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工之家读书 韩敬梓:读《社会工作的西部迷思与出路探寻》
韩敬梓:读《社会工作的西部迷思与出路探寻》
原标题:《行动中的学者担当——读〈社会工作的西部迷思与出路探寻〉有感》
青年社会工作学者的良心匠作
8月1日,在我前往银川的列车上,我开始拜读任文启老师的《社会工作的西部迷思与出路探寻》,今天(8月20日)在呼和浩特返兰的列车上,我将该书读完。20天之内,这本书陪伴我走过了宁夏、甘肃、内蒙,在列车上、在田野中、在旅行时,碎片化的时间里慢慢品味,逐渐去解答我的诸多困惑。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社会工作没有介入西北地区的禁毒事业?带着这个问题,我拜访任文启老师两次。我和任文启老师虽是同龄,但我一直尊称他为“任老师”,因为他确实是我在社会工作理论方面的老师,更有缘的是,他的学生苏淑霞是我在宁夏做田野时社会工作实务方面的启蒙老师。
8月初,我在宁夏做田野时,对宁夏的社会工作进行了初步的调研,验证了该书中所提出的问题是如此精准。田野前、中、后,一直在读这本书,当调研告一段落后再将该书读完时,该书给我的启发良多,现将点滴思考记录下来,分享给众师友。
“社会工作”作为舶来品,在西部地区往往不知为何物,学院、政府算是对此了解得相对较多,而社会却知之者甚少。社会工作作为传递社会福利的事业,本应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但诚如该书所言,政府的行政力量却成为社会工作在西部地区发展的最大阻力。究其原因,则是权威与正统的问题。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动力源于价值理性,而中国社会工作的动力则源于工具理性。故,本应是伙伴关系的政社结构则转变为伙计关系。我在银川做相关调研时,确实观察到社会工作发展的阻力,回来后再读该书,确实验证了该书的分析如此深入,每每读到共鸣处就做些批注以备忘。
该书认为,西部地区社会工作发展有着非常独特的的地区特性,而即便给西部100年的时间,也不会自然走到东部地区目前社会工作已经发展的路径上去,这基本是西部地区独特的经济社会结构决定的,也是由社会工作的特性决定的,更与目前的社会发展和政治形势有关。
诚如该书所言,中国的社会工作具有强政治性,在西部地区尤其如此。在很难走东部地区社会工作发展路径的背景下,该书提出西部的社会工作应该从增量改革走向存量改革,使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比翼齐飞。任老师组建的北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正在做相关的努力,他们正在促进经验社工与理念社工的共融与沟通。
该书着实令我敬佩的是,它并没有一味地批判现行体制中不完善之处,同时也指出了目前社会工作机构中存在问题,有些问题是很难在短期内改变的:如人才流失快,有些问题却是值得警醒的,即该书指出的“权力寻租”问题,这是非常不利于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该书深入内里的分析,使我们看到了一位学者敢于从学科自身找原因,直指症结,一个学者的良知与客观中立视野在行文中得以彰显。
社会工作主张“人在情境中”,人类学注重“同情地理解”。在短短六年的田野之中,我深深地认识到,如果只作为一个观察者从事理性研究,有时是冷冰冰的,是没有温度的,尤其是在做与人的生死相关的田野时更是如此。既然我看到了禁毒中社会工作的缺位,我就决不能冷眼旁观,而是应该成为一个行动者。任老师所做的体现了一个行动着的学者担当,给我们学人以较大的启发。社会工作,确实在西部举步维艰,但我看到了希望与曙光!诚如任老师的学生苏淑霞所言:“只有我们自己做好了,我们才能承担更多的重托,目前我们也在探索”。是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论是项目社工还是岗位社工,其中有很多热心于此的有志青年与中年人,他们是社会工作的希望。我希望在未来若干年,我也能在社会工作领域有所学习,有所思考。明知难为而为之,不也是需要有人去做的吗?
路,崎岖漫长!路,曙光初现。
(本文作者为兰州财经大学副教授,人类学博士,韩敬梓)
任文启简介:法学学士,社会学硕士,哲学博士。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甘肃政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社会工作师。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与公益》杂志社“社工学人茶座”特约嘉宾。)
社工学人茶座网址:http://special.swchina.org/170417/index.shtml
责任编辑:安旭
文章来源:http://family.swchina.org/reading/2017/0822/297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