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理论前沿业内交流 业内交流:如何打造社区公共空间

业内交流:如何打造社区公共空间

春湾是阳江阳春市下辖的一个镇,又偏又远,我每次从珠海坐汽车过去差不多要五个多小时。春湾社工站是广东省民政厅“双百计划”两百个站点中的一个,现拥有5名社工,4女1男,除了1位是阳春市城区人,其余4位皆是春湾镇本地人。“本地人”这个身份在服务实践中拥有极大的优势,如团队稳定,熟悉本地的语言与风俗,拥有强大的社会资本网络等。他们很年轻,都不是社会工作专业毕业,但这并未成为工作的障碍,相反地他们的工作做得很棒,将“社会工作思维”应用得很充分,非常值得肯定。作为省民政厅“双百计划”阳江地区的“协同行动者”,我觉得有必要、也有义务将他们所做的探索记录下来,呈现出来,让“双百计划”的同工明白“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开始实践”,也让更多的人知道“双百社工”正在如何实践。

一、理念在先,从理念到实践

“双百计划”才刚刚起步,它并没有什么“实践模式”,但实践理念肯定是有的。张和清教授说“双百计划”的理论源头是“社区睦邻运动”、“慈善组织会社”和“党的群众路线”,要求双百社工必须入村入居,走进群众,贴近生活,开展服务。在一百多年前的“社区睦邻运动”中,社工先贤在贫困社区中建立“社区服务中心”,与劳苦大众在一起生活,进而与之寻求改变之道。春湾社工的实践探索认真贯彻了“双百计划”的基础理念——“扎根村居,贴近群众”。

春湾社工站原本挂牌在春湾镇公共服务中心,镇政府在二楼给他们劈出办公室,但相关设备并未及时配备。我们八月份第一次走访春湾站点,即跟春湾同工商量必须要在居民区内寻找并建立服务据点,不能“原地等待”。我期望同工能遵循“双百计划”的理念,将服务站点建设在居民区内,绝不能在镇政府办公室等群众上门。很幸运,春湾同工对这一理念认识很清楚,也很认可。经过反复沟通,春湾社工站将服务范围锁定在湾北社区内、原春湾糖厂下岗职工生活区。当地政府对我们的选择有疑虑,一方面觉得社工没能力为社区居民带去改变,另一方面担心社工进驻反而会激起下岗职工的“矛盾情绪”。我们坚持要在该区域内建立服务据点,由此辐射服务周围村居,他们还是同意了我们的主张。在该理念指引下,春湾团队知道他们需要在糖厂区域内建立服务据点。

二、满足需求,从需求到实践

春湾社工站6月30日才挂牌成立,7月份一直在协助政府做残疾人信息核查,8月份之后才真正开始实践探索。但他们却在短时间内做出很好的成效。最初是做社区走访,做入户探访,我也曾跟随他们入户。令人惊奇的是,“进门入户”这道困扰多少城市社区的社工的障碍,对他们而言根本不是问题。没有依靠基层政府官员带领,拿着他们给的“名单”,敲门就进去了,还受到居民的热烈欢迎。本地人的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是重要的依靠。经过一段时间走访,经常有一群老人坐在糖厂生活区的道路旁边聊天。道路旁有稀疏的树荫,还有邻家小店摆放的一张破旧的矮桌,他们就其当作凳子坐。但地方有限,最多只能坐两三个人,有时多几个老人聚会,则只能站着或坐在旁边的草地上。 

在他们聊天地方的对面是糖厂的篮球场,后面是滑冰场,这里有许多春湾人儿时的回忆,是曾经春湾镇人气聚集地。糖厂破产后,常年没人维修,场地破烂,这里早已没有了当年的人气,但傍晚时候,还是会有一些当地居民来这里运动、打闹嬉戏。

另外,他们在走访中发现,社区居民几乎没有社区集体活动,社区内根本没有可供大家休闲娱乐的活动空间。因此,春湾团队觉得打造一个可供群众游玩的公共空间也是满足大家的一种需求。

