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行业发展行业动态 河南省社会工作发展综述|社工春潮正涌动

河南省社会工作发展综述|社工春潮正涌动

 

助人自助传递温暖 迎着春风奔向未来

  ——2006年以来全省社会工作发展综述 

有这样一群人,正悄然走近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她们,以助人为职责,倾情关爱,为困难者解困;她们,以自助为愿景,鼓劲增能,扶无力者前行;

她们,被称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医师”和社会建设的“工程师”;她们有一个温暖的名字——专业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有百余年发展历史,是一个成熟的专业和职业。我国社会工作起步较晚,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部署,社会工作和社工逐步进入公众视野。

10多年来,我省积极探索,创新开拓,初步形成了以政策创制为引领,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以购买服务和组织培育为抓手,以资金支持为保障的社会工作实践模式,广布全省城乡的社会工作服务网络正在形成。

政策给力夯实社会工作发展基础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促进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发展”。这是2015年以来,连续三年《政府工作报告》聚焦“社会工作”,“春风”扑面,让社会工作发展更显春意盎然。

省民政厅厅长鲍常勇认为:“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分别用发展、支持、促进三个词汇描述社会工作不同时期的演变,不仅表明社会工作发展逐步进入到国家决策层面,也勾勒出社会工作的美好蓝图。”

微信图片_20170405105311

省民政厅厅长鲍常勇(右一)到社工机构调研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工作,2006年以来,按照国家相关部署,把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作为重要任务,作为促进社会和谐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切入点,摆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和制度建设,全力推动该项工作顺利开展。

    2007年,省委组织部成立了全省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调研领导小组,省民政厅成立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标志着我省正式开始推进社会工作;

    2012年,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河南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确立了全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方式方法;

    2014年,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建立河南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在全国率先建立社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协同,共同促进社会工作快速发展;

    2015年以来,我省陆续出台多个意见,分别对社会工作在社区服务、社区矫正、群团工作、养老服务、脱贫攻坚等领域的开展提出要求,全省社会工作覆盖领域不断扩大,服务网络越织越密。

    随着一系列加强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的出台,我省初步建立了完善的社会工作制度体系框架,为全省社会工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厚植了巨大优势。

 

人才培养积蓄社会工作发展动能

    社会工作是由专业人才提供的人性化的服务,专业人才是开创事业的主体。10多年来,我省通过提升转化、人才引进、学科培养等多种途径,培育了一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本土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郭丁业是郑州轻工业学院社工专业的学生,2008年大学毕业后,到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成为一名医务社工。该医院是省级精神病专科医院,以往医院都仅仅从医学上对病人进行救治,而像郭丁业这样的医务社工,则主要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心理安抚,使其恢复社会功能,出院后能过正常人的生活。

    近年来,我省持续加强政府与社会工作专业机构、院校的互动机制,联合培育优秀社工专业人才。目前全省开设社工专业的本专科高校达20所,已培养7000多名和郭丁业一样的社工专业学生。与此同时,省内多地民政部门与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每年都有社工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社区实习。

    在加快培养社工人才的同时,我省还不断加大专题培训力度,持续提升社工人才的业务水平。2007年以来,省民政厅积极组织举办各领域一线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三区”社会工作实务能力提升、法律风险防范等专题培训,全省组织社会工作专题培训班69期,培训学员2万余人。

    2008年以来,省民政厅每年与省人社部门联合下发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通知,并组织免费考前培训班。全省各地各单位针对考试出台了补贴报名费、资料费等鼓励措施。截至去年年底,全省近3万人报名参加考试,5700多人顺利通过考试,实现持证上岗。

    何智勇在郑州市社工圈子里算是个“名人”,郑州市第一批社会工作者共有26人,他就是其中之一。他曾在其他社工机构工作多年,其间还不断参加各类社工培训,取得了中级社工证。如今,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何智勇,成立了郑州市金水区星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带领自己的团队开展社工服务。

    “我们很重视社工的继续教育培训,因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需要磨合期,我们的培训就是让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金水区社会工作者协会会长闻英说,“今后,我们还将加快开展督导社工人才的选拔,这些人才将对社工进行督导和培训,让这个工作能造血和改良。”

