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实务视点 中国农村的出路在哪里?社工又能做些什么?

中国农村的出路在哪里?社工又能做些什么?

微信图片_20170725090332

离开了庙下村,绿耕四川的雅安项目点,我的心情极度沉重,农村里还有那么多需要帮助的家庭和孩子,中国里面有很多的农村地区,却同样面临着相同的困境:因为家庭的经济,教育、生存的权利得不到基本的保障;生活的质量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精神文化需要不能得到回应;自身成长和发展的权利被现实的环境压迫。与此客观现实形成对比的是,越来越少的青年公益者愿意用心地、脚踏实地地、以服务对象为主体地在农村做真真正正的公益!另外,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家政策与地方实施不协调等问题,形成一个农村地区发展的矛盾。

作为一个社工,我该怎么样?如何现在服务对象的角度,面对服务对象的困境,怎么样从点到面思考农村地区发展问题?最重要的是,怎么样“用心”去做!在庙下的实习中,我关注到了一些社区孩子的生活和需求,思考他们的出路和发展。

其中,有一户老院的家庭:爸爸六十多岁,没有稳定的工作,会给一些农户做一些散工,每个月有一定的退休金;妈妈是一个家庭主妇,以前的工作是为饭馆洗碗;家庭有两个女儿,一个刚刚中考完,考上一间雅安市里不错的高中,成绩也很优秀;另一位孩子,升五年级,是一个很可爱的女孩子。家庭每个月会有几百块的贫困扶助金。在我实习期间,经过多次的家访,我了解到她们家很多的情况,我希望能够在实习期给他们做一些什么,能够用助人自助的社工理念帮助到他们家庭,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思考他们家庭的出路。  

在我接下来的分析中,我发现,她们家庭的成员发展模式就跟中国农村地区的N多个农村多子女家庭的发展模式几乎一致:成绩好点的年长孩子,会选择读高中,然后就出来赚钱养家;成绩差一些的,就直接不读书南下找工作。基本就是两个方向。不过,她们家庭的规划有错吗?换成你,你怎么样用同理心去思考这个问题?一个家庭,未来的出路,就沉重地压在姐姐的身上,这是一个非常平衡的选择。让姐姐读书读到一定的文化程度,然后再被送出“种子培育仓”,去外面赚钱。高中学历,相比于农村里面大多数人来说,绝对好多了,在求职工作上也比较有优势,只要工作有收入了,家庭的生计就能够持续发展下去,妹妹又能够读书了。

未来的情况未知:有可能妹妹成绩也很好,家庭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了,那有可能会考高考读大学,而姐姐则依旧通过工作供妹妹读书;有可能她成绩很好,但经济跟不上,那就只能够出去工作了,毕竟家里面还有爸爸妈妈,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看病也要钱。如果家庭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也不能保证两位老人的身体健康;另一种假设,妹妹成绩不太好,那就得辍学去工作赚钱了。但是,不管怎么样说,他们家的决定是非常平衡稳定的,兼顾到任何一种情况。不管出现哪一种情况,他们都能够有一定的收入,其他的也可以想想办法,毕竟也会有社会的帮助。

然而,再考虑远一些,十年以后呢?二十年以后呢?也许他们的爸爸妈妈离开了世界,她们“浪迹何处”?听过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多少农村孩子为了得到更好的幸福生活拼死拼活地参加高考(公平的选拔赛),考上大学。但是更多的是,那些为了生计而放弃学业的孩子和家庭。另外,很现实地思考,一个读了高中的孩子与一个读过大学的孩子相比,后者的思想会更加成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全面而深刻。而思想,正是影响下一代人的最重要因素,一个思想正确的家庭,培育出来的孩子也会比别人更加出色。因此,我认为,读大学非常重要!

在日常的家访和交流中,我告诉姐姐,绝对不能放弃学业,一定一定不能放弃,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的。其实我也想,等她高三以后,那时候的我也许是一个机构的创办人,也许是一名一线社工,不论怎么样,也能够给他们链接到更好的资源,甚至我愿意用自己的工资和收入帮助她们。另外,通过写信、聊天,我不断和她们用心地解释读书的重要性,希望她们能够更加完善地、以长远角度去思考。

其实,如何让这种农村家庭从一种相对稳定、利益平衡的模式走向更好更积极的方向呢?很简单,也很复杂——社工的力量。

另外,我认为,社工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也绝不能够作为服务对象的具体生活的主导者,而应该思考怎么样从宏观的角度去帮助他们解决实质的问题。这确实是挺费时间和精力的,要花更多的时间用来大量的思考。在日常工作中,把除了在教育的方面做过一些工作,我在其他方面也做了很多。农村的孩子,对新鲜东西是非常感兴趣的,包括城市孩子人手一部的手机。刚好,看到了这个家庭的姐姐有一部手机,她不懂得怎么使用手机。而妹妹也对我的手机充满兴趣,她想下载软件库里面的所有游戏,她的好奇心很强。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一直在思考,应该怎么样让姐姐更加好地利用手机,而怎么样让妹妹合理地用手机。

