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务探索案例研究 打开爱的枷锁 用微笑面对人生
打开爱的枷锁 用微笑面对人生
一、案例背景
1.1基本资料
姓名:服务对象
性别:男
年龄:13周岁
目前状态:初一在读
1.2家庭背景
离异家庭。在服务对象3岁的时候,父母感情不和离异,服务对象判给父亲共同生活。但因父亲再婚,离开家中,服务对象实质上是跟祖父母共同生活。没有母亲联系方式,不知下落。
1.3生活经历
服务对象自小生活在破碎的家庭环境之中,缺少父母关爱,生活艰苦。因父母均再婚,父亲再婚育有一子,长期离家居住(实际居住地为闵行),与父母没有感情基础。服务对象表示自记事起,见过母亲次数不超过三次,也没有母亲的联系方式和地址,不知母亲的下落。祖父母年岁已高,照顾服务对象越加吃力,渐渐力不从心。
二、案例分析预估
2.1主要问题
居委治保主任徐阿姨紧急联系到社会工作者,说社区内有一名初中生要跳楼,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社会工作者接到电话后,马上来到居委了解情况,得知服务对象沈某因为母亲迁出户口,并涂改迁出地址,导致其情绪崩溃,扬言要自杀,祖母实在没有办法,向居委反映了此情况。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及其家人面谈后,还发现了服务对象有厌学、网络沉迷等问题。
2.2原因分析
服务对象是一名初中预备班学生,在他幼儿园的时候,父母离异,服务对象判给父亲共同生活,由于父母双方均各自重组家庭,他和祖母爷爷生活至今。服务对象表示自记事起,没见过母亲,也不知道母亲的下落。当他发现母亲涂改户口本上的地址为了只是为了不让自己知道的时候,多年来母亲的形象在心目中瞬间崩塌,自伤的行为成为他长期压抑的最好的行为选择,观念对行为的约束要远远大于身体素质本身对行为的约束。服务对象觉得父母只顾自己的生活,没有尽过作为父母亲的责任和义务,缺乏必要的管束,也导致了服务对象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厌学、网络沉迷的倾向比较严重。
服务对象一系列问题和不成熟的举动均与他常年缺乏父母关爱有直接的关系。随着服务对象年龄增长,和爷爷祖母相处矛盾日益突出,老人只能给他生活上的照顾,但对一名正在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思想关注较少,一味的盯着服务对象学习,只能让他更加反感。青少年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关爱,这是成长的必要条件。当这种关爱得不到的时候,当青少年的记忆中没有母爱的时候,他会怎样的成长呢?放弃这种爱的需求?不会!他会更加渴望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并努力去得到这种关爱。服务对象采取了比较极端跳楼的方式,都只能说明他为了试图得到父母的关爱,他对父母爱的需求使其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社会工作者运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法”的相关理论对服务对象目前的家庭结构做一个分析,可以发现服务对象长期处在一个不良的家庭结构中。
第一,角色错位。服务对象的家庭长期缺少父母亲的角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祖母祖父兼顾着这个家庭中父亲和母亲的双重角色,祖父母只能给予服务对象生活上的关心,但在他的心中已经对这样一个破碎的家庭相当的不满,他觉得父母都没有尽到义务。亲子之间僵硬的互动模式已经形成,要想改变孩子的状态,就需要改变这种亲子互动模式。而这种改变必须是双方同时改变或者是一方主动改变。消极地埋怨对方而同时自己也没有行动,改变将是空洞的。
第二,服务对象问题的产生与其家庭环境影响密切相关。一系列的变化使原来和谐的家庭失去了平衡。家庭成员缺乏互动,服务对象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归属感缺乏的服务对象,在成长的重要阶段,也得不到家庭必要的及时的指导和关怀。加上年龄较小,心智的不成熟往往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不良引导。