    学历学位教育、在职在岗培训、职业水平考试“三位一体”的培养方式,促使我省社工机构蓬勃发展,一批批优秀专业社工人才脱颖而出。

    2005年,郑州市金水区成立了河南首家、全国第二家专业社工服务机构——绿城社工服务站;2008年,郑州市南阳新村街道办事处依托绿城社工服务站设立河南省首个社工科;2011年起,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在河南纷纷成立……目前,全省共有107家民办社工服务机构登记注册,一线专业社工人才1.4万余人。

服务专业 覆盖领域越来越广

    如今,在大街小巷、在医院社区,经常能见到穿着各色马甲的社工,他们用自己专业的技术和服务,给群众送去了方便和温暖。

    郑州正商园田花园社区60多岁的居民郭大爷,和女儿生活在一起。女儿处于创业初期,经常出差加班。郭大爷患有尿毒症,每周除了去医院做两次透析外,就是一个人闷在家里。2015年金水区政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郑州市金水区同行社工服务中心入驻该社区后,郭大爷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社工吕雷波和同伴们每周一次到郭大爷家里,不仅陪他聊天,还引导他到社区上剪纸课。现在郭大爷在剪纸班很开心,剪纸作品参加了社区展览,还成为社区的志愿者。郭大爷开心地说:“社工给了我不一样的生活,帮我从一个小圈子走到一个大空间。”

    社工不仅活跃着社区氛围,也在医院缓解着医患矛盾。2013年省胸科医院成立全省首家医务社工机构,现有13名专业社工人才,为住院病人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我们不仅引进爱心基金会、企业和个人,帮助看病困难的群众筹集资金,还在院内组织患者家属俱乐部、心友会俱乐部等,请专家和病人面对面谈心,打消他们治疗的后顾之忧。”该院医务社会工作部主任刘雅敏介绍,目前医院社工部已经救助0—18岁贫困家庭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5000多例。

微信图片_20170405105328

社工与老人亲切交谈

近年来,社工的专业服务也得到企业等社会机构的高度称赞和青睐。在富士康科技集团河南出口加工区车间厂房内,“水滴石穿”“坐井观天”等成语被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走廊的地面和墙壁上。“这些艺术墙都是社工们精心设计、一笔一画画出来的。”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将社工、志愿者、义工的力量汇聚到一起,定期组织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缓解员工工作压力,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省民政厅副厅长孟令武介绍,随着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我省社会工作服务范围从城市扩展到农村;服务领域从贫困救助、扶老助残等传统领域延伸至禁毒戒毒、社区矫治、精神卫生、就业援助等新领域;服务对象也从传统的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延伸至流动人口、受灾群众和有特殊需要的群体。

 

创新探索 “河南品牌”叫响全国

    在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工作中,工作人员最头痛的一个问题是:怎样妥善安排那些无家可归或有家难归,因而屡送屡返、有多次流浪经历的少年儿童。2001年,郑州市救助管理站引入社会工作,给予流浪少年儿童充分的尊重与接纳,以“类家庭”、家庭寄养、技能培训作为回归社会的主要途径,在全国首创救助流浪少年儿童的“郑州模式”,有效破解了这个难题。

    郑州市救助管理站党委副书记梁新爱说,“郑州模式”是社会工作理论与救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形成了集抚养、监护、教育于一体的新型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模式。“目前已有600余名儿童接受了技能知识培训,成功实施社工个案158例。”

    郑州市救助管理站救助流浪少年儿童的“郑州模式”,是我省社会工作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多年来,我省社会工作在实践中探索创建了一批本土品牌,提炼形成了多个成熟模式。

    自2004年起,在对全省艾滋病重点村排除防治帮扶工作中,我省相关部门聘请专业社工介入,探索出了有效的艾滋病“救助帮扶模式”;

    郑州市金水区构建了家庭养老院、社区养老院、社会养老院相结合的新型城区社会化养老体系框架,投入267万元财政资金购买社工服务,先后为107名孤寡老人和1046名空巢老人提供了生活和心理慰藉等服务,打造了社会化养老的“金水模式”;

    2008年,郑州市儿童福利院通过蓝手杖家长俱乐部、家庭寄养康教中心等系列项目,在院外成立康教中心和社工服务站,创新出了开发救助孤残儿童的“社区参与模式”;

    2014年,省民政厅购买“三社联动”项目,形成了一批服务亮点社区。在民政部开展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首批试点工作中,省民政厅推荐的9个区(县)和11个民政服务类事业单位全部获批。