经过以往做公益的经历,我了解到农村人很少有人懂得使用手机,包括孩子们。于是,我思考:姐姐已经是一个高一的孩子了,这个年龄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更加期待,更希望去多了解和学习。如果能够更好地使用手机,则能够帮助她解决很多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而妹妹,是一个小学生,使用手机可以让姐姐帮忙,这样正好能够让姐姐作为妹妹使用手机的“管理者”。

结合了具体的情况,我手把手教会姐姐使用微信、使用手机上比较重要的功能和浏览器的使用,告诉姐姐微信可以微信支付,并教会了她使用二维码去微信支付,但是要保护财产安全。另外,我还告诉她,她可以用浏览器去搜查感兴趣的东西,可以在网上学习。对于妹妹,我会给她使用我的手机,但是会有时限,希望能够满足到她的好奇心后,通过引导她就能够更好更理性地使用手机。虽然说,使用手机这件事很小,但是我认为,很大!

互联网时代,人们都是通过互联网认识和了解世界,加强与外界世界联系。在农村地区,客观上,信息是极度封闭的。村民完全不了解外面的世界。因此他们不能够更加客观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思想也难以深刻而开放。另外,互联网是一个学习的平台,农村的孩子能够在互联网上面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对他们的成长有更加有利的帮助和提升。因此,我也在用手机的问题上下了足够大的功夫,为此也花了不少的流量。

另外,为了让姐姐能够更加适应了高中的生活和学习,我教会她在手机的软件金山词霸上面记忆单词,预习高中的课本。我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让姐姐学习更加有信心去面对新一轮的挑战,这样才能坚持下去,产生更加强烈的继续读书的力量。其实,我做的不只是那么多,很多都是一些社工细小的工作,但我相信足够能够改变一个孩子和他们的家庭。

说得有点多,但我想表达的是,在中国像这样的家庭有很多,甚至比他们的生活更加凄惨。在志愿者协会里,我遇到了很多不同的农村地区的案例,让我的内心更加沉重和痛苦。在农村地区的很多家庭中,父亲病逝,离开世界,母亲改嫁。而孩子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照顾。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缺少父爱和母爱,以后长大后的孩子会成为怎么样的人?其实真的很多很多这样的案例。

除了这些,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也让我很崩溃,几度忍不住痛哭。有一个社工朋友,出生在广东肇庆的农村家庭,爸爸因为生活的压迫而成为一个迷信的封建思想的男人,妈妈身患癌症重病,化疗后再次复发。而我的朋友则是一名大二的女生。我为她链接了很多的资源,筹了将近八千元给她妈妈做手术,然而医生的一张诊断书:只有半年——一年的生命。在公益圈里面,我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除了让我极度奔溃以后,我更加思考农村地区的家庭和孩子的出路是什么?

我认为,解决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光靠政府的政策远远不够。与多维度发展的本土化农村社区社会工作不同,政府政策则是单一方向式地解决社会问题,不能与农村社区多元化发展的要求协调。以绿耕驻(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村工作模式为例,驻村工作员强调大力发展生计的同时,更协调公共参与、文化传承、社会互助、环境友好的发展,形成绿耕独特的“五位一体”农村社区驻村工作思想顶层设计。与此作为对照,自从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2020年全面脱贫的要求后,全国扶贫工作大力推进。

在笔者参与扶贫对象帮扶工作时,了解到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都善于挖掘当地的资源,发展当地的经济,解决当地居民的生计问题。与此同时,当地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差、民俗文化遭到破坏,出现新一轮的农村社区问题。推动脱贫固然是好,但是政府政策却有一定的局限性,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产生矛盾。因此,在政府的政策下,更需要有一大批社会组织和社工加入扶贫的工作中,以正确的优势视角,怀着“助人自助”的理念和精神深入农村地区,帮助社区村民脱离贫困,同时使农村社区得到更大的全方位的发展。社工“助人自助”的理念很好,帮助一个人,使其能够自己帮助自己。正是这样的科学发展理念,才能够让中国农村的未来有出路。

另外,我认为,在农村社区做公益的社工,更应当具备精耕细作的工作精神,而不是大跃进。多走进每一户村民的家中,和村民坐下来就像朋友一样,了解他们的需求,多去思考应该怎么样帮助他们。在广东的“双百计划”做的很好,社工深入民心,切实地关注社区居民的需求并及时回应。驻村工作员用社工的理念无时无刻影响着政府官员,号召和吸引他们共同为社区居民更好的生活出力。但是,中国太大了,农村也太多了。在内陆地区,优秀的社工又很少,也缺少有农村服务情怀的社工。与此同时,很多的农村孩子和家庭依然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深夜的思考,除了沉痛以外,更多的是无奈。中国的农村发展何去何从,未来的出路又在哪里……

值得所有公益人深刻反思……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view/2017/0725/295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