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理论前沿百家争鸣 社工服务“有为”才能“有位”

社工服务“有为”才能“有位”

6月30日下午,在市民政局的组织下,湛江市“双百计划”社工服务站启动仪式在霞山区海滨街道海宁社区举行。我市15个镇(街)社工服务站正式揭牌成立并投入运营使用。(据7月2日《湛江日报》)

这几年,湛江社工事业发展可谓“一日千里”,社工队伍日益庞大,社工服务日渐常态化、多样化,在推动城市治理、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社工被认为是以专业、柔性的方式,帮扶处于困境中的社会成员,借以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不足的一个群体。某种意义上说,社工是社会治理的“刚需”。与社会治理对社工队伍的需求相比,社工队伍的规模整体缺口还很大,必须在全社会寻求更多的共识推动队伍建设,这样才能真正释放出社工在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当下简政放权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加快实现公共服务社会化、市场化、契约化乃大势所趋。对现代政府而言,一方面要着力改变以往“大包大揽”样样管的模式,强力推动“政社分开”;另一方面应创新“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等机制,并从政策、资金等方面为社工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撑”,让一批社会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茁壮成长。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对社工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许,不但要扶贫济困助弱,而且应尽可能地发挥调节社会功能正能量的乘数效应。从这个角度来讲,围绕社工服务“项目库”的提质增效,既要提升传统服务项目内涵,也应紧紧抓住社会福利、文化及康体、医疗等方面的群众所需、社会所盼,进行服务创新和开拓,进一步契合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某种意义上讲,专业化和可信度是成正比的,只有源源不断提供更高品质、更加专业的服务科目,切实增强公众对社工服务的认同感,才能持续提高社工的可信度和吸引力,使公众愿意接受社工的帮助。

社工服务,“有为”才能“有位”。只要借助较强的专业技能和链接资源,在“深耕细作”中不断提高认可度,就一定能让社工服务变得越来越规范、高效、常态。眼下来看,在严把职业门槛、推进持证上岗的基础上,应把重心放在引进和培养一批专业型社工人才上,并加快建立社工机构质量服务等级体系,健全规范运作、诚信执业、信息公开、公平竞争等机制。而政府需要紧紧跟上的,则是加强常态监管和动态考核。

文章来源:http://theory.swchina.org/many/2017/0706/294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