社会工作者认为,利用危机处理模式介入开展个案服务,缓解服务对象情绪和有效处理危机事件。
三、服务计划
3.1服务目标:总目标
利用危机处理模式介入服务,缓解服务对象情绪和有效处理危机事件,提高服务对象家庭亲职水平,满足服务对象人际交往的需要而减弱其对网络的依赖。
3.2具体目标
3.2.1情绪层面给予服务对象心理支持,缓解愤怒、无助等负面情绪;
3.2.2调整服务对象对问题的归因,接受自己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3.2.3 从服务对象家庭入手,改善服务对象与家人的沟通和相互信任度;
3.2.4协调居委等部门以及服务对象家人、学校老师,在各方面给予关爱和支持。
3.3服务模式
3.3.1危机处理模式
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社会工作者决定采取危机处理模式介入服务。危机介入模式是围绕着服务对象的危机而展开的调适和治疗工作,它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危机影响。从服务对象的情况看,母亲涂改户口本迁出地址的行为是目前最大的压力情境和危机事件,已经在情绪层面上使其感到受伤,如果不能得到很快控制和及时化解,危机还会导致其在认知、行为等方面的失调。
3.3.2心理疏导和结构家庭疗法相结合
对服务对象进行心理疏导,多次找他谈话,缓解他的情绪,让他对自己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和定位,鼓励其参加各类活动,扩大交友圈,运用结构家庭疗法改善服务对象祖父母其父亲的教育方式。
3.4服务策略
3.4.1通过面谈,给予服务对象充分宣泄的机会,理解其感受,协助释放压力;
3.4.2通过与服务对象的父母亲、爷爷祖母、学校老师的沟通,在亲子互动方面给予建议,协助他们明白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增强他们和服务对象相处的技巧;
3.4.3协助服务对象探讨今后的计划安排,通过制定计划的方式合理安排学习和减少上网时间。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4.1危机一触即发 社会工作者及时干预
接到居委徐阿姨的求助电话,及时来到了居委,在去服务对象家的路上,了解了服务对象的大致情况。服务对象是离异家庭,父母双方各自组建家庭并孕育子女,平时跟祖母爷爷生活,母亲从来不联系,父亲会每个星期过来看看服务对象。这次由于母亲迁出地址并且涂改,被服务对象知道了,所以产生了情绪波动,扬言要自杀,服务对象的祖母及时求助到居委,居委赶紧联系社会工作者。
到服务对象家后,他将自己反锁在房间内,不肯出来,社会工作者请他开门,他嚷嚷着谁也不要来烦我,我是不会开门的,不愿意跟社会工作者见面。社会工作者主动向服务对象告知自己的身份,尝试与他进行沟通,将自己了解的事情经过向服务对象娓娓道来,社工运用同理心技巧,对服务对象说道:“我能感受到你对你母亲的行为非常生气,妈妈这样做确实对你有很大的伤害,你会觉得妈妈这次彻底抛弃了你,你很失落,很伤心,但是你身边还有爷爷祖母和我们社会工作者,我们都很关心你,你能把门打开,让我们看看你吗?”过了一会,社会工作者发现门内渐渐没有了声音,当再次转动门锁的时候,门其实已经打开了,社会工作者看到服务对象泪流满面的坐在窗台边,走过去轻轻抚摸了他的头。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了解此次事件的一些情况:父母很早就离婚了,一直都是跟随祖母生活,在他看到母亲用涂改液涂抹掉迁出地址的时候,他非常的失落,觉得母亲是彻底放弃他了,加上祖母的情绪非常大,到处跟人家说这个事情,他听了很烦,所以想用自杀行为平息这件事情。其实他觉得母亲这样做完全没有必要,毕竟那么多年没有碰过面了,自己甚至连母亲的样子都有点不记得了。社会工作者希望他能站在祖父母的角度上考虑一下他们的感受,对他们来说,你才是最重要的,并且打消跳楼的这个念头,不要让他们再替你担心了。社会工作者看到了他的艰难和不易,并给予了同理,鼓励他要对自己负责,并且跟社会工作者约定不再有这样的行为。
在与服务对象的交流中,社会工作者感觉到他虽然嘴巴上面说不需要父母的关心,但是他清清楚楚记得父母亲来过家里的次数,让社会工作者震惊的同时,也能理解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是十分需要父母的关心的,祖父母只能给予生活上的关心,但是在孩子的心灵上还是代替不了父母的地位。