    一个个具有河南特色的社工服务创新模式,不仅为全国社会工作发展探索了经验,也大大提升了省内社工机构服务群众的水平,示范带动全省社会工作全面铺开。

购买服务助力社工“强筋壮骨”

    从2013年开始,民政部牵头实施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三区”计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从发达城市地区延伸到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服务人群涵盖老年人、儿童、残疾人、贫困人口等数十个群体,服务内容涉及日间照料、残障康复、社区融入、儿童成长等十几项内容。

    按照民政部相关要求,我省在汝阳等11个县组织实施该项计划,共派遣60名专业社工开展服务累计600余场,服务惠及1.2万人。其中,汝阳县作为连续三年的试点县,实施社会工作人才“百千工程”、成立“汝水情”社工服务中心、推进空巢老人关爱计划等一系列扎实举措,取得了初步成效。

    省民政厅人事教育(社会工作)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省民政厅投入福利彩票公益金360万元开展河南省的“三区”计划,以省、市两级财政资金进行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形式,在12个省辖市和直管县铺开,目前覆盖26个县(区),此后将在全省69个“三区”县(区)分批实施。

微信图片_20170405105334

社工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小组活动

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即政府通过合同向社会采购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是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推进社会共治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机构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机会越来越多,社工的薪酬和地位得到了全方位提升。

    2014年,省本级财政首次购买6类16个社工岗位、14个社工项目,投入资金313万元。2015年投入资金219.6万元,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11个,覆盖郑州等6个地市。

    在全省各地,郑州市金水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截至去年年底已达1500多万元,郑州、安阳、濮阳出台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实施办法。2016年,郑州开展市本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开封、焦作、南阳等地设立了社会工作专项资金……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2年起,全省各级政府投入4000多万元财政资金购买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购买主体不断增加,全省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累计达3500多个,服务对象从老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向有需要的社会群体转变,服务领域从社会救助、居家养老、婚姻家庭、社区建设拓展到司法矫正、职工帮扶、纠纷调解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规范行业组织发展,推动孵化基地的建设,对于培育社工服务机构快速成长,承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省民政厅下发《关于推动全省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投入150万元创建首批4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同时,要求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力争在2017年年底前建成1个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

    这些孵化基地的建成使用,将为初创期的公益性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提供办公场地、扶持基金、能力建设、政策辅导等关键性支持,助力其发展壮大。与此同时,还将发挥综合管理、信息共享、党团凝聚的功能,为民办社工机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两大融合推动社会工作迈上新台阶

    华源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是洛阳市涧西区去年改造提升的51个社区服务中心之一,其中一大亮点是增设了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服务窗口。

    “居民日常生活需求较多的开锁、婚庆、家政、心理咨询等社会服务,都可以在这个窗口咨询办理。”华源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李志刚说,目前社区还成立了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有“家网99”家庭服务平台、洛阳婚姻家庭研究会、洛阳市心理咨询中心、洛阳市阳光社工、阳光路教育潜能中心等7家社会组织进驻,可提供家政、养老、法律咨询等贴近群众生活的服务。

    涧西区是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去年3月,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全区55个城市社区全面展开了“三社联动”基础工作,有效打通了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涧西区委书记贺敏说:“‘三社联动’实施一年多来,通过社会组织的引进和培育,使社区服务广度和深度不断延伸,形成了政府和社会之间互联互补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省民政厅相关资料显示,“十三五”期间,全省民政部门将以“三社联动”机制和社工、志愿者“两工互动”机制作保障,进一步开发岗位、普及方法、深化服务,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广泛融入社会治理大局。

    除了加快实现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的融合发展外,我省还将加快促进社会工作融入民政事业发展大局,切实增强民政为民服务、为民解困的实效。

    今年年初,省民政厅首次尝试在全省范围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全省26家社会工作机构,选取巩义市、鲁山县、台前县等31个县(市)的60多个乡(镇)作为核查任务点,对全省低保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

    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董辉表示,借助社工机构的专业力量和专业资源,客观审视全省低保制度执行情况,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全省低保工作,实现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使救助政策真正惠及困难群众。

    按照相关规划,未来五年,我省将加快把社会工作融入各项民政业务中,积极发挥民政领域社会工作的示范带动作用。特别是以建设社会工作专业队伍为契机,通过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形式,进一步充实民政基层力量,为群众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文章来源:http://trade.swchina.org/trends/2017/0405/286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