三、行动策略,从动员到参与

在现实中,很多人都见过很多地区打造的公共空间或服务阵地,其空间设计不可谓不先进,其设备不可谓不完备,但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人气”。地方很好,但没有多少群众去,更多变成了等待参观访问的“展览馆”“陈列室”。为什么如此呢?在我看来,除了空间布局不亲近居民生活区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民众在整个空间设计打造的过程中缺乏话语权,缺乏参与性。号称服务居民的服务站点,号称社区公共空间的地方,实际上都是“自上而下”打造出来的。民众没有参与,自然不会觉得那个空间是属于他们的,只会认为是“政府的”“你们的”,与“我们无关”。不愿意去,对公共空间缺乏认同就“理所当然”。在春湾,我们一直跟同工强调要避免前述状况的出现,其根本策略在于要自下而上地动员社区群众、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共同参与社区公共空间的打造。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春湾团队虽有打造公共空间的想法,但如何才能找到社区内合适的场地呢?我们在8月初次访问时就提出这个问题,希望春湾同工仔细搜索社区的每个角落,看能否发现合适的场地。9月初,我们再次访问春湾,同工告诉我说找遍了社区的边边角角也没有这样合适的场地。我们的想法要落空?我们再次访问了糖厂办公室,办公室后面空置的旧房屋让我有点留恋。但糖厂负责人和春湾同工都觉得不合适。春湾同工反复跟糖厂工作员(峰哥)沟通,让其再想想糖厂还有没有这样的空置房屋存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春湾团队发现在滑冰场旁边有一间平房,透过窗户看到里面摆放的家居非常凌乱,卫生很差,这间平房已被荒废了很久。 

原来,这间平方是糖厂原来的卫生室,后来被改造出租给一位开桑拿店的老板作为员工宿舍。后来,桑拿店老板因触犯法律被拘禁,但租赁合同尚未到期。经过反复沟通,说明希望为社区群众打造一个免费的公共活动空间,糖厂办公室非常理解社工的想法和做法,很热心地帮助联系租客。经过多次、反复沟通劝说,租客愿意提前解除合同,糖厂办公室承诺将该场地无偿提供给社工使用。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资源

这间社工团队花大力气争取回来的平房很适合做社区公共空间,它位于溜冰场旁边,靠近篮球场,也靠近社区老人经常聚集的树荫道路。春湾社工团队最初以为将该房屋清扫出来即可,于是他们身先士卒,共同清理该空间,在过程中遇到“困难”则尽量发动群众一起来帮忙。

“2018年9月14日我们拿到了平房的钥匙,并于当天开了平房的门。当时的情景让我们所有人都出乎意料。这是一个约50平米的平房,由于常年出租,里面堆积了许多垃圾,卫生极差,蟑螂、蜘蛛、蜈蚣、蚂蚁……随处可见。经过我们五个人商量,决定发动年轻力壮的居民与我们一起清理。”

房间清扫出来之后又发现问题。房屋地势较低,长时间无人居住,内部极为潮湿,不适合居民活动。房间内地板低洼,比门外地板地约40公分,墙面污浊,屋内也缺乏照明设备,也缺乏风扇这类冷气设备……公共空间还需要进一步改造。 

但要完成对社区空间的改造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这需要耗费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些春湾社工团队都没有,向上级申请并不容易,而且也不知道等到猴年马月。春湾团队并没有“等靠要”,而是从社区动员开始,寻找社区的各类资源来打造社区公共空间。

改造社区空间需要水泥、砂石。他们在社区走访中发现有些家庭修建房屋剩余不少材料,社工便与这家人反复沟通协商,这些人家最终同意将水泥、砂石和灰膏捐赠给社工站。同时,蓝某社工的父亲是做砂石生意的,也为社工站捐赠一车砂石。(社工作为本地人的社会资本显现力量!!!)