4.2多方协力 重回校园
社会工作者再次接到服务对象祖母的电话,告诉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已有一周没有去学校上课,希望获得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并且告诉社工,不去上学在家里就是打游戏,祖母每次说要把网络断掉,服务对象就跟她吵架,祖母管不住他,所以想请社会工作者帮帮忙,对网络使用能有限制。
社会工作者首先走访了居委会,了解他们对此事情的知情度和看法。居委徐老师介绍,服务对象的确很可怜,从小打到大父母亲都没有尽过什么义务,虽然祖母对他一直很关心,但是年纪大的人很罗嗦,所以服务对象跟祖母也有不少矛盾,父亲每星期还会回来看他一次,母亲那么多年来一点音讯都没有,这次母亲迁户口,居委留下了母亲的电话号码,但是一般陌生的电话她都不接的,社会工作者抄写了其母亲的电话号码。
之后,社会工作者通过电话与服务对象班主任姜老师联系。姜老师告诉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性格开朗,比较懂事,但是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在学校里面成绩不太好,但是他比较要强,老师也多次找他谈心,就提高学业成绩上他自己也苦恼不已。姜老师告诉社会工作者,去年服务对象就有自杀倾向,老师也上门走访过多次。姜老师反映,服务对象祖母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在处理服务对象问题上,非常强势,对他指手画脚,不能理解服务对象心中所想,而且对学校也要求过多,老师认为,服务对象的父母不出面,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这两天服务对象不来学校,也有身体原因,拉肚子。社会工作者希望与学校多加交流,也请老师多关注他,互相及时沟通。
最后,社会工作者来到了服务对象家中,服务对象正在电脑前面打游戏。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询问近况。服务对象告诉社工这两天由于拉肚子,不舒服,所以没有去学校。社会工作者问他,那明天去学校吗?服务对象支支吾吾不肯说,祖母在旁边一直不断地说他就是不想去学校,在家里打游戏。社工请祖母到外面的客厅里面去,自己与他进行沟通交流,服务对象不好意思的看着社会工作者,一个原因的确是身体不太舒服,不去学校,还有一个原因好几天没去学校拉下很多的作业,现在学习进度很快,很多都不会做,而且下周要考试了,不会做的话成绩也不好,所以就更加不愿意去学校了,干脆横竖横,在家里待着。社会工作者社工表示会将此情况与学校姜老师进行沟通,安排进行补课。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相约,周一送他去上学,服务对象表示同意。
徐阿姨告诉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祖母希望我们能以网络使用超时为理由,把宽带停掉,社会工作者觉得这个做法不是很妥当,向徐阿姨表示社会工作者有自己的服务思路。
4.3父亲介入 缓和情绪
社会工作者一早来到服务对象家中,发现服务对象的父亲也在家中,一同送他去学校,并与姜老师进行交流,姜老师也表示会用课余时间给服务对象补课。
从学校出来后,在服务对象家中,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父亲、祖父母进行的沟通。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的父亲和祖父母介绍了青少年的一些特征,让他们了解到服务对象的一些特征,为何会有比较过激的行为,叛逆,网络使用过度、希望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等情况都是正常的,希望双方能理解彼此的用意,增强互信,逐步建立一种“增加信任——减轻抗议——更加信任——增进沟通”的良性沟通模式。
