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聚焦社会热点 社工需强化专业自信、肩负专业使命、更具韧性

社工需强化专业自信、肩负专业使命、更具韧性

6月18日,2017年度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落下帷幕,之于社会工作也是一年一度的大事件。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决策部署,这一年被称为中国社工“元年”。2008年,首次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正式开考,到今年已持续整整十年,这在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进程中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节点,民政部在2017年工作要点中也提出,要在年内推动出台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政策。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从“十一五”末的20万人增加至76万人。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统计,全国已有28.8万人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虽然开考至今,每年的报考人数略有起伏,但是今年创造了历史新高,达到33.18万人,比起2016年增长了10%,这也是社会工作快速发展的必然。今年的考试,可谓亮点纷呈。

四川、北京等地区为盲人(含弱视)等特殊群体开设专门考场,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考试,彰显了社会工作的人文关怀,此举也博得了诸多人的眼球,算是今年社工考试的亮点之一。据了解,不少参加考试的特殊群体之前是社工的服务对象,让更多的人在社工的帮助下实现“自助”,最终能够去“助人”,这符合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

6月18日上午,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先生在北京考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考点巡视考试情况时强调“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是培养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诚然,取得社会工作证书的人数和报考人数逐年攀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水平,而且也反映出社会对社会工作的知晓率和认同感正在逐渐提升。但是,我想不能因为社会工作证书取得人数和报考人数数量上去了,就对我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盲目乐观,警惕陷阱,其中的泡沫有多大,得好好琢磨,比如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就很突出。

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一个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在美国、英国、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要成为一名社工,除了参加严格的专业教育还有专业实践要求。考了社工证就能够做社工吗?就能够提供专业的社工服务吗?不一定。另外,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报考或持证的人员都是冲着能够加薪或获得补贴而去考试的社区居委会或民政系统内的工作人员,当然,没必要对这样的动机嗤之以鼻,也是情理之中。作为一名社工,笔者希望这部分人在考取了证书之后不是就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巧一股脑儿全忘了,而是能够尽可能在工作之中运用,这样才让这本证有了社会价值。实践证明,在纠纷化解、社区治理、社会救助等方面具有理论和方法上的优势,不妨尝试多用用,也请多些理解、多些认同、多些支持。

当然,为了维护社会工作专业形象,也为加快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落实和完善社会工作继续教育政策体系已然迫在眉睫。各方对社会工作的支持和投入都在加大,一方面,使我国社会工作逐渐走上了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道路,发展势头迅猛,另一方面针对本土社会工作缺乏专业性的质疑和批评声音也是越来越强烈,服务成效难以满足社会期待。笔者认为,我国的社会工作已经到了从量变向质变转变的时候。

今年的社工考试后,诸如中国社工时报、社工客等微信平台发布了不少吐槽文章,有些推送的浏览量甚至超过了10万,看得出关注度很高。“题目太偏,考完哭着走出来的”、“题目非常活,书上根本找不到标准答案,全靠自己理解吃透”等等吐槽,虽然笔者还没看到今年的考题,但是若真是如此,也是谢天谢地了。作为一名社工,在笔者看来吐槽之余,更应该是一种警醒,社会环境瞬息万变、纷纷扰扰,服务对象的需求和问题也更加多样、复杂、多元、,也就意味着社工要更具有灵活并整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在吐槽的同时应当做些反思,作为一名社工我能胜任这份工作吗?要去检视,我还需要强化哪些能力才能做好社工?对于非专业出身的应考人员就会说“做社工真不容易,连考个证都那么难”。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规定了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评价办法,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评价办法另行制定。相关人士透露,高级社工师将采用考评结合的方式。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在促进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需要不断加以改革和完善,历久弥新。

目前,全国已有400余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专业社会工作”被写入了党中央、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国家战略规划和《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反家暴法》等法规文件,民政部联合中央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意见》等多个综合性文件,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顶层设计日趋完善,可谓前景广阔。2015年起,在政府工作报告这样字字珠玑的报告中也给了“专业社会工作”一席之地,从“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到“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再到“促进专业社会工作”,细微变化却意味深长。

社会工作正成为社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新兴力量。放眼全国,76万社会工作者以专业理论为指引,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社区矫正、卫生计生等领域,开展了大量面向基层、贴近民生且卓有成效的工作,虽然遭受质疑,仍然秉持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倔强地与弱势者同行,用踏实地努力证明,社会工作对于促进民生改善、创新社会治理、提升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

社工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面临专业身份认同较低、制度体系不完善、薪酬不高等方面的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机遇。促进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社工要不断强化专业自信,勇敢肩负起专业使命,还需具备百折不饶的韧性。

加油,社工!祝福,社工!

(作者:张河亮,系宁化县葛藤凹社工服务中心理事长、三明市社会工作协会理事)

文章来源:http://news.swchina.org/hot/2017/0629/293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