改造社区公共空间还需要一些现金。社工团队便发动社区居委会、社区幼儿园、糖厂办公室和糖厂内的居民捐款(后详述),为不同主体为社区空间的打造都能出一份力。

在购买石粉、电风扇时,社工团队对商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明打造社区免费公共空间的意义,商家最终同意以半价出售相关产品。

铺砂石,贴地砖需要专业工人才能完成,社工团队也说服了工人只收取一半的人工费用。另外,在社区探访的过程中,团队还发现了一些社区能人,他们会做刷墙的工作和安装电器设备的工作。在社工团队的动员下,他们利用下班时间帮助社工团队刷墙,安装电灯,电扇……

敢叫日月换新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春湾社工团队发起了“为社区公共空间捐一元”的活动。他们在社区走访中,向糖厂的居民阐述打造属于社区居民的公共空间的想法,并希望每人捐赠一元钱。这“一元钱”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发动当地群众自愿捐一元钱,不收多也不收少,它的意义在于除向群众宣传公共空间外,还要告诉群众,公共空间是大家一起参与打造的,大家以后有权利享用它,同时也有义务维护和完善它。”

社区公共空间的打造并不能只停留在物理空间的改造。春湾团队趁机发起糖厂公共活动空间“征名”活动,让社区群众一起来参与公共空间的“命名”。

“10月24日我们在糖厂滑冰场举办了公共空间“征名”活动。我们向快乐舟兴趣班借了移动音箱,订做了横幅,搬了两张乒乓球台和办公室的20张红胶凳布置了活动现场,另外,我们除了发动群外还准备了水果、零食、茶水吸引他们参加活动。活动当天,居民踊跃参,经居民投票决定,公共空间最后以“社区活动中心”命名。活动结束后我们动员了现场的小朋友帮忙清理垃圾。” 

四、社区公共空间改造的后续计划

(1) 发动居民捐赠不用的二手家具装扮社区公共空间;

(2) 将社区公共空间打造的过程、故事、照片作为装饰记录,在社区展览;

(3) 举办社区活动中心揭牌仪式;

(4) 将自发的群众活动常规化、常态化;

(5) 从群众中选举管理委员会,培育培训他们成为积极分子,制定日常管理细则、把钥匙交给群众,让公共空间的使用权最终回归群众。

五、春湾社区公共空间打造的启发

春湾团队的同工会跟阳江的其他同工分享他们打造公共空间的过程,我将他们的实践过程记录下来,希望传播开来,让更多的人知道,也效仿其中的理念。最近,看到很多站点忙于开展各类社区活动,这让人担忧。不是说社区活动不重要,重要的是搞清楚为什么要做社区活动?千万不要复制城市社区“活动主导”的模式,那既不精准也不专业。其实,将打造社区公共空间作为实践的起点就是不错的选择。有人说,我们的站点已经有公共空间了,不需要打造,事实真的如此?物理空间打造可能已经完成,但精神空间呢?文化空间呢?那个空间是社区民众爱来的地方吗?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何?

1.咱们社区有力量。春湾站的糖厂职工区,破旧不堪,缺乏生气,满眼都是问题,但这个社区仍然是有资源和力量的,他们只是缺乏一个社区动员和社区整合的契机。春湾社工的出现,借助社区的人力、物力、财力共同打造社区公共空间则是这个契机。打造公共空间的过程不只是完成“物理空间”改造,更重要的是群众参与,凝聚人气,发掘社区的积极分子。

2.动员社区力量打造公共空间。社区公共空间的打造,服务阵地的打造,不能是“自上而下”行政主导(虽然它很有效率),而是要“自下而上”充分发动服务对象参与,让其体验“这是我们自己的活动中心”,先有参与感,而后才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具体而言,我们一定要打造一个为了群众(for people)、依靠群众(by people)、属于群众(of  people)的社区公共活动空间。打造社区公共空间不是为了方便我们办事,而是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空间打造的过程不单靠上级政府调拨资源(注意,不是不要政府支持,而是如何使用政府资源),靠几个社工独自操刀,而是要充分调动社区的资源和能力。打造完成的社区公共空间不归领导,也不归社工,而是归社区群众。

文章来源:http://theory.swchina.org/exchange/2017/1031/301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