服务对象父亲非常感谢社会工作者对他儿子的帮助。他觉得自己也十分亏欠儿子,那么多年来没有好好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小时候觉得孩子小,没关系,托付给父母照顾,现在孩子渐渐长大,他才明白光是平日里的照顾已经远远不够,但是自己现在也有家庭和孩子,所以在以后照顾服务对象的问题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社会工作者感到父亲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但希望能正视和解决,社会工作者、居委、学校的关心已经不够,服务对象还是需要来自家庭的关心,希望父亲能尽可能的多陪伴服务对象,从根本解决服务对象问题。
社会工作者多次与服务对象母亲电话和短消息联系,她均不接,短信不回,社会工作者将此情况向居委反映,徐阿姨也表示联系不上他的母亲。
4.4约定上网时间 缓解网络成瘾
社会工作者走访服务对象家,了解近况。询问了服务对象身体状况,他表示这两天已经好很多了,谢谢社会工作者关心。之前从祖母处了解到服务对象每天回来玩网络游戏要到半夜十一二点,社工就网络使用问题上,与服务对象做使用约定,在每天完成所有作业的基础上,使用一小时,双休日使用三小时,如果超时的话,我们就会暂停网络使用,让祖父母进行做监督工作。
社会工作者每周会与服务对象祖母询问上网情况,她表示服务对象最近上网的确有了克制,每天一小时,时间到了之后提醒下他,他就会关掉电脑,看看书或者看看电视,祖孙之间也没有发生争吵。
4.5情绪再起波澜 社会工作者关爱备至
居委徐阿姨给社会工作者打来电话,告知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的祖母因糖尿病并发症住院了,情况比较严重,服务对象的情绪再次出现了波动,不去上学,社会工作者与徐阿姨约定时间,再次准备走访。
社会工作与服务对象进行面谈,感受到他低落的情绪,他告诉社会工作者,最近祖母生病让他想了很多,一下子感觉自己以后大概要无依无靠了,所以心情非常不好,又不想上学去了。社工认真倾听了他的表述,感受到了他的思考、他的成长,并且告诉他未来可能要经历一些从未经历过的事情,必须勇于面对。社会工作者希望他还是能每天按时上下学,放学后去看看祖母,关心祖母,医院里有医生和父亲的照顾,可以不用担心。之后,社工陪同服务对象去医院看望了其祖母,并祝其早日康复。服务对象祖母以自己身体不好为由,希望社会工作者或者居委每天都能接送服务对象上下学,被社会工作者拒绝。目前服务对象厌学情绪严重,社会工作者、居委、老师不可能24小时对他进行监管,还是需要家庭的介入,不能将管教的义务统统推到社会上,父亲母亲必须介入。社会工作者也考虑到服务对象家庭的特殊处,每天早上7点准时电话服务对象家中,叮嘱服务对象起床,去上学。
社会工作者同时与服务对象的父亲联系,父亲表示也知道他目前的情况,但是现在祖母的情况比较不好,父亲每天陪在医院里面,无法顾及到服务对象,自己也觉得非常抱歉。社会工作者希望如果有空,可以回到家中,对他的生活和学习进行关心和关注,父亲表示会尽其所能,谢谢社会工作者的关心。
4.6积极融入社区 直面挑战自我
临近暑假,社工了解到服务对象的父亲为了方便照顾祖母,搬回共和一村居住,但是服务对象不太去那里,他说那里会想到妈妈,看到现在新妈妈和弟弟,感觉跟他们还是有些距离的。社会工作者询问跟爸爸的关系,服务对象表示跟爸爸还是蛮亲密的,但是大部分的时间还是都在祖母这里,去那里也不自由,社会工作者表示马上就要暑假了,服务对象有空的话可以到暑托班做一名志愿者,他表示同意,社会工作者告诉他具体时间会另行通知他。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约定每周2天到暑托班作为志愿者帮忙。服务对象一开始在暑托班里比较拘束,放不开手脚,每当开展暑托班的活动时,社会工作者都会安排他帮助暑托班的孩子们一起完成一些活动,久而久之,社会工作者发现他每次都能早早的来到暑托班,主动打扫教室卫生,分发午餐和活动物资,与其他小朋友们一起做作业、玩游戏,有时候还作为大哥哥为他们指导低年级同学的作业,3个礼拜结束后,他自己表示也非常开心,这个暑假过得非常充实,社会工作者着实看到了服务对象的改变。
4.7打开爱的枷锁 用微笑面对人生
开学之后,社会工作者还是每周五定期走访服务对象家,了解服务对象的近况。祖母非常感谢社会工作者的帮助,整个暑假生活非常规律、充实,不仅完成了暑假作业,还能比较好的控制使用网络的时间,有时候还会跟祖母说一些暑托班的一些趣事。开学以来,情绪稳定,每天也能去上课,姜老师也说这个学期有了很大的转变,父亲对他也比较关心,祖母感到十分欣慰。
五、案例评估:
5.1个案的前期阶段
