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前沿百家争鸣 社工知识体系的道法术
社工知识体系的道法术
最近笔者在思考在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尝试分为道、法、术三个层面。
社会工作的“道”,是社工的价值和使命。
社工的“道”是什么?可参考墨尔本世界大会对社会工作的最新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职业,是促进社会改变和发展、提高社会凝聚力、赋权并解放人类的一门学科。社会工作的核心准则是追求社会正义、人权、集体责任和尊重多样性。社会工作使人们致力于解决生活的挑战,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社会工作的“法”,是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里的分析理论、介入理论、介入模式等。
当然这些“法”是分流派的,可分为不同的脉络,可分为实证传统、建构传统、人本传统、激进传统(何雪松《社会工作的四个传统哲理基础》)。
社会工作的“术”,指具体的介入手法,如“个案、小组、活动、项目”等工具和方法。
当然了,“术”也是分层次的,个案、小组、活动、项目管理,每个术下面还有很多细小的“术”。
好的社工,应该是怎样的呢?重道,有法,多术。“重道”,社工可以知道自己服务的价值在哪里,服务背后的信念是什么,服务最后会指向哪里。“有法”,社工知道自己所采用的理论、模式,是哪个“流派”,理论背后的假设是什么,理论的局限性在哪里。“多术”,需要社工掌握丰富的、本土的、多层次的、多元的具体服务的技巧和方法。
现实情况是怎样的呢?看到的不少社工,重术,轻法,无道。社工常常在学习访谈技巧、活动策划的技巧、文书撰写技巧等等,当然这些也是重要的,某种程度上体现社工的专业性。对于“法”,对于理论、模式,不少社工觉得没什么用,写服务计划书,往往是先填完服务内容再凑理论。到底是“法”没用,还是自己不会用“法”呢?至于“道”,可能不知不觉间就被遗忘了,走得太远,初心不见,又或者本无初心。
常有人问,志愿者和社工有什么区别,科班出身和非科班出身的社工有哪些区别。从道、法、术的角度看,志愿者的道、法是相对缺失的,但术往往是丰富的;非科班出身的社工,“术”是最容易学的,其次是“法”,最后是“道”。当然,也不是说“科班出身”的社工都具备了“道”、“法”、“术”。
愿我们都可以迈向“重道有法多术”的社工,具体怎么做,可以各显神通了。
(作者:广州市星空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王志强)
本文为网友投稿,欢迎广大网友踊跃投稿,如需转载请与本网联系取得授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edit@swchina.org
电话:010-65000594
传真:010-65016220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theory.swchina.org/many/2017/1205/302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