多是要真正的做到“人罪分离”。因此我们要要把握好尺度,适当的撇开“罪”,以普通人的角度去深入的发现他们的服务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提供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
本文由广州阳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越秀区社区矫正教育帮扶中心副主任)陈姻静 投稿
责任编辑:张燕
文章来源:http://theory.swchina.org/exchange/2017/1215/3047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