社会工作者以化解服务对象跳楼危机为主,经过社会工作者、居委、服务对象家属及其本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开始比较偏激的情绪与其家庭之间的关系已经明显改善,家庭中没有发生比较严重的冲突了。
5.2个案的中期阶段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达成一些网络使用的规定,在社会工作者的督促下,服务对象上网的时间和次数也渐渐减少了,比较节制。并且能按时上下学,情绪趋于稳定。
5.3个案的后期阶段
社会工作者邀请服务对象来到暑托班做一名志愿者,在暑托班的这段时间内,服务对象不仅完成了自己的暑假作业,作为志愿者大哥哥,他还指导其他低年级小朋友的作业,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暑假生活。开学后,从老师那里也了解到服务对象目前比上个学期情况好很多,而且学习成绩也有所提升。
而社会工作者除了继续关注服务对象亲子关系改善外,也将工作重心慢慢转到个人,支持、鼓励服务对象认真学习,并且进一步纠正服务对象认知的偏差,真正做到自强自立。
六、专业反思:
通过本案的服务,社会工作者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思考:
6.1整合多方资源 提供专业服务
在本次服务过程中与居委紧密合作,对于顺利达成服务目标帮助,对于顺利达成服务目标帮助较大,也提醒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进一步调动发挥居委等相关部门的力量,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适切的服务。
6.2协助情绪管理 提升专业能力
在和服务对象对出的初期,他的情绪变化非常快,随着宣泄的推进,时而愤怒,时而伤心,作为一名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必须在此时随着服务对象的情绪及时给予反馈,这其中包括话语和肢体语言、积极的倾听等诸多技巧,对于服务技巧的探索永无止境,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不同的服务,不断地训练、总结、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非常可惜的是此个案的全程中没有和服务对象的母亲取得联系,好在父亲在关键时候站了出来,协调好情感的天平,尽其所能,与社会工作者配合做好服务对象的工作,这也是难能可贵的。亲子关系就如同两棵树,如果父母与孩子靠得太紧,保护过多,就剥夺了孩子对阳光的吸收,孩子永远长不大,而父母也会长偏斜。给予彼此适当的空间,适当的养分,才能携手一起成长。
家庭治疗在这个个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如果服务对象亲子关系不改善的话,服务对象不可能重新融入他的家庭中去,这之后的一连串改变可能也就很难发生了。
青少年的问题大多和家庭有关,因此以家庭为工作对象的是个案工作中一个非常有用的技巧模式。但是社会工作者在运用家庭治疗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保持中立。社会工作者不可以和服务对象统一立场来对抗父母,强求父母改变;更不可以和其父母统一立场来“教育”服务对象。
第二,做好充分的介入准备。介入之前要和服务对象以及其家人分别做好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否则工作将很难开展。
第三,注意观察。社会工作者无论在介入前还是介入后,都必须仔细观察家庭中每一位成员的交往方式。注意每一个改变,并予以指出,表扬或者是批评。
第四,做一个好的协调者。在家庭治疗中,不可避免地要有家庭成员围坐在一起谈话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很多冲突和矛盾,尤其是在刚介入阶段,因此,社会工作者必须要把握好整个谈话的气氛,引导谈话的话题。
(作者单位: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宝山工作站)
责任编辑:段冬蕾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case/2017/0317/28506.shtml