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聚焦声音 需要导向: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的基点——姚进忠

需要导向: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的基点——姚进忠

“三社联动”是中国推动社区治理创新机制的重要方向与实践,其内涵是探索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新型社区服务治理机制。“三社”(社区居委会、社会工作组织、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治理的重要载体,也是联动的主体。主体建设与培育是这项机制创新实践的重要基础。当前,基于社区原有的管理格局和近年来政府大力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三社”中的社区居委会和社会工作组织两个主体发展相对良好,而社区社会组织则由于目标导向不明确、资源支持不足等因素发展相对滞后。社区社会组织是多中心社区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一环,它对现代社区服务与整合、社区公共生活有序建构具有重要作用。这类组织培育不良严重影响了“三社联动”社区治理机制的真正形成。基于厦门社区治理创新实践中两个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案例,本文着力从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的基点来简要探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的策略。

特写一:建立枢纽性社区社会组织,打造社区治理创新新样本

4家便民服务点、26名社区达人、30家会员单位、39个小区楼院居民自治小组、49个自治组织、100平方米公益互助超市……这些数字便是厦门市思明区中华街道镇海社区邻里互助促进会的组成与延伸,也是成立一段时间来带来的改变。

镇海社区地处老城区,无物业楼院居多,各种家政需要突出,邻里关系调整复杂。针对这样的社区情况,2015年初社区在全市率先成立“社区邻里互助促进会”(在区民政局注册的独立法人社团,以下简称促进会),并成立了包括三名专职居民委员在内的九人的专职理事会。以促进会为基础,社区基于居民需要引进和培育了社区爱狗协会、爱车自管小组、小红旗义务巡逻队、社区律师协会、曙光社工服务中心、多力菜单式物业服务部、安安代劳服务中心等社区社会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服务。一定意义上讲,促进会成了社区企业、自治互助楼组长和居民群众之间对接社区便民服务和优惠商品的枢纽型整合平台。

促进会充分发挥枢纽作用,组织单位会员为居民群众提供“进小区、上家门”的法律、理财、医疗、电器水电维修、代缴费和代购物代跑腿等各种便民生活服务;组织个人会员利用自身特长为邻里提供互助服务、水电维修、居家互助养老等各种互助式便民服务,带动社区邻居进行爱心捐款,倡议爱心企业和居民通过赞助、义卖等形式支持社区公益慈善,组织协助业委会、居民自治管理小组开展社区基层民主自治工作、公共设施管理维护、公共活动开展、上门便民服务等。这些服务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居民简单的物质需求和复杂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了辖区单位和居民的社区归宿感及公共参与热情,而且培养了居民之间邻里互助、和谐共建的社区精神,营造了“镇守家园齐参与,海纳百川聚合力”的社区文化。

促进会基于居民需要打造一个社区党委、居委会、工作站之外的枢纽型社会组织,把所有的组织链接在一块,带领所有的组织、居民领袖为社区营造、社区服务、社区公益做贡献,整合众多服务及商品进社区服务群众,并通过积累的企业赞助款来组织激励居民自治互助小组参与社区楼院服务。促进会及其下属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社会工作机构有机呼应,实现了激发社区活力、多元参与治理的社会治理创新目标,摸索出一条适合厦门的社区营造之路和“三社联动”之道。

特写二:超越文化艺术,助力社区营造。

“‘草根’艺术团,从湖里走向世界。”说的便是湖里区禾盛社区的馨雅艺术团。其前身是一支由社区内热爱文艺人士自发组成的文艺队伍,2014年底,馨雅艺术团正式注册为独立法人的社区社会组织,该艺术团本着“走特色文化之路,充分调动社区群众的热情,服务居民,服务社会,打造一个有爱心,有热心,有恒心,同时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社区艺术团队,让高雅艺术走进社区,让社区文化走向世界”的办团宗旨,不仅以品牌文化活动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居民幸福感,而且承接了政府职能转移项目并与辖区企业合作承接文艺演出及各种赛事,开展了国际化的社区文化交流,是社区文化蓬勃发展的助推者。截至目前,该艺术团开办了老年声乐合唱、舞蹈、古筝、葫芦丝、太极拳等培训班,广泛培养居民的艺术修养,提高文化内涵。

社区艺术团以文艺增近居民间的感情,但并没有停留于文化艺术层面的互动,而是以艺术为媒介,充分发挥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的职能,为邻里和谐、社会和美做贡献。由于艺术团成员大都有着地缘上的关系,艺术团的活动对促进社区邻里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艺术团副团长张微调解了多起邻里间的纠纷,被大家戏称为“金牌调解员”。雅安地震的第二天,馨雅艺术团的成员慷慨解囊,不仅参加了义演,还捐款捐物,体现了大爱无边的胸怀。2013年春节前,馨雅艺术团全体成员主动捐出了自己辛苦的演出补贴,资助禾山社区一位身有残疾的贫困癌症患者,又主动联系媒体记者帮忙呼吁筹集医药费,用实际行动培养居民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艺术团员们还多次参与社区改造项目的捐助义演活动,他们为使街区更美丽,邻里更和谐,生活更富足和生态更文明默默的奉献自己的力量。文化艺术让心与心的距离拉得更近,大爱无边,艺术团以各种的形式参与到扶贫救困,以及社区建设的活动中。

馨雅艺术团作为社区社会组织,在实现文化艺术发展与宣传的同时,以身边的小事、房前屋后的实事、帮贫救困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项目,以及群众兴趣相投的文体娱乐活动等为载体平台,吸引居民广泛参与“社区微自治”,培育社区精神,建设社区服务网络,助力实现社区多元共治。

需要回应: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策略剖析

通过上述两种类型的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之路,我们可以发现,社区社会组织只有以社区居民需要回应为基点进行培育与发展方有强大的基础和长久生存的生态。基于实践反思,可以有两种培育思路:一是立足需要,直接培育。以社区居民需求和问题解决为导向,立足社区,发挖具有回应需要技能的社区达人,有针对性地引导,直接培育服务供给型的社区社会组织,促进其在表达和满足居民诉求,开展自助、互助和社区公益方面的扮演着独特的角色。二是运用媒介,间接转化。社区社会组织转化性培育就是将一些文化类、娱乐性、环保类等原有社区社会组织引入服务领域。借助各种方式,引导这些组织针对所在社区居民需要,立足于自己组织特色,运用组织独特的平台和形式不断开发新的服务项目,以个性化的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有效地参与社区共同缔造。立足需要,才能真正借助社区社会组织促进居民发挥主体作用,从为民做主变成由民做主,主意大家拿、办法大家想、事情大家做,促进居民相识相知、融入融洽,锤炼“勤勉自律、互信互助、开放包容、共建共享”共同精神、共同意识,成为“一家人”。这也是社区社会组织能有力发展、长久发展之本。

姚进忠,,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集美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讲师,从事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研究。在《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等各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厦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福建省多家社会工作机构实务督导。2014年获“厦门青年五四奖章”,2016年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

文章来源:http://news.swchina.org/voice/2017/0418/288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